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以軍
【中考真題】
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陶淵明的“閑”;“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這是劉禹錫的“閑”;“月色入戶,欣然起行”,這是夜游承天寺的蘇軾的“閑”……閑中有愉悅,有閑適,有悠然,有豁達,有淡泊……
日月星辰,山林湖泊,花鳥蟲魚……琴茗書畫,吟詠歌舞,靜思遐想……田野村莊,萬家燈火……皆為“風光”,生活體悟,萬千種種。
請以“閑對風光獨自游”為題,寫一篇文章。
【文題解讀】
一、審提示語:提示語隱含著命題者的意圖,切不可把它當作擺設(shè),要從中提取作文的有效信息。文段一中列舉的陶淵明、劉禹錫、蘇軾三人,有著共同特征:有報國宏愿,才高八斗,或懷才不遇,或?qū)以赓H謫,但生活情趣高雅,品性高潔。面對自然,面對生活,他們或閑適,或悠然,或豁達,或淡泊……故題目中的“閑”意盡出。文段二中對“風光”的列舉,大致可分三類:一是自然風光,二是人文風光,三是志趣愛好方面的風光。提示語中的省略號也不容忽視,里面有可供挖掘的、寫出來又不會撞車的內(nèi)容。
二、抓關(guān)鍵詞:題目的中心語是“游”,有兩個修飾限制語,一是“獨自”,強調(diào)自我在風光中的陶醉,二是“閑對風光”,“閑”對游的心態(tài)作了限制,“風光”對游的對象作了要求和規(guī)定。至此,文題可簡單地理解為“閑暇時,某某閑適(或“悠然”)地沉浸于一種風光之中,自得其樂”。
【考場佳作一】
閑對風光獨自游
◎揚州一考生
高雅的詩詞,只要你走進它,就會發(fā)現(xiàn)它風光旖旎,美不勝收。但很少有人靜下心來品味這獨特的風光。只有抱著閑適的心態(tài),你才能漸次欣賞到古詩詞的美。
閑對詩詞,賞景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運用凝練的描寫和絕妙的夸張,把廬山瀑布寫得動感而壯美,讓我對廬山瀑布頓生喜愛之情;“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字里行間洋溢著杜甫沉郁的另一面:壯心和豪氣;“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向我描繪了一幅壯觀的赤壁畫卷:山勢險峻,參差錯落的山巖直指天空,狂奔的巨流洶涌澎湃,猛烈地沖擊著巖石。從中不難想象周瑜當年在此“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場景。詩詞讓我神游美景,飽覽風光,我為詩詞而醉!
閑對詩詞,娛情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看似閑庭信步、信手拈來的兩句詩,實質(zhì)是大巧若拙,至樸至純,詩人悠閑的心境盡出,我看到了詩人淡泊名利、超凡脫俗、躬耕田園的情懷;“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這兩句寫出了李白歷盡艱險,輕舟進入康莊旅途的快感,正應(yīng)了詩人“人生得意須盡歡”的觀點;“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中,杜甫寓情于景,硝煙中的詩人感傷時事,花鳥同悲,心憂黎民的情懷若隱若現(xiàn);而“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則寄托著英姿勃發(fā)的人民領(lǐng)袖毛澤東“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雄心壯志。詩詞讓我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同悲同喜,我為詩詞而狂!
閑對詩詞,生悟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反映了經(jīng)歷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之后,風清氣正、蒸蒸日上的盛唐景象;從“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我讀出了唐朝經(jīng)歷安史之亂后,國運日下,由盛轉(zhuǎn)衰的不爭事實?!坝麨槭ッ鞒资?,肯將衰朽惜殘年”的韓愈只落得“夕貶潮陽路八千”的下場,這似乎預示著唐朝的日趨沒落;而到了“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的時候,已經(jīng)物是人非,統(tǒng)治階級奢靡享樂,醉生夢死,耳邊似乎還回蕩著不知亡國恨的“商女”唱出的《后庭花》,在這靡靡之音中唐王朝走向了滅亡。無論哪個朝代,我們都可以從不同階段詩人的詩詞中覓到時代變遷的影子。詩詞讓我了解社會的盛衰興替,借鑒警醒,我為詩詞而癡!
