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
摘 要:陶淵明筆下的世界是一個充滿親情與友情的世界,在他的田園生活中,隨處都可以嗅到濃濃的酒香,而許多彌散著酒香的詩篇都是詩人酣飲之后的即興之作,本文就陶淵明如何詩酒合一,酒后吐露真情于詩文之中,做一點簡單的分析與探索。
關鍵詞:陶淵明 詩 酒 抒發(fā)真情
陶淵明的詩,與酒相關的頗多,悲中有酒樂亦酒,醉時有詩醒亦詩。酒是詩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陶淵明寫酒又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田園之間牧養(yǎng)閑適的心靈。多少次酣暢淋漓之后,狂歌于五柳之前,但醉的是軀體,醒的卻是靈魂,此時此刻詩人總是將靈魂釋放,對酒撫柳,望月而歌。
一、歸居田園,對酒歡歌
陶淵明歷經(jīng)十三年的官場生活后,對仕途已不再抱有希望,他勇敢地遵從了“性本愛丘山”的天性,毅然辭去了彭澤縣令的職位,回到家鄉(xiāng),享受起寡欲絕俗的生活。陶淵明在他的《歸園田居》其三中寫道:“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這首詩從表面上看是真實鮮活的田園勞作生活的寫照,實際上卻顯露出詩人在歸隱田園之后的自由與快樂。
在陶淵明的生活中,酒是他最為親密的朋友,早在他出仕做官期間,就曾想將三頃俸田全部種植秫米,以作釀酒之用,在妻兒一再要求種植粳稻的情況下,才辟出六分之一的田畝種植粳稻以供糊口之需。在其歸隱之后,更是嗜酒如命,曾因種秫自釀,不惜剝奪妻兒的口糧,此時的詩人對酒似乎癡狂到了自私的地步,他喜歡酒,更喜歡飲酒,在他的詩文中酒是最常見的客人。
例如,陶淵明在《飲酒》中這樣寫道:“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痹娙私栾嬀票磉_了自己淡然隨性的思想感情,也流露出對腐朽黑暗的官場生活的憎惡之情,可貴的是詩人并沒有在這兩難的處境中痛苦地度過殘生,而是很清醒地聽從了那顆初心?!敖Y(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是怎樣的心境?是楊朱從老子學道回來的自然率性,也是真正意義上的大隱隱于市。在人境結(jié)廬,不是真的沒有車馬的喧鬧,而是在于“心遠”。
當然,作者認為,如果陶淵明沒有真心地歸隱,也就沒有這樣紅梅擒嚴冬的氣概。這讓作者忽然想起當代著名作家周國平先生《記住回家的路》中的一段話:“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靈的寧靜不易得。這個世界既充滿著機會,也充滿著壓力。機會誘惑人去嘗試,壓力逼迫人去奮斗,都使人靜不下心來?!悴环猎谑澜缟详J蕩,去建功創(chuàng)業(yè),去探險獵奇,去覓情求愛,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記了回家的路。這個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靈世界?!?/p>
是呀,這些大家用他們的筆告訴我們,我們的心靈世界是可以凈化的,只要我們肯去凈化,我們“心湖”的湖邊就會長出許多棵守護心靈的樹。
二、歸居田園,隨性自然
陶淵明回歸田園與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是分不開的。在經(jīng)歷了漢末的三國變亂之后,魏晉以來的社會依然并不太平。因而一些有才學的士族階層在屢遭迫害又前瞻無望的情況下,紛紛遠離塵世的紛擾,開始了隱居山林追求神仙化道的靜養(yǎng)生活,有的甚或以煉丹為生,以求長生。生性隨性自然的陶淵明自然也不例外,在辭官歸隱之后,開啟了一段返璞歸真的人生之旅。詩人在他的《歸園田居》其一中寫道:“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弊髡咝撵`的鳥兒,已經(jīng)掙脫了囚禁的牢籠,重獲新生,飛翔在那片散著酒香話著桑麻的自由樂園里。
詩人在《歸園田居》其五中寫道:“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痹娭泻敛涣邌莸乜滟澚嗣谰菩率?、只雞相邀的和睦的鄰里關系,讓詩人完全達到了忘我的境地。
