印紅菊
化學教學一直是高中課堂中一門重要的學科,是高中教學里面最基礎的學科之一,化學教育也一直是人們一直關注的焦點,隨著新課改的進行,教學課程和內容均有了顯著變化,新舊的不同的教學方法的使用,就會相應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怎樣才能更好地把這些問題找出來,加以改進,是目前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本文將逐一的探尋高中化學新課改之后出現(xiàn)的一系列教學問題,找到問題的根源,并將全面的介紹相關的解決辦法,為新課程的學習提供一些思路.
一、新課改化學教學中的問題
1.新課改教材內容難以把握
由于新課改,教材增加了很多新的內容,新的內容必定包涵了很多新的知識點,而且教材是必修的課程較多,把三年的教學內容壓縮到一年的課程里,導致了課堂時間的緊缺,例如重要化合物一節(jié)的知識,必須要在兩個月之內完成,在有限的時間里,還增加了這么多的新內容,顯然是學生難以承受的任務,再加上新知識的廣泛性,零散的知識點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并且通過課改,把原有的必修改成了選修,顯然,對一些知識在一年的課程學習來說,做到大概的了解就好,但是化學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基礎是相當重要的,只有把基礎打好,才能夠學好更難的內容,減少了對基礎性知識的重視程度,勢必會影響學生以后化學課程的學習;對老師而言,由于新內容的增加,打破了他們原有的教學思路和教學體系,由于原來的教材知識點都是循序漸進的,老師的知識體系也相對來說較為完善了,大部分老師表示對新課程的改變不習慣,新內容更多的是注重了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那么,老師就需要時間去適應,轉變教學的思路,這就導致了教學的脫節(jié),影響了正常的教學.
2.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可否認,對化學學習來說,興趣是占有很大的比重的,帶著興趣的學習必定會比強加的要好的多,學生一直作為學習的主體,任何時候都是以自己為中心展開的,老師只能作為引導,在要求全面發(fā)展的今天,化學雖然也是一個基礎的學科,但學生仍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學習內容,這就在學生的身上形成了一定的壓力,化學本身也是一個需要發(fā)揮想象力的學科,老師只是通過單一的教學模式很難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沒有了想象力,學生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由于新課程的配套練習和內容相差甚遠,由于應試教育,老師不得不另外加給學生更多的練習題,鞏固學習的內容,再加上其他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主要學科的練習,學生每天都有大量的練習,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承受著巨大的學習壓力,長期以往就只能埋頭于題海中,根本沒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來研究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更別說主動地去探究化學的知識點,由于應試教育,學生一直都是出于一個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新教材的確是有了更多的開放性,學生可以自主的學習,可是實際情況卻是相反的,另外,新教材上出現(xiàn)的許多新的教學方式,相應的需要更高的設備,但是學校原來的所能提供的設備根本不能滿足這樣的要求,就出現(xiàn)了理論和現(xiàn)實的矛盾,這只是相對一些示范性中學而言,對于一些貧困地區(qū)的高中,資源就更加的乏饋,根本沒有能力去實現(xiàn)課程上的實驗,沒有了具體的實驗,只是通過抽象的理論教學,學生自然也就慢慢的缺失了學習的興趣.
