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商國懋 王文穎
北京華邈中藥工程技術開發(fā)中心
相傳,唐代有一個宮女,因不堪忍受皇帝的殘暴,只身逃出皇宮,躲入深山老林。因無食充饑,她就采玉竹為食,久而久之,身體輕盈如燕,皮膚光潔似玉。后來宮女與一獵人相遇,結廬深山,生兒育女,到60 歲才與全家人回到家鄉(xiāng)。家鄉(xiāng)父老見她依然是當年進宮時的青春容貌,驚嘆不已。玉竹的效用也從此廣為流傳。玉竹又名“葳蕤”,屬滋陰養(yǎng)氣補血之品,古人稱玉竹平補而潤,兼有除風熱之功,故能駐顏潤膚,祛病延年。
玉竹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干燥根莖。呈長圓柱形,略扁,少有分支,長4~18cm,直徑0.3 ~1.6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半透明,具縱皺紋和微隆起的環(huán)節(jié),有白色圓點狀的須根痕和圓盤狀莖痕。質硬而脆或稍軟,易折斷,斷面角質樣或顯顆粒性。氣微,味甘,嚼之發(fā)黏。性味甘,微寒;歸肺、胃經(jīng)。養(yǎng)陰潤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陰傷,燥熱咳嗽,咽干口渴,內(nèi)熱消渴。
玉竹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20 ~60cm。地下根莖橫走,黃白色,密生多數(shù)細小的須根。莖單一,自一邊傾斜,光滑無毛,具棱。葉互生,近無柄;葉片略帶革質,橢圓形或狹橢圓形,上面綠色,下面帶灰白色,葉脈隆起?;ㄒ干?~2朵。漿果球形,成熟后藍黑色?;ㄆ? ~6月,果期7 ~9 月。
玉竹生于山野林下或石隙間,喜陰濕處。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并有栽培。主產(chǎn)湖南、河南、江蘇、浙江等地。此外,安徽、江西、山東、陜西、廣東等地亦產(chǎn)。
湖南省地形地貌為東、西、南三面山地圍繞,中部丘崗起伏,北部湖泊平原密布。優(yōu)越的地勢和氣候蘊藏了豐富大量的藥用植物資源,有植物藥2077 種,動物藥256 種,礦物藥51 種。其中,道地特色藥材有玉竹、吳茱萸、湘蓮、鱉甲、朱砂、雄黃等。玉竹主要分布在邵東、隆回、新邵等地,其栽培已有500 多年的歷史,是玉竹的道地產(chǎn)區(qū)。
▲玉竹植物
▲玉竹飲片
玉竹的產(chǎn)地加工方法: 秋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曬至柔軟后,反復揉搓、晾曬至無硬心,曬干;或蒸透后,揉至半透明,曬干。產(chǎn)地趁鮮加工成縱切薄片,曬干。以條長、肥壯、色黃白、光澤柔潤者為佳。
玉竹飲片的加工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稍晾,悶潤8 ~12 小時,至內(nèi)外濕度一致,切厚片(2 ~4mm),曬干或低溫干燥(不超過60℃),性狀為不規(guī)則的厚片。若為產(chǎn)地片,除去雜質。產(chǎn)地片為縱切薄片,表皮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半透明,有的可見微隆起的環(huán)節(jié)。切面角質樣或顯顆粒性,質稍軟,氣微,味甘,嚼之發(fā)黏。
玉竹具有非常多的食用方法,如泡茶泡水,煲粥煲湯。其中,泡水以及煲湯煲粥的做法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也比較受百姓的歡迎,平時可多食用玉竹作為養(yǎng)生保健良品。
玉竹的中醫(yī)功效: 滋陰潤肺,養(yǎng)胃生津;對燥咳、勞嗽有一定的療效,治療熱病,陰液耗傷所致的咽干口渴或具有內(nèi)熱消渴作用,還有美容護膚作用,可以改善干裂、粗糙的皮膚狀況,使之柔軟潤滑。
玉竹對血糖的影響: 口服玉竹浸膏,則血糖先升后降,對腎上腺素引起的高血糖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對葡萄糖、四氧嘧啶引起的大鼠高血糖也有抑制作用,可用于糖尿病;玉竹中有抗氧化作用的成分,可調節(jié)人體免疫力。此外,玉竹還具有除煩、止渴等功效,適用于治療熱病陰傷、咳嗽煩渴、虛勞發(fā)熱、小便頻數(shù)等癥。常服玉竹可抗衰老,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