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旭瑾
教學中,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困惑:課堂上,我們使出渾身解數(shù)講解,可仍有學生瞪著迷茫的眼睛聽得稀里糊涂;我們不遺余力地指導,可還有學生云里霧里不知所云。為什么數(shù)學課堂會陷入這般尷尬的境地?我們的數(shù)學教學到底缺點什么?沒錯,是“改變”。
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起整個地球。而我要說:給數(shù)學教學一點“改變”,它將收獲別樣的精彩。
“變”之一:先學后教,有何不可?
在教學“混合運算”之前,我了解到通過前三年的知識積累,學生對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及方法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我心生一計,為何不先布置些新課中的作業(yè),讓學生嘗試練習呢?于是,我在黑板上留下了一行預習作業(yè):
85+14×5 25×7+240 65+35÷5
12×40-60 550-500÷5 10×(12+8)
晚上,有幾個家長打電話問我,孩子是否抄錯了作業(yè),因為孩子沒接觸過這樣的題目,不知道從何下手。我說沒有,是讓他們先預習的??磥磉@個“創(chuàng)意”引發(fā)了疑問,我心里還真有點慌。
第二天,我提早到校,趕緊批閱家作本。還好,還是有學生做對了。除了個別錯得離譜的,大多數(shù)學生都盡力去做了。錯題主要集中在“運算順序不對”和“格式不正確”兩個方面。于是,數(shù)學課上,我從“數(shù)學醫(yī)院”的情境導入:將學生錯誤的解題抄寫出來,讓學生先判斷,說說是對還是錯,錯在哪里,然后幫助改正。在學生討論后,我說:“我們不妨一起來看書吧?!边@次,學生學得特別帶勁,聽得特別認真,毫不費力地完成了習題,正確率大大提高了。
通過這次實驗,我對“計算教學”有了新的認識。以往我習慣先出示教學情景圖,然后組織計算,接著鞏固練習,最后歸納總結。教學時強調這樣,重復那樣,可作業(yè)中還是會有各種問題現(xiàn)在采取了在嘗試練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再討論探究的形式,有的學生說老師不教也會了,有的說以后學會看書了,這樣的收獲足以讓我欣慰。這樣的教學至少算是有些新意吧。
“變”之二:“創(chuàng)意”作文——體驗一千米。
“知識來源與生活,所以實踐是最好的獲得知識的途徑”。
在教“認識千米”時,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感悟。第一課時結束,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千米”并沒有太深刻的認識。對他們來說,上學放學都是車接車送,難得有機會走一走,無法親自感知一千米的長度。而突破這一難點的關鍵就是老師要創(chuàng)造讓學生體驗的條件,引導體驗生成。如何把千米的認識真正建立在學生的經(jīng)歷和體驗基礎上呢?我在課后安排了一項“特別作業(yè)”:走一走,感受“一千米”,寫一篇數(shù)學作文,談談你對一千米的認識。我的學生對老師這種常見的“跨學科作業(yè)”早就見慣不慣了。于是,第二天,我的辦公桌上出現(xiàn)了一篇篇充滿童趣的文章。
片段1:爺爺說:從我家到港邊公園,大概長1000米。今天晚飯后,我和爺爺去那里散步。剛開始時,我走得又快又輕松,走到一半的時候,我的身上就開始出汗了,怎么還不到呀?但是我想到河邊有高高的大樹,圓圓的石凳,還有好玩的體育器材,我的力氣就又來了。終于到了,我一會兒在港邊跑上跑下,一會兒又在秋千邊跑來跑去,玩得真開心??!
片段2:今天吃完飯的時候,我和爸爸媽媽談起了“一千米”。媽媽說:“從我們家到你外婆家大約就有一千米吧?!卑职纸又f:“繞我家房子后面的魚塘跑二圈是一千米,那么魚塘的一圈就是五百米?!背酝觑垼液芟敫惺芤幌乱磺椎降子卸嚅L,就開始圍著魚塘跑步,剛開始我的腳步很輕盈,可是剛跑到一半的時候我卻累得快要走不動了,嘴里直喊:“一千米可真長啊!”
片段3:一千米到底有多大呢?這個問題讓我想破了腦袋。對一個孩子來說,一千米挺遠的,因為我試了一下要走15分鐘,可爸爸說,他讀中學的時候,一千米只要4分鐘就跑完了。他還說,如果讓汽車來跑,只要一兩分鐘就到。如果讓聲音來跑,只要3秒鐘就到了。如果讓光來跑,光每秒能跑3300米,只要花0.3秒就行了,對光來說,1000米實在是太短太短了!
……
一篇篇充滿稚氣的“數(shù)學作文”讓我欣喜地發(fā)現(xiàn):讓孩子在生活中學數(shù)學,體驗數(shù)學,遠比在書本中“咬文嚼字”學得生動得多、深刻得多。教師的一個小小創(chuàng)意,定能創(chuàng)造不一樣的精彩。
“變”之三:課堂之花為愛而開!
那段時間教學《年月日》,很多概念都很深奧,特別是求經(jīng)過時間的問題,簡直把大家弄昏了。面對錯誤百出的作業(yè),我焦灼不安,學生也是垂頭喪氣。我意識到:我和孩子們都該換種心情了,于是,我臨時決定把實踐活動“生日快樂”提前教學,調節(jié)緊張的情緒。
課堂上,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大蛋糕,并帶著孩子們一起唱起了《生日快樂歌》。在愉悅的氣氛中,我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將自己的生日編成一條謎語,讓其他同學猜一猜是在哪一天。出題的人興致勃勃,猜謎的人熱情高漲。答對以后,學生都開心地把自己的生日在我事先畫好的一張大年歷表上圈出來,寫上自己的名字。當我把它貼在教室的墻上的時候,孩子們幾乎歡呼起來,他們都表示當看到年歷上哪天有同學過生日時,一定要向他(她)表示祝賀??粗粡垙埳鷦拥男δ?,我連日來的壞心情一掃而光。我沒有想到自己臨時作出的一個決定會給孩子帶來這么多的樂趣。教師面對教學中的困難,要做的不是嘆息和埋怨,而是設身處地地為孩子想一想,轉換思路,改變固有的教學模式,你會發(fā)現(xiàn),成功,其實很容易。
總而言之,如今的數(shù)學課堂不再是封閉的知識集中訓練營,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學習”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鏡子。教師要想讓自己的數(shù)學教學迸發(fā)出生命活力,就必須讓自己的課堂注入富有“創(chuàng)意”的血液,讓我們的課堂“變化萬千”,精彩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