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清蘭
葉瀾教授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風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路線而沒有激情的行程。”課堂教學中的“節(jié)外生枝”,往往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思維相互碰撞時產生的轉瞬即逝的“火花”。面對課堂中的這些意外,我們不能聽之任之,放任自流,而要給予密切的關注和親切的呵護,如果能因勢利導,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從而使數學課堂更精彩。那么,如何面對這些“美麗”的意外呢?
1.順水推舟——激發(fā)靈氣
當我們“不期而遇”課堂中的“意外”時,要學會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通過自身的教學機智,讓“意外”在教學中發(fā)揮出最大功效?!安黄诙觥笨偸亲屓烁吲d的,或許給意外一個機會,就是給課堂更多的精彩。
如二年級活動課《剪一剪》中,當我剛剛說明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時,“老師,這個我已經會剪了?!薄袄蠋?,美術課上有講過?!边@種聲音陸續(xù)響起。還要再繼續(xù)說明剪的方法嗎?那樣學生肯定沒有興趣,不如順水推舟:“那大家就自己動手剪一剪,讓老師欣賞一下大家的作品吧!”
“老師,他剪的小人沒有手牽手?!薄袄蠋煟男∪酥挥邪雮€身子?!闭n堂上響起了笑聲,學習中出現問題了?!霸趺磿霈F這種情況?”“能不能向大家介紹一下你是怎么剪的?”學生上臺演示?!罢埰渌瑢W當一回小醫(yī)生,找找看他哪里生病了?”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化被動為主動,通過認真觀察,自主找出剪紙的關鍵,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時再適時對學生提出進一步要求:“以后做任何事情都要多想想,然后再做?!?/p>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學生的“反應”完全不在我的預設范圍。這時,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真誠地欣賞學生尚為幼稚的創(chuàng)造萌芽,依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適時對教學進程做富有創(chuàng)意的調整,鼓勵學生敢想、敢做,從而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宣泄和釋放。課堂也就成了師生共同參與、共同創(chuàng)造、共同發(fā)展的空間,正所謂“無需刻意求佳境,自由奇峰報春曉”。
2.將錯就錯——變廢為寶
教學中的“意外”是客觀存在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那我們考慮的就不是如何避免“意外”的出現,而是當“意外”出現時應該怎么辦。
如二年級的《數學廣角》,我在學生熟練掌握簡單數據的排列方法后,讓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組內成員A、B、C之間兩兩握手,D負責統(tǒng)計,看看有幾種握法,學生受先前學習的排列方法的影響,很快得出“AB、AC、BA、BC、CA、CB”六種握法。這個答案是錯誤的,沒有出現正確答案,該怎么辦?“請一個小組上臺示范一下,其他同學認真看看是不是6種呢?”不久之后,“我有意見!”幾位同學異口同聲,“老師,我覺得只有三種。”我沒有作出判斷,而是笑著對學生說:“現在我們有兩種答案,該怎么辦?”“再來一次!”同學們大聲回應。“很好,大家很有探索精神,這樣吧,為公平起見,我們請一個小組重新上臺演示一遍,其他同學一起幫忙數一數。”第三次游戲結束,學生中同意三種握法的人明顯增多,但也有極少數學生仍堅持六種,雙方“態(tài)度”都很堅決,學生的目光都注視著教師。這時我把這個燙手山芋丟給了學生:“我想剛才六種握法改變成三種握法的同學肯定有話要說吧?”學生“唰”地舉起了手……最終師生共同得出:只有三種握法。
這樣讓學生自覺地帶著問題進行體驗,自主發(fā)現存在的問題,將心中的疑團逐步解開,使課堂教學煥發(fā)出生命活力。
3.巧用資源——提升價值
新課程理念倡導教師要有課程開發(fā)的意識。課程開發(fā)不僅包括對教材的調整與改進、對師生自身的認知與利用、對各種教學資源的關注與開發(fā),而且包括對課堂教學中意外情況的捕捉與生成。即使出現了“旁逸斜出”,也不至于驚慌失措,如果引導得當,就有可能使意外的信息生成寶貴的教學資源,從而超越預定的目標。
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中,練習環(huán)節(jié)時的一個片斷:
師:你對“分數的基本性質”還有什么疑問嗎?
生:我覺得分數的基本性質也可以說成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加上或減去一個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師:他的這個猜想對不對呢?請你們先舉一些分數自己驗證一下吧。
通過計算驗證,有個學生得出了一個結論:這個猜想是錯誤的,但是我發(fā)現了分子和分母所加的數都是它們自己的倍數時才是可以的。這個顯然教師沒有考慮到,是就此打住還是讓學生再次驗證呢?這位老師選擇了后者,最終學生知道了分子和分母同時加上去的倍數也有規(guī)律,比如分子加上自身的兩倍,那么分母也加上自身的兩倍,這樣分數的大小也變了。“老師,我還有一個發(fā)現,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的數與加上的倍數之間也是有聯系的,比如說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3,那么分子和分母就同時加上自身的2倍,它們之間總是相差1?!边@時,教室里響起了掌聲。雖然教師預設的鞏固練習沒有時間完成,但最終,教師不但落實了知識目標,還使探究價值得到了凸顯,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得到了訓練。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學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課中的所有細節(jié),而在于能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作出相應的變動。”小學生由于知識經驗、理解能力的差異,對同一個問題常常會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對于課堂上的“節(jié)外生枝”,我們要給學生提供展示個性的舞臺,給他們創(chuàng)造充分表達思想、抒發(fā)情感的機會。作為數學教師,我將繼續(xù)朝著這一目標而努力,讓數學課堂因意外而變得更加美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