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良
信息是財富, 知識是力量, 經濟是顏面,文化是靈魂。商業(yè)楹聯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 是在商業(yè)文明的實踐基礎上形成的。 她深深地植根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土壤里,具有明顯的『民族性』; 她標志著歷史上中華民族審美趣味的特色, 更是民族文化藝術之瑰寶。 商業(yè)楹聯是對聯家族中的一枝奇葩, 其鮮明獨特的語言風格和表現形式, 形成了商業(yè)門市特有的傳統(tǒng)裝飾藝術, 同時又是一種商業(yè)文化和巧妙的廣告方式。我國自古有貼聯賞聯的文化傳統(tǒng),對所經營的商業(yè)能起很大的宣傳作用。 各行各業(yè)都有精妙的楹聯傳世,從功能性、實用性、藝術性上看,均有很高價值,給人以心智啟迪。
一、傳承文明 弘揚國粹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五千年的文明歷史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對聯在中國的盛行歷史悠久。千百年來,對聯已成為中華民族文化一道亮麗的風景。 對聯, 俗稱對子,雅稱楹聯、楹帖,是懸掛或粘貼在墻壁和楹柱上的聯語。每逢春節(jié),家家戶戶貼對聯更是中國的一大風景。 它是用生動簡潔的語言描摹客觀事物,表達人們的思想、情趣和愛憎的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 楹聯是我國特有的傳統(tǒng)文學形式之一, 它與書法的美妙結合, 是中華民族絢爛多彩的藝術獨創(chuàng)。 人們除用它言志抒情、渲染裝飾外,還用它來作商業(yè)廣告,『對聯廣告』在我國有著悠久的傳統(tǒng)。 它作為華夏民族異彩紛呈的藝術百花園中一支別具風姿的奇葩,千百年來,一直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刺繡店的對聯是:
萬里山河藏線底;
四時花鳥出針頭。
小吃店:
飯香菜美迎客早;
桌潔杯凈映春紅。
服裝店:
男添莊重女增俏;
夏透涼爽冬御寒。
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 也是茶文化的發(fā)祥地。 古往今來,在茶亭、茶室、茶樓、茶館和茶社常可見到以茶事為內容的茶聯。 茶聯堪稱中國楹聯寶庫中的又一枝奇葩, 它不但有古樸典雅之美,而且有妙不可言之趣。杭州的『茶人之家』在正門門柱上懸有一副茶聯:
一杯春露暫留客;
兩腋清風幾欲仙。
聯中既道明了以茶留客, 又說出了用茶清心和漂漂欲仙之感。 杭州西湖龍井有一茶室,名曰『秀翠堂』。門柱有一副茶聯:
泉從石出情宜冽;
茶自峰生味更香。
該聯把龍井特有的茶、泉、情、味點了出來,起到了妙不可言的廣告作用。
當年紹興的駐蹕嶺茶亭曾掛過一副茶聯曰:
一掬甘泉,好把清涼洗熱客;
兩頭嶺路,須將危險話行人。
此聯語意深刻, 既有甘泉香茗給行路人帶來的一份愜意, 也有人生旅途的幾分艱辛。
在中國傳統(tǒng)的商業(yè)楹聯中滲透著濃厚的文化色彩。 誠信為本,顧客盈門,和諧的客戶關系是商業(yè)文化之精髓。 高尚品質的人一旦和堅定的信念融為一體, 誠信的理念與商業(yè)的經營目標結合在一起, 那么商業(yè)文化的力量就勢不可擋。
二、倡導商德 啟人心智
人無信則不立,店無信則不興。誠信對做人來講是人格,對商業(yè)而言是信譽。以德經商是社會經濟文化的基石, 經營道德是商業(yè)文化之魂。
荀子提出『商以察盡財』,司馬遷發(fā)展為『從奇謀異勝中得來』,到明清更是被人們總結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個『道』就是商業(yè)經營和資本運作的規(guī)律,『大道之行,利在其中』,它在中國商人心目中有非常豐富的內涵。 經營商業(yè)要有強烈的致富欲望和獲利動機, 中國商人從來不掩飾他們經商求利的目的,『天下熙熙, 皆為利來;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人不為利,誰愿早起』,無論做賈還是行商都是為了圖一個『利』,『寄跡塵市,日為錙銖』; 『奔走江湖,希覓微利』。 因此做商人就必須精于計算,但是難能可貴的是,中國商人在賺錢求利的商業(yè)動機中一直堅持義利并重, 要求這個『利』必須來得正當,手段必須合理,要符合『義』的規(guī)范,靠正當的手段發(fā)財。 『仁中取利真君子,義內求財大丈夫』、『財自道生,利緣義取』。這樣做了就是走正道,就是誠商正賈,就能夠取得『有道財恒足,乘時貨自騰』; 『上以濟人,下以利己』的經營效果。
同仁堂創(chuàng)辦于清康熙八年(一六六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 創(chuàng)始人是清代名醫(yī)樂顯揚,他尊崇『可以養(yǎng)生,可以濟世者惟最』的信條,創(chuàng)辦了『同仁堂』,在同仁堂,諸如『兢兢小心,汲汲濟世』、『修合(制藥)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等戒律、信條,幾乎人人皆知。 同修仁德,濟世養(yǎng)生,
