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fēng)
西行散記
西風(fēng)
初秋的北疆涼爽宜人,這里全然沒有內(nèi)地令人窒息的暑熱。放眼望去,巍峨的阿爾泰山之巔依舊是一片白雪皚皚的景色。聞名于世的額爾齊斯河,就發(fā)源于這座氣勢磅礴的高山上。
額爾齊斯河是我國唯一流入北冰洋的一條大河。在我的想象中,額爾齊斯河和新疆的其它河流相比,并不會有什么不同。然而,當(dāng)我親眼目睹她旖旎的風(fēng)光,以及兩岸秀麗迷人的景色,我不能不對這條神奇的大河刮目相看。
新疆的山山水水,大都流傳著瑰麗的傳說,額爾齊斯河也不例外。相傳在遙遠的古代,有一位年輕貌美的哈薩克姑娘叫薩麗黛,她出身貧寒的牧民家庭,因為買不起上好的布料作裙紗,國色天香被素布青衣埋沒了。有一天,她在山坡上放羊,望著天空中朵朵飄著的白云默默地祈禱:“無所不能的真主??!你什么時候賜給我一塊七彩的綢緞呢?”正在這時,薩麗黛眼前出現(xiàn)了一條波濤洶涌的大河,輝映著斑斕的陽光,一路歡歌,向遙遠神秘的北冰洋奔騰而去——她途經(jīng)的兩岸,開滿了絢麗的鮮花,長滿了鮮美的茵茵綠草。以后,薩麗黛在河岸的草地上放羊,不出幾年,貧寒的薩麗黛終于如愿以償,她穿上了上好綢緞制作的裙紗,像白云一樣的輕柔飄逸,薩麗黛傾國傾城的花容月貌,使草原上所有的鮮花黯然失色。
在北疆福海牧場,我深情地欣賞了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的壯觀場面。徜徉在美麗的額爾齊斯河畔,傾聽著悅耳的濤聲和哈薩克牧羊女婉轉(zhuǎn)悠揚的牧歌,我的心沉浸在邊塞迷人的風(fēng)景之中。這里盛產(chǎn)的福海大尾羊,以其優(yōu)良的羊毛而聞名全國。在一座潔白的氈房旁,我看到一群群哈薩克少年正在碧綠的草地上摔跤,那一張張如花的笑臉,在八月燦爛的陽光下,顯得更加生機勃勃。一位老牧民告訴我,他們?nèi)乙荒暌u掉幾百斤上好的福海大尾羊的羊毛,如今草原牧民的日子紅著呢。望著老牧民眼前漾動在草原中大片大片的牛羊,我似乎看到了四處遷徙的哈薩克人的快樂、滿足與幸福。
在布爾津縣城的一家清真飯館里,我吃了一道從來沒有吃過的紅燒魚,問及老板,才知道這是地道的額爾齊斯河產(chǎn)的鱘魚。鱘魚肚大口小,奇怪的是,肚子里并沒有多少內(nèi)臟,而多是鮮美細膩的肉!品嘗著嫩香可口的鱘魚,我由衷的贊嘆額爾齊斯的富饒與豐美。
第二天一大早,我披著薄薄的晨霧,從布爾津乘船順流而下。八月的額爾齊斯河,因水草豐沛,河機寬廣,浪花疊涌,不時有驚險的場面發(fā)生,我沒有想到在遙遙的北疆還能坐船。船家告訴我,每年七月的汛期,從布爾津一直出境,額爾齊斯河可以通航長達兩個月。望著銀白翻滾的河面,兩岸碧綠的草地、云朵般潔白的羊群和遠處如黛的阿爾泰山,我仿佛走進了額爾齊斯河的傳說,它的岸邊策馬飛奔的充滿朝氣的哈薩克牧羊女,不正是美輪美奐薩麗黛的化身嗎?