3.教學的深度把握不準
就目前的學生的能力而言,大多數(shù)知識都是通過老師的傳授得到的,幾乎都是從老師身上汲取知識,因此,老師對學生來說也就相當?shù)年P鍵,一個好的老師會引導學生按著步驟去獲得知識,雖然教師都是先參加培訓后才開始教學,但是短短的幾個月的培訓顯然是不能夠改變他們已經根深蒂固的教學習慣,他們對新教材的內容還缺乏足夠的了解,只能依據(jù)自己原有的老的教學模式進行傳授,尤其是對新教材的知識模塊應該擴展到什么程度,沒有一個肯定的把握,不能做到對教學內容的收放自如,而大多數(shù)都是對教材感到滿然無措,不能抓住知識的重點,不能很好的區(qū)分基礎性知識,核心知識,就如新課程:氧化還原反應里面有關氮化物溶于水的計算、銅鋅原電池等有關的課程,老師沒有很好的按照新課改的要求進行選擇性的教學,而是按照固有思維,全部灌輸給學生,這樣不僅增加了教學的難度,耽誤課程,更重要的是給學生的學習增加了難度,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二、解決方法
1.合理并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教材
傳統(tǒng)的教材內容是固定的樣本,各個版本的內容大都差不多,然而新教材就不同,它的標準給學生留下了很大的發(fā)揮空間,蘇教版、魯教版以及人教版在結構和內容上均有不同之處,例如:物質的分散系,蘇教版加入了電解質和非電解質,而沒有氫氧化鐵膠體的制備,魯教版就直接把電解質和非電解質和膠體分別獨立為一節(jié),人教版就直接把氫氧化鐵膠體分離出去,可見,各個版本的內容和結構上均有很大的區(qū)別,再看新教材,也有關于氫氧化鐵膠體的制備,由此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地區(qū),我們所學習的內容都是有些區(qū)別的,更何況上課時的氛圍等更是風格迥異,由于內容的不同,就要看教師如何合理地運用教材,如何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合理的補充和刪減,因此,在教學中,把新課標作為指導,再結合傳統(tǒng)教材的優(yōu)點,對教材內容進行大膽的取舍、重組,再根據(jù)學生的掌握程度和課程的進度,進行教授,可見,這樣一來,就不僅對學生要求更高,對老師也是如此,老師需要有深厚的功底,才能夠把新教材吃透,把握好教材的規(guī)律,把原有的內容結合新的知識,還要在此之上進行創(chuàng)新,而不是墨守成規(guī),敢于探索出一條適合學生的路線.
2.重視探究的過程
新教材對實驗探究這一方面的改動相對來說是很大的,它增加了更多的自由性,它對知識的陳述方式也不同,并不是直接的給出結論,而是要求學生在經過一定的實驗探究的基礎上自己總結,編寫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有些地方是用科學的編寫體系,有些則直接用知識點來編寫,通過實驗探究來找尋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點,經過長期的教學,老師都形成了自己固有的知識體系,他們卻忽略了化學學習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知識都是在實驗中找到的,只是把陳舊的知識點強加在學生的腦子里顯然沒有達到該有的效果,而往往通過學生自己觀察、假設、實驗、交流、推理、驗證而來的知識顯然更加的牢固,對自身也更有價值,有一個很好的例子:氯水成分的研究,老師可以先讓學生分析氯水的主要成分,然后再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猜想,設計關于猜想的具體方案,結果很多學生選擇了用pH試紙進行試驗,得到的結果是試紙變白了,這樣的結果和他們的設想完全不同,于是就引起了學生的興趣,自然的也就激發(fā)了他們本來的求知欲望,通過這樣的例子,就可以達到固有的效果,實驗的探究,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就能夠合理的掌握學習的方法.
3.靈活運用知識
做事不能一根筋,同樣,對于化學學習,我們也要靈活的運用知識,化學式一門充滿變化的學科,就很多的不確定性,一個化學反應在變化了反應的條件,甚至反應物的多少變換一點都會影響實驗的結果,特殊的實驗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的條件下進行,需要掌握好反應的條件,如果不在設定的條件下進行反應,可能會造成一定的后果,在進行實驗之前,要先掌握好實驗的原理,在查閱大量相關資料才去做實驗,靈活運用指的是有方法的取舍,一個實驗可能有多種的方案或者材料,這就需要我們根據(jù)實驗要求進行取舍,用最簡單的方法解決問題;再則就是要學會借鑒,對于一些好的學習方法,或者實驗探究步驟,結合自己的實驗,練習彼此的不同,加以改進,合理的運用并解決問題.
新課改帶給我們的是全新的內容,全新的思考方式,化學學習需要不斷的總結創(chuàng)新只有全面的分析出現(xiàn)有的問題,并想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才能真正的學好化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