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蓮
摘 要:新的課程、新的理念,不僅教學有了新的改革,同時也給教師帶來了很大的挑戰(zhàn)。在課堂教學中筆者不斷地實踐,不斷地探討,究竟什么樣的課堂教學才是學生真正喜歡的又受益非淺的?歸結為一點就是讓學生自己動起來,動腦,動手,動嘴,真正的吸引學生到課堂中來,最大限度地把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挖掘發(fā)揮出來,真正培養(yǎng)政治生活各項能力。
關鍵詞:新課改 師生和生生的有效互動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5(a)-0255-02
1 教師啟動 情境觸動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政治課相對其他學科來說是比較抽象且枯燥的,教師應采取直觀方式讓政治課堂互動起來,會收到意想不到效果。教師在教學中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學生。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在教學生學”為此教師首先要讓學生知道本學科的重要性,并采取各種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
具體做法有:
播報時政法。處于高中階段的青年學生,有身體發(fā)育、心理發(fā)展等方面都與成年人有著明顯的差異,具有不同的特點。 高中生朝氣蓬勃,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知識,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但是他們每天起早貪黑到教室看書讀書背書默寫做練習題,沒時間顧及外面的世界。為此,筆者在備課時,準備好熱點時政新聞或者實際生活事例,在課堂上用三到五分鐘,向學生播報。如播報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選出的國家領導人的名單及簡歷、震驚中外的“湄公河慘案”的審判、美國校園槍擊慘案,等等。加上教師聲情并茂的語言講述,有目的地拋磚引玉,引導學生動起來。
高歌一曲法。高中生喜歡聽歌,特別是流行歌曲。為了迎合他們的心理,筆者往往在課堂上的前幾分鐘有針對性的高歌一曲。例如,在學習《集體主義價值觀》時,筆者給學生深情地高唱《說句心里話》的歌曲,頓時課堂的氣氛立即活躍了起來。再如在教學《人生價值》時,筆者一邊富有感情地唱《感恩的心》這首歌,一邊做手語,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抽簽提問法。為了達到溫故而知新,在新課前教師要檢查學生鞏固舊知識的情況。筆者用撲克牌讓學生抽簽確定受檢查學生,讓課堂增強趣味性。有時抽查一個學生,有時抽查一排幾個學生,無論查一個還是幾個,都用撲克牌抽簽確定。這種事前的不確定性,很快吸引學生的眼球,使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情景中,整個課堂很快動起來。
2 學生探究 生生互動
這種模式適應高中生的心理特點的需要。高中生有較強的獨立人格傾向,他們邏輯思維能力較強,學習的自覺性和選擇性也較強,知識積累較多,對政治課都有自己的觀點。加上青少年好動、善疑、注意力不易持久的心理特點,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積極起來。心理學家約翰遜認為:“在課堂上,學生之間的關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對學生學習成績、社會化和發(fā)展的影響更強有力?!奔瓷訝顟B(tài)?!吧印本褪窃诮虒W中,使學生間擺脫“各自為戰(zhàn)”的學習方式,在學習活動中互相推動互相影響,從而共同提高學習效率,是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學習主體,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新課程理念之一。通過學生間的共同努力,生生互動,學生在互動過程中更加想學、會學,并經(jīng)常能得到幫助,從而更容易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生生互動的過程,是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和相互補充的過程。
課堂上,怎樣引導學生學會探究,學會生生互動呢?
