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許輝
(河南大學淮河醫(yī)院,河南開封 475000)
隨著質子泵抑制劑的廣泛應用及消化內鏡的檢查治療技術的不斷普及及提高,消化道潰瘍并發(fā)出血的發(fā)病率已逐漸下降,但消化道出血仍屬于臨床常見的出血性急癥。由于該病具有病情復雜、發(fā)病急驟等特征,若措施不當或治療不及時,會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與生存質量。目前臨床上對消化道潰瘍所采用的治療方法主要為藥物及胃鏡下止血。本研究選擇河南大學淮河醫(yī)院近年來收治的84例消化道潰瘍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單純藥物止血治療組與胃鏡下止血加藥物治療組,對比兩組療效,報道如下。
選擇河南大學淮河醫(yī)院2012年8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消化道潰瘍出血患者84例,男女比例為49∶35,年齡19~67 歲,平均年齡(32±5.21)歲;出血時間為1~7 d,平均出血時間為(3±1.35)d;潰瘍面積在1.0 ×1.0 cm~2.0 ×2.5 cm之間?;颊呔浥R床檢查確診為消化道潰瘍出血,其中,胃潰瘍出血38例,復合性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30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出血16例?;颊叩呐R床表現(xiàn)多以反復黑便、嘔血為主。
將84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42例,對照組行藥物治療(靜脈推注奧美拉唑40 mg/次,2次/d),觀察組行急診胃鏡下止血治療加藥物治療(靜脈滴注法莫替丁20 mg/次,2次/d);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疾病分型、臨床癥狀表現(xiàn)等一般資料比較中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靜脈推注奧美拉唑40 mg/次,2次/d,直至大便潛血轉陰,再口服奧美拉唑20 mg/d,連續(xù)用藥4~8周,直至痊愈。觀察組行急診胃鏡下止血治療:采用奧林巴斯GIF-260型電子胃鏡,于胃鏡輔助下迅速找到患者的潰瘍面與出血部位,先對患者肌內注射安定10 mg,再用去甲腎上腺素(1∶500)沖洗潰瘍部位,去除潰瘍表面白苔后,于潰瘍表面噴灑上30~50 mL濃度為10%的孟氏液,觀察止血效果。若患者還存在有出血癥狀,則再對其進行電凝止血,電凝指數控制在3.0~3.5之間,連續(xù)脈沖應大于 3個[1]。之后,再對患者進行尿素酶試驗,并靜脈滴注法莫替丁20 mg/次,2次/d,連續(xù)治療 1周后口服奧美拉唑20 mg/d,連續(xù)用藥4~8周,直至痊愈。
兩組患者的療效評價標準為:顯效:治療后36 h內黑便消失,嘔血停止,心率及血壓穩(wěn)定;有效:治療后36~72 h之間黑便及嘔血消失,心率及血壓穩(wěn)定;無效:治療72 h后臨床癥狀仍無明顯改善。同時對患者的止血時間、住院時間與大便潛血轉陰時間進行統(tǒng)計分析。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8.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與處理,一般資料用(±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69.05%,略優(yōu)于對照組的66.67%,但兩組之間差異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Table 1 Curative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
觀察組患者的止血時間、住院時間與大便潛血轉陰時間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指標比較(±s) d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dexes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s) d
表2 兩組治療指標比較(±s) d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dexes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s) d
組別 例數 止血時間 住院時間 大例潛血轉陰時間對照組42 2±0.28 8±1.16 7±2.59觀察組 42 1±0.35 4±1.62 4±2.81 t值11.564 9 20.254 3 22.536 1 P <0.05 <0.05 <0.05
消化道潰瘍出血屬于內科臨床常見的急腹癥之一,該病具有病情復雜、發(fā)病急驟、疾病進展迅速、自愈能力差等特征?;颊咴诎l(fā)病早期若未得到及時治療,極有可能導致病情進展,出現(xiàn)消化道大出血,并引發(fā)急性周圍循環(huán)障礙,最終造成休克、死亡等嚴重后果[2]。因此,臨床上對消化道潰瘍出血的救治也極為重視,并通過各種有效手段來控制患者繼續(xù)出血。隨著質子泵抑制劑的廣泛應用,潰瘍出血的止血率得到顯著提高,但其費用高,住院時間長,且對于難治性潰瘍出血效果差,從而促使了急診胃鏡下止血治療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急診胃鏡下止血治療消化道潰瘍出血,由于是微創(chuàng)技術,不會對患者造成太大創(chuàng)傷,于內鏡下就可達到如外科手術一樣的治療效果,且治療時間短,止血效果明顯,患者恢復快[3,4]。
綜上所述,臨床上采用急診胃鏡下止血治療消化道潰瘍出血患者,療效顯著,出血癥狀能得到有效控制,各項病癥痊愈用時較短,可作為治療消化道潰瘍出血之首選。
[1]黃海燕,周劍鋒,吳 祥,等.內鏡下電凝與鈦夾聯(lián)合注射血凝酶治療重癥消化道潰瘍出血的療效比較[J].中國內鏡雜,2013,19(12):1308-1310.
[2]倪 猛,賀東黎,樊宏偉.消化道潰瘍合并出血急診胃鏡下注射治療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8(23):7-8.
[3]余超強.外科手術與內鏡止血治療急診上消化道潰瘍出血的對比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3,26(12):542-543.
[4]石必傳.普外科胃部術后出血患者的臨床治療[J].醫(yī)學信息,2013,6(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