再有他的《游斜川》寫道:“提壺接賓侶,引滿更獻酬?!痹娙伺c友人同飲一壺酒,獨得心中樂?!安恢G”的往昔生活已逝,“可追”的真璞生活猶存,多么自然,多么輕松,多么愉悅。
陶淵明飲酒賦詩,真情盡吐,其率真的生活態(tài)度,樸素的人生價值,執(zhí)著的精神追求,無不影響著后人,激勵著后人。
三、以酒為憑,創(chuàng)造藝術境界
我國古代多數(shù)文人都喜歡飲酒,認為飲酒能夠活躍文學氣氛,酒還能激發(fā)詩性,使詩人的靈感噴涌而出,文人飲酒已經(jīng)成為他們追求藝術境界的手段。當飲酒達到藝術境界之后,便會有一種對世俗的超越感,一種歸隱田園、回歸自然、過自己理想生活的愉悅感。這種在酒后形成的超然世外的思想境界,正是藝術創(chuàng)造所必需的。
陶淵明一生酷愛飲酒,讀他的詩可以聞到濃濃的酒香,體驗到飲酒后的輕松與快樂。袁行霈先生曾經(jīng)說:“他(陶淵明)飲酒飲出了深刻的意義,他對世界、人生、歷史都有過深刻的剖析,他追求的是物我兩冥的境界、返歸自然的心理,有時文人就是依靠酒的芳香氣味來麻醉自己的神經(jīng)?!碧諟Y明融酒于詩,抒發(fā)真情,將醉酒境界上升為詩境,對于他來說只有將醉酒境界達到一定的藝術高度,才能將內(nèi)心的真實情感表達出來,從而使美好的詩境展現(xiàn)在人們的面前,讓讀者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一幅幅完美的畫面,感受這“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精神的沉醉、情感的流露、生命意志自由伸展的境界。陶淵明的詩與酒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他將內(nèi)心的所有情感都通過酒表現(xiàn)出來,酒已經(jīng)成為詩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由此,詩人給我們勾勒了一幅幅美麗動人的畫卷,其藝術境界引發(fā)了人們的無限遐想和無窮回味。
四、以詩為憑,構(gòu)筑精神家園
如果說醉酒可以讓古今的文人墨客在迷幻的世界中暫得超然,然而終究酒還是要醒的,那么酒醒之后又該怎樣打發(fā)他們“多余”的時光?不言自明,他們總會將人生本不“多余”、而在某種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中看似“多余”的時光述諸筆端,盡情揮灑胸中復雜的情感。
中國古代的文人,有一個共同的精神秘訣,那就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他們很會自我調(diào)節(jié),大概是難以承載“被發(fā)行吟澤畔”、舉身汨羅的情感的重負吧。自屈大夫之后,中國古代文人便與政治形成了若即若離的微妙關系,招之應允,揮之順命。故后來在中國古代的文、政史上便少有了以死相抗的事例,他們變得更加熱愛自己的生命。于是發(fā)諸胸、述諸筆,詩文便成了他們情感的最好載體,在他們的詩文中構(gòu)筑著美好的精神家園,以使自己純凈的心靈免受政治酸雨的侵蝕。
陶淵明本性質(zhì)實,不事雕琢,在他貧瘠的現(xiàn)實田園里,卻有著豐富的精神世界。十余畝方宅,八九間草屋,即可快然自樂于其中;東皋上舒嘯,清流邊賦詩,足以物我交融在一起。這即是他的家園,也是他的宇宙。
綜上所述,詩人陶淵明一生愛酒,他將酒融于詩中,使詩意更加深刻;他寫詩抒發(fā)了一種濃厚的思想感情,把生活寫得非常簡單快樂;他通過描寫田園生活的簡樸,表現(xiàn)出一種悠然自得的心態(tài)。詩人是醉著,但是他又是醒著,他把生活看得透徹,經(jīng)歷過仕途生活的他,開始淡然地面對生活。在他的詩中雖然有時不能見到酒字,但是卻散發(fā)出酒的香氣,在酒的香氣下采菊,欣賞田園生活美景,讓他感悟到田園生活的無限樂趣。由此可見,陶淵明融酒于詩,抒發(fā)真情,深刻揭示了飲酒詩的內(nèi)蘊。
參考文獻
[1]王傳軍.陶淵明飲酒詩研究[D].山東大學,2012.
[2]鄭朋朋.從詩酒關系看文學創(chuàng)作心理[D].延安大學,2012.
[3]張小鳳.平淡出真知——小釋陶淵明詩的平淡自然[J].西安歐亞職業(yè)學院學報,2005(2).
[4]徐行.論陶淵明詩的“真意”[J].山西廣播大學學報,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