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 Pavlina
讀大學的時候,我決定制定一個計劃挑戰(zhàn)自己:只用三個學期完成其他人通常花費四年的課程。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我必須合理安排時間才能實現(xiàn)目標。我開始閱讀我所能找到的所有關于時間管理的資料,并學以致用。
結果是,正好三個學期,我完成了目標:兩個理科學士學位(計算機和數(shù)學)。在最后一學期我完成了高級計算機和數(shù)學兩門總共37學分的課程,以3.9的GPA畢業(yè),并且獲得頒發(fā)給最優(yōu)秀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特別獎。我的一個教授后來告訴我當他們知道我所做所為之后,選擇獎項的候選人就變得很簡單了。下面就是我知道的時間管理的精華所在。
首先,目標明確是關鍵。我發(fā)現(xiàn)定義和實行一個明確目標的關鍵周期是90天?;c時間寫寫你希望接下來的90天你的生活是什么樣,寫詳細。絕對明確的描述會給你全程計劃提供一個邊界。
請記住,所有的目標要靈活安排。知道你的目標與知道你達到目標的途徑是完全不同的。一架典型的商用飛機90%的時間偏離航線,但它差不多總是能到達目的地,因為它知道往哪里飛并且隨時修正方向。在大學里我很清楚自己的最終目標——在三個學期里完成大學學業(yè)——但是我的計劃隨時隨刻都在變化。每天我都會有新的作業(yè),課程或者考試,我必須適應這些隨時變化的情況。
其次,要懂得一時一事。我堅持非?;A的用紙筆記錄要做的事,而并非某些精細的組織系統(tǒng)。我唯一的組織工具只是一個筆記薄,在上面我寫下所有任務以及它們的完成期限。我并不為預先的安排和次序而擔憂。我只需看一眼清單,選出適合空余時間的要事即可。一完成這個任務,就把它從列表里去掉。
如果我有一份10小時的學期報告要寫,我會一次完成它而不是把它分成更小的任務。實際上,如果可能我會把某一特定主題的任務集中在一起,然后一次完成它們。這樣,大腦可以盡可能長時間地保持單一的模式。這個簡單的習慣為我節(jié)約了大量時間。
這時,你要堅守“先開火再瞄準”的反常規(guī)思維。是的,準備——開火——瞄準!讓人驚訝的是,它比通常的準備——瞄準——開火更有效。原因是你“開火”以后,你就有了第一手數(shù)據(jù)來調整自己的瞄準。大學里我做了很多我認為可以節(jié)約時間的瘋狂嘗試,我樂于一次次的失敗,以求在微小的機會下,我的偶然發(fā)現(xiàn)讓我突飛猛進。
當然,你還要懂得放棄和拒絕。我就曾經(jīng)拒絕參加一位教授安排的關于計算機科學研究的活動。那項研究大概需要10~20小時的工作時間,卻學不到任何我以前不知道的東西,而且那項研究僅占我課堂成績的10%。就我以前的表現(xiàn)很優(yōu)秀,不參加研究所導致的唯一結果就是學期成績從A變?yōu)锳-。我不想再去和教授談任何的特殊條件,所以那學期我的成績是A-,但是由于更好地利用了那些10~20個小時,我給了自己A+。
當時,我還發(fā)現(xiàn)沿著街道的一幢公寓要比我們宿舍距離圖書館近一點。所以我從宿舍搬出來并搬進了那幢沿街的公寓,這樣,我每天都節(jié)省了一些步行或者騎車的時間。新的房間讓我效率更高,比如說,我可以在學習的同時做晚飯,因為我的書桌和爐子之間只是幾步而已。我的最佳工作時間是一段很長、結束時間不定、且不想被打擾的時間。我經(jīng)常規(guī)定工作的開始時間,但卻沒有規(guī)定具體完成的時間。無論什么時候我都盡可能長時間地工作,我可以連續(xù)工作六個小時不休息,直到幾乎不能繼續(xù)為止,而不會把一項工作分成好幾個小的部分去做,因為那樣的話,在工作的時候就有分心的危險。
所有,要保證你在一段時間里,除了做眼前的工作以外不要考慮其他任何事情。也不要檢查郵箱、泡論壇或者隨便上網(wǎng)溜達。如果有這個念頭,在工作的時候斷開互聯(lián)網(wǎng)連接。關掉電話或者拒接。但如果需要休息就徹底的休息。假如你覺得自己需要恢復一下體力,那就不要邊工作邊休息。你可以閉眼,做深呼吸,聽一些輕松的音樂或者出去走走,小睡二十分鐘,或者吃點水果。一直休息到你覺得又可以努力工作。我覺得如果你不能合理地安排生活,那么保持長期的動力、健康還有快樂就沒那么容易。大學里我盡量在每周安排一天放松自己,做運動、參加聚會和社團、打游戲、打臺球,在最后一學期甚至去拉斯維加斯旅游。
第三,要懂得多線工作。比如,看電視的時候,在廣告時段讀計算機雜志。如果是男人,邊刮胡子邊讀。我每天用電動剃須刀刮臉,會在這兩三分鐘里讀點東西。這讓我每周多看了兩篇文章——一年就多出100篇。這個習慣很容易開始。只要拿起幾本雜志,或者打印一些沒時間去讀的文章,把他們放在你的臥室里。出門的時候,順手拿一本。如果要排隊,比如在郵局或者商店,就可以拿出來讀了。你會驚訝于在做這些不費腦子的事情的同時,學到了多少知識。
多線工作的想法似乎與之前建議的一時一事相矛盾。不過前面所談的是高強度的工作,你必須盡全力集中所有的精神來做好它們。而這里的工作是指低強度的,能同時做其他事情的工作,比如排隊、做飯、乘飛機或者從一個地方走到另一個地方。多線工作不能用在至關重要的任務上,否則會適得其反。
當然,我們說,人和人不盡相同,所以對你有效的方法可能對別人沒效果。你可能上午工作效率高或者喜歡熬夜。當你想到一個提高效率的怪主意,先試試看效果怎么樣。因為,每一次嘗試對于時間管理實踐來說都會有所幫助。就算正在進行的嘗試愚蠢得很,不過它也會使你變得更高效。
或許你們認為我在三個學期就讀完大學這件事很值得羨慕,但我也有讓我很后悔的事情,比如,我沒有女朋友。要知道,和別人分享生活的樂趣是美妙的。如果讓我重新開始,我相信花四到五個學期完成學業(yè)會更好,我會有很多時間用來約會,我們有不少共同的熟人,但那時候根本沒見過面。
青銅葵花自《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