崢 嶸
燦爛秋色
崢 嶸
深秋,是一個色彩斑斕、層林盡染的季節(jié),深秋的南國,更不乏蔥蘢與生機。
在兩廣交界處,在鴛鴦江畔,有一抹亮色格外耀眼——粵桂兩地的畫家雅聚于此,共同描繪“大美西江”,為金秋淌金的西江增添了更為豐富的色彩。
珠江—西江經濟帶同時也是文化帶,在珠江-西江經濟帶發(fā)展規(guī)劃成為國家戰(zhàn)略以后,也需要文化作為有力支撐。粵桂合作也不僅僅是經濟的合作,還可以包括文化的合作,即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合作,文化研究的合作,文化遺產保護、利用、開發(fā)的合作等,是為科學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全面協調發(fā)展?;浌鹞幕涣饔谑浅闪祟}中應有之義。11月上旬,梧州市委宣傳部主辦“大美西江”兩廣畫家邀請展,粵桂兩地十位畫家攜六十幅作品參展。蔚為大觀,美不勝收,這是西江經濟帶文化交流的先聲。本刊發(fā)表了其中部分畫作以及相關評論,以饗讀者。我們期待今后兩廣能出現更多的“文化邀請”:攝影邀請展、書法邀請展、文學創(chuàng)作與音樂、戲劇邀請展,以及旅游產品、線路、景點邀請展等等。
我們還集中刊發(fā)了幾位廣東作家的散文作品,他們的感情細膩,筆觸細致,觀察細微,他們筆下的秋天,有秋夜蟲鳴,有國槐花開,有風鈴叮當……這種平和、淡然、入微與簡約,一如嶺南的氣質。周偉勵是青少年時期在梧州成長、現在廣州工作的作家,他著有《嶺南詞典》等著作,論述他對嶺南、對梧州的種種文化記憶。他的散文《母親的燈》,寫的是對母愛的感念,令人動容,字里行間卻充滿梧州市井的生活氣息,讀來倍感親切。陳小珠則是在廣州出生、在梧州成長的著名粵劇演員,本期刊發(fā)她的粵劇生涯回憶《今生有約粵劇》,這不僅僅是她個人的成長史,從中可以反映名噪兩廣的梧州粵劇團的發(fā)展歷程,不少史料殊為珍貴。之所以列舉這些,是說明在他們身上,體現出兩廣的文化血脈相連相通,西江流域人文血緣融通絕非妄言。
西江秋月照兩廣,本刊將繼續(xù)搭建兩廣文學創(chuàng)作的交流平臺,追求西江風格、嶺南風貌的創(chuàng)作特色,為繁榮西江流域的文藝創(chuàng)作做出應有的貢獻。西江流域文化積淀深厚,空間廣闊,“村村有畫本,處處有詩材”,足以給我們帶來無限的藝術想象。珠江-西江經濟帶的文壇,應是姹紫嫣紅,成果豐碩,氣象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