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豕蹄》成書與“新文字”等史事

      2014-11-14 18:23:02蔡震
      郭沫若學刊 2014年4期
      關鍵詞:后記作品集郭沫若

      蔡震

      (中國社會科學院郭沫若紀念館,北京100009)

      《豕蹄》成書與“新文字”等史事

      蔡震

      (中國社會科學院郭沫若紀念館,北京100009)

      《豕蹄》(上海不二書店1936年10月初版)習慣上被稱作郭沫若的歷史小說作品集,收錄了他的六篇歷史小說。但是實際上《豕蹄》還輯錄了《初出夔門》等五篇自傳散文,另有一首《獻詩》。盡管郭沫若的作品集常常將不同文學體裁的作品混編成集,但把歷史小說和自傳散文,再加一首詩作輯錄為一個集子,還是有點“不搭界”的感覺。其原因,在《豕蹄·后記》中曾說到,關聯(lián)到當時的一些史事。但《豕蹄》中的歷史小說作品被收入小說集《地下的笑聲》之后,這篇《后記》就被刪掉了(以后的《沫若文集》《郭沫若全集》均如此)?!缎颉芬蛄沓梢黄恼?,即《從典型說起》,后來先后編入《沫若文集》第11卷,《郭沫若全集》第16卷。

      《豕蹄·后記》中這樣記述了這個作品集編輯出版的過程:

      《豕蹄》,最初本是預定著用新舊文字對照著出版的。新文字已由李柯君苦心孤詣地翻譯了出來。但據出版處的意見,說是新文字出版頗有困難,只得暫行抽了出來另印單行本,而把我去年下半年寫的《自敘傳》的一部分來補上?!蹲詳鳌分兴鶖⒓暗拈L兄橙塢,不幸在今年六月二十五日已經病故,自北京一別后轉瞬二十余年,未能再見一面便從此永別了。我之有今日全是出于我的長兄的栽培,不意毫未報答便從此不能再見了。含著眼淚補寫這幾行,聊把這后半部的《自敘傳》作為紀念亡兄的花果。

      這里提到的《豕蹄》的“新文字”已經翻譯成了,并“預定著用新舊文字對照著出版”,是涉及到當時(1936年)國內文壇正在熱烈討論著的一件事情:實行拉丁化的新文字。郭沫若在年初時,就寫過一篇文章《請大家學習新文字》,號召大家“趕快學習、趕快采用”新文字。不過文章發(fā)表在留日學生在東京辦的一個刊物上。7月1日,郭沫若又與蔡元培、孫科、柳亞子、陶行知、李公樸、魯迅等140人聯(lián)名發(fā)表了《我們對于推行新文字的意見》,提出:“我們覺得這種新文字是值得向全國介紹的了。我們深望大家一齊來研究它,推行它,使它成為推進大眾文化和民族解放運動的重要工具?!薄耙庖姟敝薪ㄗh施行的一個具體辦法,就是用“新文字漢字對照”的辦法編印書報。

      郭沫若顯然是身體力行,準備率先將自己的作品集以新舊兩種文字對照出版了。7月10日,郭沫若與質文社的陳北鷗、任白戈、林林等人一起到橫濱送友人,之后他們聚會討論國內文壇的創(chuàng)作、國防文學、救亡與救窮的關系、采用拉丁化的新文字創(chuàng)作國防文學作品等問題。郭沫若告訴大家,他最近要出版的一部作品集將用“新舊文字對照著出版”。這部作品集就是《豕蹄》。所謂“新文字”,是指拉丁化拼寫的漢字。

      然而,從《豕蹄·后記》可知,出版社方面大概是不愿意做這樣的事情,那畢竟是要增加成本的。并且一個文學作品集用新舊兩種文字印制,豈不是有點像一本語言讀本了。當然,拉丁化的新文字也沒有能在社會上推行開來。而原計劃以新舊兩種文字印制出版的《豕蹄》,抽出新文字部分,僅剩下一半文字量,在篇幅上難以成書,自然要補充內容,于是,郭沫若選了之前一年寫的幾篇《自敘傳》文章。

