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欣偉,張慶,陳姚*,王步華,余子文,趙苗苗
(廣州大學(xué)化學(xué)化工學(xué)院,廣東 廣州 510006)
丙烯酸酯聚氨酯(PUA)是綜合了聚丙烯酸酯(PA)色澤光亮、耐候性及附著力好等優(yōu)點和聚氨酯(PU)耐腐蝕、耐溶劑與耐低溫等優(yōu)點的復(fù)合材料[1-2],廣泛應(yīng)用于皮革、涂料、塑料和纖維等行業(yè)[3-4]。隨著材料學(xué)的迅速發(fā)展,人們對綜合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受制備傳統(tǒng)PUA 材料的限制,其性能(如硬度和耐候性)改進余地越來越小,而引入納米材料則為改善性能提供了新途徑[5]。
在聚合物體系中引入納米SiO2可提高復(fù)合材料的耐熱性、耐腐蝕性及力學(xué)性能等[6-9]。然而由于納米SiO2粒徑較小,表面能較大,很容易團聚,影響性能的充分發(fā)揮,甚至破壞體系的穩(wěn)定性[10-11]。因此,解決納米SiO2的分散問題,最大限度提高無機–有機復(fù)合材料的穩(wěn)定性目前仍是關(guān)鍵之一[5,12]。
本文為解決團聚問題,選用硅烷偶聯(lián)劑KH570 改性氣相納米SiO2制得改性納米SiO2水溶液,并引入合成PUA 的乳化聚合反應(yīng)中,制得改性納米SiO2–PUA乳液。
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PDI)、聚醚二元醇(N210)、二羥甲基丙酸(DMPA),工業(yè)級,廣州金團貿(mào)易有限公司;三羥甲基丙烷(TMP)、丙烯酸羥乙酯(HEA),分析純,天津市紅巖化工廠;三乙胺(TEA)、十二烷基硫酸鈉(SDS),分析純,天津市大茂化學(xué)試劑廠;丙酮、N–甲基吡咯烷酮(NMP)、偶氮二異丁腈(AIBN),分析純,廣州化學(xué)試劑廠;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分析純,廣州市東紅化工廠;二丁基二月桂酸錫(DBT),阿拉丁試劑有限公司;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工業(yè)級,阿法埃莎(天津)化學(xué)有限公司;氣相納米SiO2,工業(yè)級,德國迪高薩公司;去離子水,自制。
1.2.1 改性納米SiO2水分散液的制備
取0.12 g 的乳化劑SDS 溶于去離子水中,快速攪拌15 min,加入一定量的納米SiO2,室溫超聲(1.8 W/cm2)分散30 min 后轉(zhuǎn)入三口燒瓶中,滴加0.36 g KH570,升溫到65°C,反應(yīng)7 h,降溫即得改性納米SiO2水分散液。整個過程需機械攪拌。
1.2.2 改性納米SiO2–PUA 乳液的制備
將21.07 g IPDI和33.33 g N210 投入三口燒瓶中,通入N2,80°C 保溫反應(yīng)2 h。降溫至70°C,投入3.52 g DMPA、0.73 g TMP、10.00 g NMP和8.00 g 丙酮,升溫到80°C 反應(yīng)6~7 h,用二正丁胺法測定游離─NCO 基團的含量(誤差不超過±1%),與所加物質(zhì)和IPDI 中的─NCO 反應(yīng)后剩余的值相符,則進行下一步反應(yīng)。停止通入N2,降溫至60~65°C,加入2.50 g HEA,保溫4 h,反應(yīng)至剩余─NCO 基團的含量為零。降溫至50°C 下,加入2.40 g TEA 反應(yīng)20 min。再在室溫下加入改性納米SiO2水分散液攪拌2~3 h 進行乳化,得到乳白色半透明分散液。在65°C 下抽濾丙酮1~2 h 之后加入等量去離子水?dāng)嚢?0 min。在攪拌和通入N2條件下升溫到75°C,緩慢滴加(約2 h 滴完)16.40 g MMA 單體與0.16 g 引發(fā)劑AIBN 混合液,保溫3~4 h,再降溫到50~60°C,出料得樣品。固含量控制在35%左右。
1.2.3 乳液漆膜制備
馬口鐵片(120 mm×50 mm×0.3 mm)先以600 號耐水砂紙打磨光滑,擦凈,再用無水乙醇擦拭一遍。然后用100 μm 的涂布器在其上刮乳液,60°C 干燥箱中烘4 h,備用。
1.3.1 乳液性能測試與表征
(1)外觀:將乳液置于比色管中,目測顏色、分層、絮凝和透明度等情況。
(2)黏度:用上海天平儀器廠生產(chǎn)的NDJ-7 型旋轉(zhuǎn)黏度計測定。
(3)固含量:按GB/T 1725–2007《色漆、清漆和塑料 不揮發(fā)物含量的測定》測試。
(4)貯存穩(wěn)定性:按GB/T 6753.3–1986《涂料貯存穩(wěn)定性試驗方法》判斷。