傍晚,我們乘船來到邊陲的小城哈巴河。船家告訴我們,再往前額爾齊斯河就流到了國外(即哈薩克斯坦),走下甲板,我來到了古老而年輕的小城。道路兩旁,婆娑著聞名中外的新疆大葉楊,在綠樹的掩映下,點綴著一座座俄式建筑的木樓;行走在大街上,不時可以看到金發(fā)碧眼的俄羅斯人。我知道,在日益開放的今天,哈巴河正煥發(fā)著魅人的青春,吸引著八方來客。在我下榻的旅館里,推窗望去,眼前是一片明亮閃耀的燈火,額爾齊斯河像一條閃光的銀鏈,被萬家通明的燈火點綴得色彩斑斕……
來到新疆,對小說《西游記》中描寫的火焰山更加向往。那熊熊燃燒的八百里火焰,那孫大圣借鐵扇公主芭蕉扇煽滅沖天烈火的美妙動人的神話,磁石般吸引著我好奇的心。
我乘坐的長途車向吐魯番疾馳飛奔。火焰山位于吐魯番盆地,吐魯番市因火焰山而聞名于世。時值七月流火,熱浪撲面而來,火焰山地表溫度高達攝氏80度以上。眺望窗外,火焰山逶迤起伏,那是幾萬年前,地殼作橫向運動時造成的褶皺帶,山坡溝壑縱橫,風(fēng)剝雨蝕留下了深刻醒目的痕跡,大自然的神工鬼斧,雕琢了這里蔚為奇觀的地形地貌?;鹧嫔讲坏闪宋膶W(xué)大老師吳承恩筆下壯觀奇險的風(fēng)景,也吸引了大批的中外觀光客。此時,熱風(fēng)習(xí)習(xí),烈日高懸,蜿蜒曲折的赤褐色砂巖灼灼閃光,熾熱氣流滾滾升騰,云煙繚繞,恍如沖天的大火熊熊燃燒。
走下汽車,面對火焰山的雄偉景觀,不由得感慨萬千。聽導(dǎo)游員講,火焰山長達一百公里,最高峰的勝金口海拔高達850米。這是全國夏季最炎熱的地方,雞蛋放在灼熱的砂巖上翻烤,不消十分鐘即可熟食。
火焰山還流傳著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相傳在遙遠的古代,天山深處有一條巨大兇猛的惡龍,經(jīng)常在夜晚飛到這里吞食童男玉女。人們?nèi)舨挥糜H人寶貴的生命供奉它,惡龍便大施淫威,毀平田舍,殘害人畜。一位叫哈拉和卓的英俊青年,智勇雙全,挺身而出,決心為民除害,降伏惡龍。他手持寶劍同惡龍在火焰山激戰(zhàn)了七天七夜,最后終于將惡龍砍傷。落地的惡龍撲騰翻滾,作垂死的掙扎,鮮血染紅全身。哈拉和卓毫不畏懼,挺身上前又連刺十劍,把巨龍斬成十段,死龍便成了溝壑縱橫、如火如霞的火焰山……
勇士留下的道道劍痕,今日已成為林蔭蔽日、田園如畫的溝谷,其中葡萄溝最為出名。我隨著觀光的人流,來到了濃蔭如蓋的葡萄溝。這里青藤盤繞,綠葉如織,恍如仙境,大串大串的青葡萄,從頭頂上方垂落下來,令人垂涎欲滴,流連忘返。若當(dāng)年孫大圣來此,也一定會垂青這人間仙境,忘記隨師去西天取經(jīng)之事。這里還留有漢唐時代的石窟和壁畫,還有舉世聞名的高昌故城。登上勝金口的頂峰,我饒有興趣的聽導(dǎo)游介紹山頂上矗立的一根天然石柱的來歷,當(dāng)?shù)氐木S吾爾人說那根石柱是唐玄奘西天取經(jīng)時歇腳用的拴馬樁……聽罷,我仿佛看到了過去的遙遠歲月里,唐僧師徒艱苦跋涉、解險排難的風(fēng)雨歷程。
唐代詩人陳城詩云:“一片青煙一片紅,炎炎氣焰欲燒空。春光未年渾如夏,誰道西方有祝融”。如今,古人筆下的火焰山,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一片祥和繁盛的景象,人們開山鑿水,引來天山雪水,澆灌火焰山的溝谷和周圍的綠洲。古老的火焰山正在以它無窮的魅力,吸引著中外八方來客。