      何以選了這幾篇《自敘傳》呢?郭沫若并非沒有別的選擇,即以歷史小說而言,他將舊作《鹓鶵》《函谷關》《馬克斯進文廟》(均作于20年代,但未曾收入作品集),以及新作《中國的勇士》(作于1936年3月,后以《齊勇士比武》為名收入《地下的笑聲》)等輯錄進來,豈不是更好!看來幾篇《自敘傳》的選擇,主要是因為郭沫若恰在此時得知長兄郭開文病故的消息。

      長兄郭開文是在郭沫若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物,郭沫若自謂:“除父母和沈先生外,大哥是影響我最深的一個人?!薄拔业胶髞矶嗌儆悬c成就,完全是我長兄賜予我的?!笔聦嵈_實如此,僅就由郭開文決定,并資助其赴日本留學一事而言,那就深深影響到了郭沫若的一生。所以,在郭沫若筆下有關家人的文字中,提及郭開文之處也是最多的?!冻醭鲑玳T》等五篇《自敘傳》散文,恰好正是記述了郭沫若得長兄資助,赴日本留學的那一段經歷。把這幾篇散文補入《豕蹄》,以寄托對長兄去世的哀思,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豕蹄·后記》除了記述到成書過程中的這樣一個曲折,還有一點值得一提,即,這是郭沫若在成為正式出版物的文字中第一次記到郭開文去世的日期:1936年6月25日。而有關這個日期,又涉及到需要討論另外幾則相關的史料:

      抗戰(zhàn)爆發(fā)回國后,郭沫若于1941年9月作有《五十年簡譜》并發(fā)表出來,其中記到郭開文去世的一條譜文作:“民二五年(一九三六)五月七日長兄橙塢在家病故?!?/p>

      《五十年簡譜》以民國紀年系年,其月日當為公歷日期,所以《五十年簡譜》在以“民紀前二十年十一月十六日”方式記到出生日期時,另注明為“陰歷九月二十七日”。之后有其他若干條譜文涉及具體月日者,均為公歷時間。依這一體例,《五十年簡譜》中的“五月七日”,應為公歷時間,那么郭開文去世的日期就有了兩個不同說法。但稍做查考,可知“五月七日”應該是用了夏歷紀年的日期,因為其對應的正是公歷1936年6月25日,也就是《豕蹄·后記》中記到的時間。顯然,《五十年簡譜》關于郭開文去世一條譜文的時間記載是不合編撰體例的。

      其實,若未注意到《豕蹄·后記》的文字與《五十年簡譜》的記載有異,并不會意識到這之中有什么問題。所以事實上也一直沒有人直接對此——郭開文去世的時間,或是《五十年簡譜》譜文有無疏誤——提出過疑問。但是,另外一則史料的出現(xiàn),對此構成了質疑。那是1936年7月9日《成都快報》、《新新新聞》上同時刊登的一則內容相同的報道,題為《郭沫若兄郭橙塢逝世督署從優(yōu)撫恤》。報道稱“我部新聞譯編社,善后督辦公署秘書郭橙塢,原籍嘉定,系國內新文學家郭沫若胞兄,前因病告假返籍息養(yǎng),久未告痊,茲悉郭氏已于昨日遽歸道山,督署同事等聞耗極感悼惜?!?/p>

      按照報道文字的語言邏輯,郭橙塢去世的時間是7月8日。查考到這一史料,并著文披露的作者也是這樣認定的。這樣一來,對于郭開文去世的時間,就需要再有一個確認了。

      有另外一篇文獻資料——郭沫若作《家祭文》,其中也記述到郭開文去世的情況:“長兄文以哀毀逾恒,已病歿于民國二十五年夏歷五月七日?!?/p>

      《家祭文》是郭沫若于1939年為父親辦理喪事并守喪在家期間所撰寫。這樣一篇文章中關于父母、長兄等家人生前身后種種情況的記述,當然會是十分仔細的。比之于1936年時身在海外與兩年之后的1941年,郭沫若對于長兄去世日期的記述應該是最準確的(如果比對之間有所不同的話)?!都壹牢摹匪浫掌?,正可以印證《豕蹄·后記》的記述,也恰好反證了《五十年簡譜》紀年上的疏誤。