(5)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采用法國BRUKER OPTICS 公司的TENSOR27 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將乳液置于120°C 的恒溫鼓風(fēng)干燥箱中干燥3 h,取出冷卻至室溫后研碎,與KBr 壓片并以其為背景進行掃描分析。
(6)Zeta(ζ)電位及粒徑分布(DLS):用去離子水將乳液配制成1%~2%的稀溶液,采用英國馬爾文公司AWM2000 型納米粒度及電位分析儀測定。
(7)熱重(TG):采用美國 PerkinElmer 公司TGA4000 熱重分析儀,以乳液為樣品,在高純氮氣氛圍下,以10°C/min 的速率從室溫升溫到600°C。
1.3.2 漆膜性能測試
(1)硬度:按GB/T 6739–2006《色漆和清漆 鉛筆法測定漆膜硬度》測定。
(2)附著力:按GB/T 9286–1998《色漆和清漆 漆膜的劃格試驗》測試。
(3)吸水率:將質(zhì)量為m0的漆膜浸入去離子水中24 h 后取出,擦去表面水分,再稱其質(zhì)量為m1,測量3 次求平均值,則
(4)耐醇性:常溫下將2/3 的漆膜浸入質(zhì)量分數(shù)50%的乙醇水溶液中6 h,取出后用濾紙吸干表面水分并放置表干,立刻檢查有無起泡、掉漆及脫落。
選取m(SiO2)/m(PUA)分別為0%、1%、3%、5%、7%、9%和11%,比較合成的改性納米SiO2–PUA 乳液及其漆膜性能,見表1。由表1 可知,隨SiO2含量增加,乳液的平均粒徑和黏度逐漸增大,平均粒徑由55.46 nm 增大至126.84 nm,黏度由59.37 mPa·s 增大至134.87 mPa·s;體系由穩(wěn)定逐漸變得不穩(wěn)定,而且會產(chǎn)生沉淀;外觀由藍光依次變?yōu)樗{光半透、藍光微透、乳白及最后成凝膠狀。漆膜硬度由沒有添加SiO2時的H逐漸變?yōu)?H;附著力由0 級逐漸變?yōu)? 級;吸水率由18.72%逐漸減小為10.35%,又增大到12.12%;耐醇性則由沒有添加SiO2時的輕微泛白變?yōu)橥ㄟ^,之后又變?yōu)檩p微泛白。
表1 SiO2添加量對SiO2–PUA 乳液及其漆膜性能的影響Table 1 Effect of SiO2amount on properties of SiO2-PUA emulsion and its film
乳液性能變化的原因可能是隨納米SiO2含量增加,SiO2粒子堆積在一起提高了體系的堆積密度,并與分散質(zhì)之間形成SiO2–PUA–SiO2三維網(wǎng)絡(luò)結(jié)構(gòu),降低了體系的流動性[13-14],導(dǎo)致乳液的黏度增大。在SiO2–PUA 乳液中,黏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SiO2粒子的分散性,黏度越小,則分散性相對越好[11];黏度增大,膠粒作用力增強,導(dǎo)致膠粒粒徑增大;黏度及膠粒粒徑急劇增大造成體系穩(wěn)定性變差,因此產(chǎn)生沉淀,外觀變成乳白色。對于漆膜性能的變化,則是隨著納米SiO2的加入,增加了體系中交聯(lián)點的密度;改性SiO2表面的有機鏈與PUA分子發(fā)生了一定程度的纏繞,相容性更好,起到一定的交聯(lián)作用。SiO2–PUA 交聯(lián)結(jié)構(gòu)影響了漆膜的力學(xué)性能,提高了漆膜的硬度,降低了吸水率,改變了耐醇性;然而過多加入SiO2會產(chǎn)生沉淀,體系穩(wěn)定性變差,SiO2與PUA 的交聯(lián)效果變差,使得耐醇性變差,吸水率增大,附著力也變差。
綜上分析,SiO2的添加量應(yīng)在5%以下。如無特殊說明,后文中SiO2的用量為5%。
PUA 乳液、SiO2–PUA 乳液及納米SiO2的紅外譜圖如圖1 所示。由圖1 可知,在2 270 cm?1處沒有出峰,表明異氰酸酯反應(yīng)完全。3 340 cm?1處為亞氨基甲酸酯(─OCO─NH)中─NH 的伸縮振動吸收峰,1 542 cm?1和761 cm?1處為其變形振動吸收峰,1 731 cm?1為─OCO─NH 中─C═O 的特征吸收峰,這些均為聚氨酯的特征峰;在1 161 cm?1處有一個較強的吸收峰為MMA的─C═O 特征峰。這些表明PUA 的合成。1 086 cm?1處為Si─O─Si 的反對稱伸縮振動吸收峰,471 cm?1處為Si─O 鍵的彎曲振動峰,這些是SiO2的特征峰。SiO2–PUA 在469 cm?1處出現(xiàn)了明顯的Si─O 鍵彎曲振動峰,PUA 則沒有,說明SiO2可能接枝到PUA 分子鏈上,即SiO2與PUA 發(fā)生了化學(xué)鍵合。
圖1 SiO2改性PUA 前后的傅里葉變換紅外譜圖Figure 1 FT-IR spectra for PUA before and after SiO2modification
ζ 電位是表征膠體粒子間相互作用及體系穩(wěn)定性的重要指標[15]。測定不同條件下的ζ 電位,可定性判斷體系的穩(wěn)定程度和粒子的表面電性狀況。納米SiO2不同含量的改性SiO2–PUA 乳液的ζ 電位見表2。