在詩詞的世界里,風光無處不在。有了悠閑的心態(tài),忘卻塵世的煩惱,你便可像我一樣獨自暢游其中。
【評點】
一是詩意美。文中對詩句內(nèi)容的描繪、點評、賞析,既生動傳神,又扼要精準,不失美感,這樣為本來就美的詩詞風光增添了詩情畫意。二是結(jié)構(gòu)美。文章主體部分的三個小標題和每節(jié)的結(jié)尾句,句式相同,使中間段落整齊,富有美感。三是層次美。考生抓住觀賞風光時的閑適心境,憑借對古詩詞嫻熟的把握和自己獨特的理解,采用橫式結(jié)構(gòu)全文。賞景、娛情、生悟,依照認知、感悟的先后依次而下,層次清晰。
【考場佳作二】
閑對風光獨自游
◎揚州一考生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要在乎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閑看云卷云舒,花開花落,是悠然的心態(tài);淡看風起云涌,大紅大紫,是淡定的心態(tài);固守清風流水,陋室破巷,是豁達的心態(tài)。是啊,只有擁有契合自己的心態(tài),神游屬于自己的風光,才會流連忘返,醉心其中。
進入初中后,整天疲憊于緊張的學習中,高分的重擔常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在三點一線的生活中,面對浩無邊際的題海,面對愈是打發(fā)時間愈覺空虛的游戲,面對冰冷的鋼筋水泥建筑,我似乎被一只無形的手所操縱,愈是掙扎,心中愈是煩躁、壓抑,大腦自然一片混沌。一天,我隨父母回鄉(xiāng)探親。由于初來乍到,竟怎么也睡不著,我索性穿上衣服,套上鞋子,偷偷溜出門去。
一踏出屋門,一股清涼的夏風迎面吹來,緩緩拂過我的臉龐,輕輕的,涼涼的,滑滑的。轉(zhuǎn)瞬間,那陣陣煩意隨風而逝,煙消云散。我悠閑地走在鄉(xiāng)間小路上,感到四周都被濕潤清新的空氣所籠罩著,夾雜著絲絲泥土的暗香。抬頭仰望,整片天空猶如一塊巨大的黑色穹幕,上面掛著一輪圓月,天幕上還綴著幾顆或隱或現(xiàn)的星星,偶爾耳中飄進幾聲蟲鳴和田壟邊風吹楊樹的簌簌聲,整個村莊沉浸在夜的靜謐中。駐足遠眺,月光傾瀉,似乎給一望無際的稻田鍍了一層銀色的光華。微風吹拂,整個田野仿佛一池清澈澄明的積水,細波微漾。一陣陣稻花的清香隨之直鉆鼻翼,沁人心脾。我閉上眼睛,仿佛看到了農(nóng)民伯伯因豐收而喜悅的笑臉。懷著一份閑適,我繼續(xù)漫步向前,一泓清澈的池水闖進我的視野。我坐在潭邊,只聽見那潺潺的流水,伴著清脆的蛙鳴。我仿佛聽到了流水為大地的歡歌,青蛙為豐收年景的鳴叫。月光透過枝葉間的縫隙,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投下片片斑駁的樹影,虛實交替,亦幻亦真……置身其中,只覺得自己就是那一顆星星、一束光華、一株稻子、一只鳴蛙……那時那地,已分不清哪是我,哪是景。
我回屋時,眼前浮現(xiàn)的都是一幅幅醉人的鄉(xiāng)村夜景圖。盡管夜已深,但我沒有絲毫的倦意,有的只是心頭的閑靜、釋然。
【評點】
一是文筆優(yōu)美。尤其是第3節(jié)對鄉(xiāng)間夜景的描繪優(yōu)美至極:細膩的筆觸,獨特的感受,物我合一的境界,無不畢真畢現(xiàn),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二是手法多樣。巧用鋪墊、反襯,前文用了少許筆墨述說學習生活的枯燥、煩悶,以及城市生活的冰冷,是用來鋪墊、反襯后文作者夜里獨自漫步鄉(xiāng)間小徑所見所感的。另外,寫景中以動襯靜,以及想象聯(lián)想手法的靈活運用,增加了景致的生動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