      那么《成都快報》《新新新聞》報道的日期又該如何看待呢?首先,這則報道本身是有缺陷的。作為新聞寫作,一篇報道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就是“時間”。報道一個人去世之事,應用準確直接的時間單位,而非間接的、需要推導出的時間概念(諸如昨日、前天等等)。其次,盡管該報道是出自報紙,兩報是否為日報,并不清楚,更關鍵的是,即使兩報為日報,也無法斷定該報道是在成稿之后即刊發(fā)出來了。記者寫稿與稿子刊發(fā)之間有時間差是很正常的,從關于郭開文逝世的報道僅是“豆腐塊”樣的一則文字可以推斷,該報道應該是在成文后若干天才刊發(fā)出來的。因之,那個由報道文字“昨日”推斷出的“7月8日”,實無必要作為郭開文去世日期的另一種說法。

      關于以上幾則史料的查考,是由《豕蹄·后記》延展出來的。再回到《豕蹄》這個作品集成集本身,不能不說留下一些遺憾:

      將歷史小說、傳記散文、自由體詩這樣三種不同文體的作品輯錄成一個作品集,從編輯出版的專業(yè)角度說,顯然并不是一個好的做法?!鄂固恪窙]有再版,甚至群益出版社成立之后,也未曾將《豕蹄》重新出版,與此大概不無關系(《豕蹄》中的歷史小說以各自篇題輯入群益版的《地下的笑聲》)。其后,郭沫若的歷史小說陸續(xù)在日本、韓國都有了成集的譯作,但沒有一種譯作選用《豕蹄》作翻譯的底本(即使譯本也沿用了《豕蹄》的書名)。

      《豕蹄》在后來編輯《沫若文集》和《郭沫若全集》時,似乎也成了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即,如何保留原集名,是放在小說作品卷,還是放在自傳作品卷?因為這是編輯《沫若文集》和《郭沫若全集》的一條基本原則。其結果是,無論《沫若文集》還是《郭沫若全集》的小說作品卷均未保留這一集名,自傳作品卷也未保留這一集名。《豕蹄》這一極有特點的集名,不復存在。

      (責任編輯:彭邦本)

      [1]請大家學習新文字[J].東京《東流》月刊(1936年2月第2卷第3期).

      [2]上海:《文學叢報》月刊(1936年7月1日第4期).

      [3]國防文學集談·我的自述[J].東京《質文》月刊(1936年10月第2卷第1期).

      [4]五十年簡譜[J].《中蘇文化》半月刊(1941年第9卷第2、3期合刊).

      [5]周曉晴.郭沫若的長兄逝世以后[J].郭沫若學刊,1990(2).

      [6]收入《德音錄》,見《沙灣文史》1987年6月第3期.

      2014-01-14

      蔡震,男,中國社會科學院郭沫若紀念館研究員。

      猜你喜歡
      后記作品集郭沫若
      郭沫若書法作品分享(二)
      郭沫若學刊(2021年3期)2021-12-16 06:04:38
      郭沫若書法作品分享(一)
      郭沫若學刊(2021年3期)2021-12-16 06:04:32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書畫作品集
      廣州市培正中學作品集
      ViVi美眉(2021年10期)2021-01-25 23:51:49
      作品集
      青年生活(2019年29期)2019-09-10 07:29:05
      郭沫若佚詩一首
      郭沫若學刊(2018年4期)2019-01-03 08:41:50
      反七步詩
      文苑(2016年2期)2016-12-08 11:51:19
      后記
      詩歌作品集
      公關世界(2016年4期)2016-06-20 03:35:15
      后記
      天一閣文叢(2014年1期)2014-10-13 08:00:24
      宣威市| 江都市| 东兴市| 安溪县| 临邑县| 巫山县| 塔河县| 南川市| 砀山县| 永吉县| 泰宁县| 静海县| 建宁县| 崇明县| 涞源县| 临安市| 松江区| 文水县| 游戏| 宜君县| 商南县| 南江县| 保靖县| 自贡市| 洪湖市| 夏河县| 若尔盖县| 宣恩县| 铜梁县| 宜黄县| 肃北| 靖西县| 临漳县| 和田县| 临汾市| 聂拉木县| 中方县| 拉萨市| 沅陵县| 浙江省| 阳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