表2 不同SiO2含量SiO2–PUA 乳液的ζ 電位Table 2 Zeta potentials of SiO2-PUA emulsions with different SiO2amounts
由表2 可知,隨SiO2含量增加,ζ 電位的絕對值依次減小,由46.5 mV 減小為29.8 mV;外觀由乳白半透變?yōu)槿榘咨?。?dāng)SiO2含量≤5%時,ζ 電位絕對值由46.5 mV 減小為40.1 mV,說明加入SiO2對穩(wěn)定性的影響不大,SiO2–PUA 膠粒仍按陰離子穩(wěn)定機理保持在體系中的分散穩(wěn)定性;當(dāng)含量≥7%時,有沉淀產(chǎn)生,穩(wěn)定性變差;當(dāng)含量為9%時,出現(xiàn)大量沉淀。
這可能是在乳液聚合時,PU和PA 將納米SiO2粒子包覆在內(nèi),形成了以SiO2–PU為核、PA為殼的SiO2–PUA 膠粒[16]。然而SiO2加入過多,其與PUA 的交聯(lián)效果變差,體系變得不穩(wěn)定,產(chǎn)生沉淀,因此ζ電位絕對值會減小。
高分子材料通常因軟化及分解溫度低而易燃燒和老化,限制了其應(yīng)用。為拓寬應(yīng)用領(lǐng)域,提高其熱穩(wěn)定性成為研發(fā)的重點。PUA和SiO2–PUA 乳液的熱重分析見圖2。
圖2 PUA和SiO2–PUA 的熱重分析Figure 2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es for PUA and SiO2–PUA emulsions
由圖2 可知,熱分解分為3 個階段,第一階段為50~240°C,主要是乳液中水分揮發(fā),少量溶劑(如丙酮和N?甲基吡咯烷酮)及低聚物的分解;第二階段為240~350°C,主要是PU 鏈段的分解;第三階段為350~450°C,主要是PA 鏈段的分解。其中,第二與第三階段沒有明顯的分層,說明PU 與PA 已以化學(xué)接枝方式形成了 PUA 分子鏈結(jié)構(gòu)。對比 PUA 與SiO2–PUA 的第二階段,PUA 的分解溫度為250°C 左右,而SiO2–PUA 的分解溫度為285°C。由此可見,在PUA 材料中加入納米SiO2可提高其熱穩(wěn)定性。這可能是納米SiO2在體系中承擔(dān)了交聯(lián)點的作用,通過化學(xué)接枝鍵合的方式將無機納米粒子與有機聚合物連接起來形成網(wǎng)絡(luò)結(jié)構(gòu),增大了分子鏈彎曲、旋轉(zhuǎn)及移動的阻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分子鏈的熱分解。
圖3 給出了PUA 與SiO2–PUA 乳液的粒徑分布。
圖3 PUA 與SiO2–PUA 乳液的粒徑分布Figure 3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PUA and SiO2–PUA emulsions
由圖3 可見,引入納米SiO2之前,PUA 乳液膠粒的平均粒徑為56.45 nm;之后,SiO2–PUA 乳液膠粒的平均粒徑為67.76 nm,且粒徑分布略微變寬。
這是因為納米SiO2的加入在乳液體系中形成較多的聚集中心,而包覆層的PU 含量一定,則每個膠粒親水性─COOH 相對減少,疏水鏈段不能被很好地包覆,為了維持乳液體系的相對穩(wěn)定,乳液膠粒會結(jié)合成一個大的膠粒,導(dǎo)致膠粒增大;而根據(jù)擴散雙電層理論[17],帶電粒子在流動時會產(chǎn)生相對電位,減小了離子間的排斥力,引起膠粒之間相互粘接,所以粒徑變大且分布稍微變寬[5]。
(1)納米SiO2的添加量≤PUA 質(zhì)量的5%時,改性納米SiO2–PUA 乳液穩(wěn)定性較好,漆膜的硬度可達4H,漆膜吸水率降至10.35%。
(2)改性納米SiO2–PUA 乳液在469 cm?1處出現(xiàn)了明顯的Si─O 鍵的彎曲振動峰,PUA 則沒有,說明納米SiO2與PUA 可能發(fā)生了化學(xué)鍵合。
(3)改性納米SiO2–PUA 乳液的ζ 電位由?46.5 mV變?yōu)?40.1 mV,絕對值減小不多;膠粒平均粒徑在納米級,略微變大,且SiO2粒子分散比較均勻,體系穩(wěn)定性變化不大,外觀較好。
(4)改性納米SiO2–PUA 乳液的熱分解溫度比PUA 提高了35°C,即熱穩(wěn)定性增強。
[1]王學(xué)川,宗奕珊,強濤濤.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合成及膠膜性能[J].精細化工,2014,31 (1):79-84.
[2]ZHANG S F,WANG R M,HE Y F,et al. Waterborne polyurethane–acrylic copolymers crosslinked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for humidity-sensitive coatings [J].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2013,76 (4):729-735.
