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江田
摘 要:本文緊密圍繞雷達裝備保障信息化建設問題,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提出了應該注意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討論了應該采取的措施。
關鍵詞:裝備保障 信息化建設 問題
中圖分類號:TP3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1(a)-0018-01
胡主席明確指出:“要圍繞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目標,進一步實施科技強軍戰(zhàn)略,依靠科技創(chuàng)新,加快戰(zhàn)斗力生成模式轉變?!边@一戰(zhàn)略思想,為加強軍隊建設指明了方向,為提高部隊裝備保障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推進雷達部隊裝備保障信息化建設,就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 信息化裝備保障制度建設
結合部隊實際情況,盡快建立適應雷達信息化保障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建立健全裝備保障法規(guī)體系。通過營造良好的政策法規(guī)環(huán)境,進一步規(guī)范信息化裝備保障工作的內容、標準、程序和方法,明確各級機構的職責分工,規(guī)范平時信息化管理和戰(zhàn)時信息化保障制度和組織實施程序,正規(guī)裝備工作秩序,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以便科學管理信息化裝備保障工作,充分挖掘信息化保障潛力,提高信息化保障效益,促進部隊裝備管理信息化建設健康、穩(wěn)步、快速、可持續(xù)發(fā)展。
2 系統數據的采集整理
雷達裝備保障信息化系統信息量的大小是決定保障能力強弱的重要因素,裝備信息末端采集的信息量不夠,裝備數據庫就不夠完善,就不能充分發(fā)揮信息化技術優(yōu)勢。目前磁條、條形碼等自動識別技術還未充分運用到信息化管理中,信息采集主要以人工錄入為主,造成信息采集效率低,所以要進行不同系統的數據融合,加大數據獲取能力。在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中要分清主次,依靠有用信息,緊抓關鍵信息,剔除無用信息,進行保障決策,才能使決策更加科學,才能及時有效進行保障,提高信息化作戰(zhàn)能力。否則將會淹沒于大量信息的大海中,無所作為,不但不能提高保障水平,反而會為大量信息所累。
3 網絡安全防范
未來信息戰(zhàn),制信息權的爭奪戰(zhàn)將成為作戰(zhàn)成敗的關鍵。所以在利用信息化快速高效的特點提高作戰(zhàn)能力的同時,還要注意一旦信息泄露或失效帶來的嚴重后果。這就要求我們加強信息安全保密工作,注重網絡安全防范。一是使用符合信息網絡安全標準的設備,并建立相應的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規(guī)定;二是在操作系統中,設置登錄的計算機名和密碼;對共享文件、數據庫進行權限分配,并對數據庫設置密碼;嚴格文件各級目錄下訪問權限;三是采用防火墻和物理加密技術;四是嚴格管理涉密載體。
4 信息化軟件開發(fā)
目前雷達裝備保障信息化軟件的開發(fā)還不夠,不能完全滿足裝備保障需求(如有些信息化管理系統缺乏工作自動提醒功能)。所以要以高技術條件下聯合作戰(zhàn)裝備保障需求為牽引,不斷升級裝備保障信息系統,積極開發(fā)各種智能化設備和信息系統,實現裝備管理的精確性和高效性,以提高作戰(zhàn)能力。在開發(fā)新的軟件系統時要注意系統的兼容性,以減輕系統的數據采集負擔。
5 構建一體化保障網絡
要擴大參與雷達裝備保障信息化建設的單位范圍,以信息化建設推動資源全面共享,充分發(fā)揮系統優(yōu)勢,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提高裝備保障效益,減輕軍隊的保障壓力。要按照作戰(zhàn)任務的不同,分別采取區(qū)域一體、軍民一體、三軍一體等不同的一體化保障模式。平時應將同類裝備保障力量“模塊化”分組,以便多種一體化模式靈活搭建。
6 信息化裝備保障人才培養(yǎng)
人才是部隊裝備保障的主體,是信息化建設的關鍵,是決定部隊信息化保障作戰(zhàn)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隨著現代通信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先進技術在雷達裝備保障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大量先進的信息化裝備列裝部隊,與之相適應必須有高素質人才來使用這些裝備,才能充分發(fā)揮其性能。在信息化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1)突出信息化理論學習、研究和創(chuàng)新。裝備保障信息化理論是裝備保障信息化建設的理論基礎,是引領信息化建設科學發(fā)展的指揮棒。因此,各級保障機關應以現代化軍事斗爭和裝備保障信息化建設發(fā)展的需求為牽引,組織各類裝備保障人員開展裝備保障信息化、自動化、網絡化等理論的研究,力求在理論上有所突破,為促進裝備保障信息化建設不斷完善提供科學依據。
(2)突出信息化裝備使用能力的培養(yǎng)。要通過個人自學、集中授課、召開經驗交流會、比武競賽、演練、訓練等多種方式加大有關信息技術操作技能的培養(yǎng),促進人與系統的完全融合。對于信息化設備,要能熟練運用,以提高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力。
(3)注重通過多途徑加強信息化裝備保障人才培養(yǎng)。一是從信息化建設的需求出發(fā),加強對軍校學員和國防生的信息技術教育,增加信息化相關課程,提高他們的信息化素質,以適應未來信息化戰(zhàn)爭的需要;二是加強在職教育,采取將部隊信息化崗位優(yōu)秀人才送校培訓的方式,提高部分武器裝備保障人員信息化技能,然后通過他們實現部分帶動整體、少數帶動多數,提高信息化保障隊伍整體的信息化素質,帶動裝備管理信息化建設;三是積極招募信息化人才,通過特招與信息化有關的專業(yè)院校地方高素質大學生入伍,充實部隊信息化人才隊伍,加強部隊信息水平。
(4)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要將信息化保障工作與個人成長進步掛鉤,獎勤罰懶。對工作優(yōu)秀的人員予以表彰獎勵,對工作落后的人員教育批評,打破平均主義,積極調動廣大官兵的積極性、能動性,形成人人關心、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將官兵的思想凝聚到鉆研信息化建設上來。
7 結論
要打贏未來該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zhàn)爭,關鍵在于我軍信息化建設水平。而裝備保障信息化建設正是軍隊信息化建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信息化建設推進裝備保障工作科學發(fā)展,就是不斷完善裝備保障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信息化建設作為一個需要長期以作戰(zhàn)需求為牽引不斷發(fā)展完善的工作,還存在許多問題,需要各級裝備管理人員及科研人員不斷研究、改進,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形成信息化作戰(zhàn)能力。
參考文獻
[1] 徐家迅.雷達裝備保障人才建設的現狀及思考[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3(19).
[2] 任永勝,胡山林.外軍裝備保障信息化建設管窺[J].國防技術基礎,2008.
[3] 彭瑾.裝備保障信息化建設淺談[J].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2009(9).
[4] 張曉康,賈紅麗,趙蘇,等.裝備保障信息化建設對策研究[J].物流技術,200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