教學中,筆者把全班學生依相鄰上下桌四人到六人作為一個小組,各組選出一個組長,負責組織本組的活動,利用組內互動這種形式讓全體學生參與學習過程,
具體做法:
自主預習。做到動眼、動腦、動手、動口,學生的學習過程應該是從“有問題”到“沒有問題”再到“有問題”的求知過程,因此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會問的習慣,讓學生帶著問題預習書本找出答案。學生應把書本上的基本概念、原理、重要的句子、段落勾劃出來。學生自己設置一些問題,對認識模糊的知識和不懂的知識尤其要“慢讀、細讀”,仔細考慮,等待組內的討論。學生以組為單位,可以突破了教學的空間和時間,查閱有關的文獻記載、報刊報紙、電視新聞、和網(wǎng)上信息資料。例如教學《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讓學生開展查閱“當代活雷鋒”郭明義的事跡、最美女教師—— 張麗莉的事跡、雞蛋大哥的事跡等活動,領悟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
討論交流。在學生自主探究并獲取初步感知的基礎上,讓學生開展小組討論,通過共同討論,使學生在知識方面互相補充,在學習方法上互相借鑒,集智取長,協(xié)作創(chuàng)新。小組討論和匯報自學情況的時間控制在十五分鐘左右為宜。討論的主要任務為匯報各自預習自學情況、輪流發(fā)言、提出疑難問題,集中思考和討論,最后歸納出無法解決的問題。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在巡視和參與有效地把握好主導作用的發(fā)揮,不要過多地講解、包辦,盡量使學生自己設問、答疑。確有困難的,也不能輕易地給出“標準答案”,而是要引導學生經(jīng)過思考,得出正確或接近正確的答案。在交流中,學生思維積極、互相補充、互相啟發(fā),使課堂中由“一言堂”變成“群言堂”,由一個老師變成幾十個老師。這種學生自學和生生互動的模式,能夠促進學生間團結協(xié)助、相互趕超的良好學習氣氛,共同達到課程學習目標,使全班學生共同進步。
辯論表演。當學生意見不一致又相持不下時,教師應充分發(fā)揮群體的活動功能,組織學生辯論。學生之間的辯論能讓學生共同參與、交流信息、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提高,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和啟發(fā)性,在辯論中撥正思路。例如關于高中生上網(wǎng)有利還是有弊,此題一出,全班同學迅速分為兩大陣營,一組認為有利,一組認為有弊,雙方各派出代表,闡述理由,一場精彩的辯論開始了。學生們暢所欲言,有時很激烈,最后得出一個較為滿意的說法:看問題要一分為二,對互聯(lián)網(wǎng)的出現(xiàn)應作全面客觀的分析,它有利也有弊,不能片面地只言利或只言弊,看問題還要分清主流和支流。高中生上網(wǎng)要自律,有節(jié)制有選擇地上網(wǎng),做到科學上網(wǎng)文明上網(wǎng)。學生在辯論中,還能學到與他人合作的技能。endprint
對于一些相似又容易混淆的知識,筆者讓學生經(jīng)過預習、討論后進行表演。例如教學關于存款儲蓄、債券、股票、保險的知識時,全班以組為單位分別探究這四個知識點,經(jīng)過預習,討論后,每個組派出同學分別扮演存款儲蓄、債券、股票、保險,以推銷員的身份在班上巡游表演,把班上的其他同學看作顧客,繪聲繪色地給他們介紹各自的特點還鼓動“顧客”購買。這樣的表演活動,整個班都活躍起來,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愉快中理解并掌握知識。
總而言之,課堂中通過加強學生與同伴間的合作探究,學生學會了傾聽、交流、協(xié)作、分享的合作意識和交往技能,敢于在實質性的討論中運用所學知識表達觀點,質疑不同見解。通過“生生互動”學習,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也得到充分體現(xiàn),尤其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生生互動”合作中,學習興趣提高了,自主學習意識也增強了。學生把學習看作一件樂事,最終進入“學會”與“會學”的境地,在互動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和能力。
3 教師釋疑 師生互動
課堂不僅要有一個響亮的引人入勝的開頭,而且也應該有一個讓人感到余音回繞、不絕于耳的精彩收尾。強調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不意味著可以取代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始終在課堂中進行科學指導、引導,是學生自動和生生互動的組織者,是學生興趣的激勵者。學生自動和生生互動以后,應該由教師釋疑,進行歸納總結,澄清學生思維中的疑點、誤點,達到對知識的全面理解。這時師生都動起來了,師生之間產(chǎn)生了心理共鳴,教學也達到了高潮,實現(xiàn)了培養(yǎng)學生哲學素養(yǎng),政治素養(yǎng),文化素養(yǎng)等知識目標,也實現(xiàn)了情感目標。
課堂有效互動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新課改提出以“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為中心,變教本為學本,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增強教學互動,實現(xiàn)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統(tǒng)一。新老課程交替之際,要求繼承的發(fā)展,而不是“穿新鞋,走老路”,也不能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舊課程的課堂教學是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學,新課改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但不能把時間全部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學,如果認為教師的職責只是維持紀律,或者教師根據(jù)教材重難點拋出幾個問題或幾個觀點,然后讓學生自學、自練、背誦、記憶,以充分體現(xiàn)其主人翁地位。這些思想是錯誤的,原因是忽視了教師的指導,結果我們的課堂教學可能會處于一種無序狀態(tài),使學生沒辦法很好的吃透教材,理解其中的重點難點。這樣會陷入因強調學生主體而忽視教師主導作用的誤區(qū)。
新課程最重要的理念就是“以人為本”貫徹到教學中去。新的課程改革對現(xiàn)行的高中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zhàn),特別是對高中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行為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要積極面對、適應和迎接新的課程改革。新課程改革不僅要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涯,而且也將改變教師的教育教學生涯。作為高中政治教師,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實踐中,需要每一位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認真學習、思考和探討,要在教育教學的理念、行為、方式方法上適應新課程的改革。教師要踏踏實實立足于平時的教學,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改進,在改進中再學習。這樣,我們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一定能真正達到教學目標,課程改革也一定能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前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