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哲夫
今年江蘇省的高考作文題“不朽”,筆者以為是各省題目中最好的。筆者不打算寫一篇高考作文。只是想分享幾個(gè)歷史上關(guān)于“不朽”的故事,延續(xù)一下這個(gè)話題。
最著名的“不朽”故事,恐怕要數(shù)《左傳·襄公二十四年》的“叔孫豹論三不朽”了。一次,魯國的叔孫豹到晉國訪問。晉國范宣子招待他。范宣子故意問他“古人有一句‘死而不朽,您知道是什么意思嗎?”叔孫豹沒有回答。于是范宣子舉了一大堆歷朝歷代世襲貴族的例子,最后舉了自己家族范氏為例,目的只在夸耀自己的高貴出身。叔孫豹回答道:“您說的這些只是世襲貴族而已。不是不朽。我聽說,最高級的不朽乃是立德,其次是立功,其次是立言。這才是不朽。您舉的那些世襲貴族的例子,只不過是延續(xù)爵位和俸祿而已,世間到處都有,并不算什么不朽。”范宣子無以應(yīng)對?!疤狭⒌?,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已成為一。句著名的格言,也成為了世世代代有志之士的人生坐標(biāo)。清末詩人陳三立、相聲演員馬三立,他們的名字“三立”,或許也是來自這個(gè)典故。
《左傳》里還有一個(gè)關(guān)于“不朽”的故事。晉楚交戰(zhàn),楚國俘虜了晉國的大臣知罃。將要放知罃回國時(shí),楚王問知罃:“你怨恨本王俘虜你嗎?”知罃說:“是我本事不強(qiáng),才被您俘虜。我怎么敢怨您?”楚王又問:“那您感激我放您回去嗎?”知罃說:“我們兩國互相釋放俘虜,以達(dá)成和平。從私人的角度看,我并不是受益者。又有什么好感激的?”楚王又問:“即便如此,我放你回去,你如何報(bào)答我?”知罃說:“假如您放我回去,我們國家的君主因?yàn)槲冶环幩牢遥敲次覍⑺蓝恍?。如果您將我移交給您的大臣首,而他又把我送回晉國,讓晉國依法殺了我,那么我依然死而不朽。假如我的國君不殺我,那么我將繼續(xù)作為一個(gè)晉國的臣子與貴國戰(zhàn)斗,直到獻(xiàn)出自己生命。這就是我能報(bào)答您的。”楚王感嘆道:“晉國有了這樣的臣子,我們是難以與之爭霸的?!庇谑欠帕酥?。
知罃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他的一切態(tài)度都是以自己的國家晉國的利益為轉(zhuǎn)移的。他并不因?yàn)樽陨淼睦娑屑せ蛘咴购蕹酰瑯右膊粫砸患鹤运蕉购迺x王。不管是因?yàn)樽约罕环苋瓒粫x王殺死,還是在戰(zhàn)場上被楚國殺死,這都是自己走向不朽的道路。為國而死,死得其所,這就是知罃心中的不朽。
羊祜(221年-278年),字叔子,泰山平陽(今山東新泰)羊流人。三國時(shí)期吳國的著名戰(zhàn)略家、軍事家、政治家和文學(xué)家。
當(dāng)然,對不朽的追求必然也伴隨著對衰朽的恐懼。比如西晉的大將羊祜,一次登上了湖北襄陽的峴山,對手下的人嘆息道:“自從有了宇宙之后,就有了這座山。但是歷來像我和你一樣登上這座山的人多了去了,卻都在歷史的長河中湮滅無聞。這真是讓人痛心啊。假如我死了,魂魄也要登上這座山,和這座山一同不朽?!毖蜢镆簧膽?zhàn)功。終究也敵不過這種深深的虛無感。這種悲觀情緒或許也影響了他的繼任者杜預(yù)。杜預(yù)雖然滅掉了東吳,建立了不朽的功勛,但還是害怕后人不記得自己,于是為自己立了兩塊碑,碑上刻了自己的功績,一塊碑沉在襄陽的漢水之下,另一塊碑立在襄陽的峴山之上。這樣,即便天翻地覆,滄海桑田,這兩塊碑至少總有一塊會被人看見。
中國式不朽,和西方的凱撒大帝、亞歷山大大帝式的不朽比起來,更偏重德性而不是功業(yè)。所以,叔孫豹、知罃對不朽的認(rèn)識,比起羊祜、杜預(yù)來要更能代表中國的品格。羊祜、杜預(yù)的焦慮,或許源于他們內(nèi)心深處還沒有“立德”的自信(比如杜預(yù)的父親被晉朝殺掉,但杜預(yù)卻做了晉朝的臣子,為殺父仇人效力,實(shí)在是有違孝道)。美籍猶太裔女思想家漢娜·阿倫特在《人的境況》一書里區(qū)分了“不朽”與“永恒”,在她看來,政治家追求的是不朽,哲學(xué)家追求的是永恒,不朽是功業(yè)上的,永恒是精神上的。阿倫特或許沒有注意到中國式的不朽,同樣是精神上的,中國式不朽其實(shí)也是永恒。
追求不朽,本質(zhì)上是對人的有限性的克服,以及對無限的追求。當(dāng)然,人不可能完全克服自身的有限,包括能力的有限,生命的有限,但人可以在對有限不斷的克服和超越中,不斷地接近無限。
(摘自《資治文摘》2014年第7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