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紅霞
他們年輕時戰(zhàn)天斗地,情感、愛好被壓抑,年老了還要幫兒女帶孩子;不僅被啃錢,還有體力和精力。一輩子沒做過真正的自己。
我的鄰居是對六十多歲的夫婦,老頭退休后又找了份工作,老太太在家看孫子。幾個月前,老太太因胰腺疾病做了手術(shù),此后每月兩次腹腔灌注,雷打不動。
每次去治療,老頭就抱著孫子在醫(yī)院門口等,再心焦也不敢進去陪老伴,怕影響到孫子。老伴出來后,再一起駕電動三輪車回家。有一回,老太太治療后疼痛難忍,躺在床上休息,獨自在客廳玩耍的孫子不小心磕了下,在廚房做飯的老頭聽見哭聲往外沖,不想因為走得急又崴了腳,一屋子的傷病員,各自流淚,飯都沒吃上。
兩天后,老頭一瘸一拐地去上班,老太太拖著病體繼續(xù)看孫子。這遭遇,讓誰都會覺得不忍。他們都有退休金,還這么拼命干什么?老頭說了,不拼不行啊,兒子在北京還沒有買房呢,給他掙一分是一分掙一塊是一塊。孫子自然也不能交給小兩口帶,以免影響他們上班。
可是據(jù)我所知,那對小兩口節(jié)假日都不回來幫忙,全國各地去旅游,美其名曰,“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
可老人的詩和遠方呢?
年輕時老太太就想學繪畫,不想17歲下鄉(xiāng)當知青,天天貓著腰鋤地,夜晚偶爾畫幾筆,也是藏著掖著怕人說搞“封資修”。后來通過工廠招工回到城市,和男人們一起戰(zhàn)天斗地,再也沒摸過畫筆。退休后,原打算到老年大學進修一番,又被孫子拴住了,身體也垮了。
老頭前幾年迷上了攝影,可是至今連城郊都沒去過,有限的一點空閑時間只能拍拍孫子和小區(qū)的花園。
活到年逾花甲,竟然從沒做過真正的自己,多么悲催!
其實,稍一留心就會發(fā)現(xiàn),我的鄰居不是個例,尤其大媽們,更是苦逼。她們在該穿裙子愛美的時候,一身單調(diào)的黃軍裝、藍衣裳;該讀書的時候,上山下鄉(xiāng);該戀愛的時候,搞斗私批修……她們跳著忠字舞,苦干猛干做了一輩子的“鐵娘子”,好不容易退休了,有點錢、有點閑了,想舒展一下情感發(fā)展一下愛好了,卻發(fā)現(xiàn)又被兒女的藤蔓纏緊了:不僅經(jīng)濟上要資助,精力上也要源源不斷地付出。
這樣的他們,作為兒女,怎能下得了嘴呢?
反觀同樣生活在地球21世紀的美國老年人,人家想跳舞跳舞,想演出演出,想打球打球,想上學上學,想做志愿者就做志愿者,隨心所欲,盡情享受,那才叫晚年生活。我們即使無力“反哺”父母這樣的生活,至少也應該還他們自由自主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