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
以
『選料上乘,配方獨特,工藝精湛,療效顯著』而聞名于世。
修合無人見;
存心有天知。
磨練性格、教化人格、調節(jié)心理、陶冶性情、品牌包裝、藥品增值。 如果誰有意或無意違背這些信條, 他不僅要受到紀律的制裁,還將受到良知的譴責。我國有一批像同仁堂這樣的老字號, 它們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 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經營魅力。
三、準確定位 突出個性
有一家天然居酒樓對聯是: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此聯將店家字號嵌了進去,且為回文,反正都可讀,整個意思是上了他家樓,都成了『天上客』,顧客將感到多么榮幸,好奇的讀者不免心中一喜, 到樓上體驗一下『天上』的貴賓生活。
有一家餐廳聯是:
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棄之可惜;
杯中酒口口盡香甜,量力而行。
此聯不慫恿縱情吃喝, 卻警告人須飲食有度。
有一副鐘表店的對聯是:
刻刻催人當警醒;
聲聲勸爾惜秒陰。
作者運用擬人手法,似警鐘催人猛醒,知時間流逝而倍惜光陰, 如摯友發(fā)出的肺腑之言。
理發(fā)店的對聯更為有趣。在從前,理發(fā)店門前往往寫著這樣的聯語招徠顧客:
進來烏頭宰相;
出去白面書生。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進步, 理發(fā)店前的聯語也不斷更新,如
不教白發(fā)催人老;更喜春風滿面生。
新事業(yè)從頭做起;
舊現象一手推平。
巧手飛銀燕,喜播千里友誼;
明鏡映桃花,笑送滿面春風。
一家中藥店別出心裁, 寫了這樣一副對聯:
但愿世間人無??;
何愁架上藥生塵。
做生意的都想生意好,多賺些錢,對于藥店來說,自己賣藥多,說明患病人多,并非好現象。 因此寧肯讓自己的藥放在架子上賣不掉,也希望世人身體健康,由此可見醫(yī)德之高尚。
一副雜貨店的對聯是:
貨無大小皆添備;
物縱零星不厭煩。
經營貨物與對聯名副其實, 道出了店主人的良苦用心,為滿足顧客的需要,貨物齊備,貨小利薄也心甘情愿。
一家樂器店的對聯是:
白雪陽春傳雅曲;
高山流水覓知音。
此聯融入兩個典故構成,聲情并茂,形象優(yōu)美,給人以無限遐想。
四川成都早年有家茶館,兼營酒菜,店主請一位當地才子撰寫了一副茶酒聯,鐫刻于館門兩側:
為名忙,為利忙,忙里偷閑,且喝一杯茶去;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再倒一杯酒來。
此類對聯,平易親切,意蘊深厚,教人淡泊名利,陶冶情操,使人雅俗共賞,交口相傳,令眾多顧客慕名前往。
廣東珠海市南山的茶亭懸掛一副茶聯:
山好好,水好好,入亭一笑無煩惱;
來匆匆,去匆匆,飲茶幾杯各西東。
福建泉州市有家小而雅的茶室, 其茶聯很別致:
小天地,大場合,讓我一席;
論英雄,談古今,喝它幾杯。
此聯平仄工整,對仗嚴謹,上下縱橫,氣魄非凡,令人拍案叫絕。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曾為一家會客室門柱上書一茶聯:
得與天下同其樂;
不可一日無此君。
聯中雖無一個『茶』字,但讓人讀來大有『此處無茶勝有茶』之感。 最有趣的恐怕要數這樣一副回文茶聯:
趣言能適意;
茶品可清心。
倒讀則為:
意適能言趣;
心清可品茶。
前后對照,意境非同,文采娛人,別具情趣。
四、語言精美 意境深邃
不少商業(yè)用聯中有的含蓄幽默, 有的寓意深刻。 例如廢品收購店聯:
我豈肯得新忘舊;
君何妨以有易無。
鏡子店聯:
但愿得來心共照;
自然看去眼同明。
鞋店聯:
由此登堂入室;
任君步月凌云。
服裝店聯:
好將妙手夸針巧;
漫把春風細剪裁。
眼鏡店聯:
懸將小日月;
照徹大乾坤。
油漆店聯:
此是春華秋實事業(yè);
并非東涂西抹文章。
竹器店聯:
虛心成大器;
勁節(jié)懷奇才。
刻字行聯:
六書傳四海;
一刻值千金。
印染店聯:
敬化人身作蝴蝶;
不勞織女繡鴛鴦。
石灰廠聯:
煉盡陰陽出火坑;
留將清白在人間。
書店聯:
論古談今,誨人以規(guī);
良言醒世,寓教于樂。
餛飩店聯:
字內江山,如是包括;
人間骨肉,同此團圓。
清新精巧、韻味久遠的商聯伴著瀟灑雋永的書法藝術,正成為商業(yè)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評論對聯說:『造化賦行, 之體必雙; 神理為用, 事不孤立。』可以說是對對聯較為精準確切的概括。對聯在遣詞造句上要求精粹凝練,在語言上要求高度概括,在音律上講究平仄交替。 所寫內容要切事、切時、切人、切境,詞無虛指,字無虛設,信手拈來,渾然天成。讓人神思蕩漾,情懷激越耐人咀嚼,回味無窮。
(浙江農林大學天目學院經濟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