十幾年前暮秋時節(jié)漫長跋涉的足跡,依舊清晰地在我深遠的記憶里延伸。當(dāng)我從世界藝術(shù)寶庫敦煌乘車出發(fā),古老而神秘的絲綢之路在一望無際的沙海中蜿蜒。我看到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的玉門,已經(jīng)不再是唐代詩人幽怨傷情的寫意了。行進在古老的絲綢之路上,我感受著歷史的滄桑與變遷。可是我的腦海深處,依舊回響著數(shù)千年如怨如訴的悠悠羌笛聲。
我抵達古城若羌已是午夜時分。徘徊在縣城唯一一條并不寬敞的柏油路上,充滿涼意的漠風(fēng)吹拂著我的臉頰,我依稀聽到羌笛從夜的深處向我涌來。在皎潔的月光下,我的腳步追隨著陣陣羌笛聲,走近了一座普通的維吾爾家四合院。推開虛掩的院門,我看到一位妙齡少女手執(zhí)羌笛,歪著頭在神情專注地吹奏著,天井上方綠色的葡萄架,垂下串串晶瑩剔透的馬奶子葡萄。吹笛的少女并不曉得門外佇立一個旁聽者,她依舊沉醉在那一片燦爛的音符中,在綠色的葡萄架下,在維吾爾少女含情的吹奏中,在邊塞沙漠簇擁的古城若羌,我好像聽到了歷史老人從歲月的深處走來的腳步聲。我在院門外傾聽了很久很久,在如水的月光下,我翩飛的思緒被優(yōu)美的羌笛聲拽得很遠很遠……
第二天,我只用一個小時就把不足三千人的小縣城走了一個來回。我知道,真正走近和理解若羌是困難的,我必須從歷史的根部眺望若羌的天空。因此,我坐在一家臨街的拉面館里,一邊吃拉面一邊饒有興趣的和一位維吾爾老漢神侃,我發(fā)現(xiàn)老人面部有著某種神秘的光彩,仿佛昨天輝煌的歷史并未走遠,仿佛漢代的烽火臺依舊戰(zhàn)鼓聲聲,仿佛唐代的鐘聲依舊在敲擊著寧靜似水的蒼穹,仿佛唐僧師徒四人在漫漫的西行旅途中,依舊小歇在若羌綠洲中談笑風(fēng)生……我忽然領(lǐng)悟到擁有悠久歷史的若羌,正在以某種方式延續(xù)著昨天的輝煌。比如那源遠流長的羌笛,依舊在美麗的維吾爾少女的唇畔回響,那宛若一條無形河流的樂音,連接著若羌的昨天、今天與明天。
我是下午趕到若羌縣城外的米蘭故城的,面對一片廢墟,我仿佛看到鄯善古國的國王在米蘭某一座金碧輝煌的建筑里,發(fā)號施令或歌舞升平,妙不可言的米蘭姑娘歌聲甜潤,舞姿翩翩,飄逸的衣袂如風(fēng)如煙,妙曼的羌笛流淌出一條瑰麗的胭脂紅……然而,當(dāng)充滿涼意的漠風(fēng)再一次拂過我朦朧的雙眼,我清醒的知曉自己正在遠離炊煙漸起的若羌縣城,我是站在廢墟之上揀拾歷史的碎片的,我懷著無比敬畏的心情,徘徊在古城池中,耳畔回響的依舊是不絕如縷、如怨如訴的羌笛之聲。
在若羌河畔,我望著漠地之上漸漸瘦去的河流,久久品味一個古老的維吾爾傳說。相傳當(dāng)年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jīng)路過這里,人疲馬乏,渴得要命,便四處找水喝??墒窃谶@片荒蕪干涸的若羌土地上,哪里會有涓涓流淌的河流呢?若不是孫大圣手舞金箍棒,引來遙遠的阿爾金山雪水,他們師徒四人不渴死才怪呢!……從此才有了川流不息的若羌河,有了炊煙漸起的農(nóng)莊,有了采桑女神彩飛揚的顧盼……可是伴隨沙漠化的進程,充滿神秘色彩的若羌河最終停止了歌唱,滄桑的米蘭故城也被無情的沙海吞噬,若干年后的孫大圣倘若再來若羌,他無論如何找不到生命之源,唯一的見證是羌笛聲聲,依舊在河流般如夢如幻的天空中流淌……
告別若羌的第三天中午,我特意買了一支羌笛,面對無言的珍貴的民間樂器,我多少有些感傷,也許若干年后這一古老的文明也將失傳。我收藏這段歷史,在深遠的回望中久久回味清麗婉轉(zhuǎn)的羌笛之聲,就像品味維吾爾少女彩虹般的紅唇一樣,憧憬與渴望從未在歲月的煙塵中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