[3]TABASUM S,ZUBER M,JABBAR A,et al.Properties of the modified cellulosic fabrics using polyurethane acrylate copolymers [J].Carbohydrate Polymers,2013,94 (2):866-873.
[4]陳壽生,郭玉,朱強,等.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體的合成及應(yīng)用[J].涂料技術(shù)與文摘,2014,35 (1):37-38,62.
[5]吳立霞,許戈文,黃毅萍.聚氨酯–丙烯酸酯/納米SiO2核殼型乳液的合成及表征[J].精細化工,2013,30 (10):1086-1091.
[6]陳永軍,卿寧,趙燕,等.納米二氧化硅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液的制備與表征[J].涂料工業(yè),2014,44 (1):40-45.
[7]周威,傅和青,顏財彬,等.改性納米SiO2/聚氨酯–含氟丙烯酸酯無皂乳液合成及其膠膜性能表征[J].化工學(xué)報,2013,64 (6):2291-2299.
[8]JANG E S,KHAN S B,SEO J,et al.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UV-curable PU–Si hybrids:Influence of silica on thermal,mechanical,and water sorption properties of polyurethane acrylates [J].Macromolecular Research,2011,19 (10):1006-1013.
[9]QIU F X,XU H P,WANG Y Y,et al.Preparation,characterization and properties of UV-curable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acrylate/SiO2coating [J].Journal of Coatings Technology and Research,2012,9 (5):503-514.
[10]蔣利華,趙永麗,倪忠斌,等.納米SiO2表面改性及其在WPUA 中的應(yīng)用研究[J].應(yīng)用化工,2013,42 (2):283-286.
[11]孫靜靜,許利劍.納米二氧化硅的改性及其應(yīng)用的新進展[J].化工時刊,2012,26 (4):52-58.
[12]陳穎敏,侯玉婧,俞立.改性納米二氧化硅用于丙烯酸聚氨酯防腐涂料[J].河北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12,32 (6):613-618.
[13]ZAMAN A A,BJELOPAVLIC M,MOUDGIL B M.Effect of adsorbed polyethylene oxide on the rheology of colloidal silica suspensions [J].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2000,226 (2):290-298.
[14]HAVET G,ISAYEV A I.A thermodynamic approach to the rheology of highly interactive filler–polymer mixtures:Part II.Comparison with polystyrene/nanosilica mixtures [J].Rheologica Acta,2003,42 (1/2):47-55.
[15]SUN Z W,XU S H,DAI G L,et al.A microscopic approach to studying colloidal stability [J].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2003,119 (4):2399-2405.
[16]李玉平,王亞強,賀衛(wèi)衛(wèi),等.納米SiO2/聚丙烯酸酯復(fù)合乳液的制備與表征[J].高分子學(xué)報,2006,(8):953-958.
[17]夏駿嶸,劉嬌,潘肇琦,等.聚氨酯–丙烯酸酯雜化乳液結(jié)構(gòu)與性能的影響[J].功能高分子學(xué)報,2005,18 (3):399-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