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躍忠
這是一個特殊的家庭。步入金婚的金春明、李振霞把4個孩子分別培養(yǎng)成為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英國劍橋大學、中國航空研究院世界名校的博士、博士后。2014年6月,由李振霞撰寫的《我家走出四博士》一書由接力出版社出版發(fā)行,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金春明、李振霞,用文字記錄他們的婚姻,字里行間,分享著他們最得意的作品——四個博士兒女。
取乎上,得乎其中;取乎中,僅得其下。
父親:金春明,1932年生。歷史學教授,中央黨校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特殊津貼獲得者。
母親:李振霞,1934年生。哲學教授,中央黨校兼職教授。中國現(xiàn)代哲學專業(yè)委員會會長,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特殊津貼獲得者。
金春明和李振霞認為,家教的成功,源于他們對孩子深切的愛和得當?shù)慕逃椒ā,F(xiàn)在有些家長總是心疼孩子,不肯對孩子有太高的要求,這是不對的。古人云:“取乎上,得乎其中;取乎中,僅得其下?!彼膸讉€孩子無論男女,在他們開始學習之初,李振霞都對他們有一個高標準的要求。
金春明說:“培養(yǎng)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至關重要,樂在其中才能成為永不消失的內在動力?!彼麄兊募彝ピ凇拔母铩蹦恰笆陝觼y”里,學校停課鬧革命,孩子們旺盛的求知欲望得不到滿足。他們就把孩子們的求知欲望引導到讀書上來,通過書本培養(yǎng)學習興趣,啟迪智慧。
老大老二上小學,認識字了,家中的《十萬個為什么》引起了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老三老四沒上學就買連環(huán)畫給他們看。書成了孩子們最好的朋友,也成了他們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家中的藏書看完了,李振霞就從圖書館借書給孩子們看。哥哥看過書后把故事講給弟弟們聽,弟弟看完書也把故事講給小朋友們聽。幾個孩子比著講述書中的人物、故事情節(jié),誰要是講不上來,誰就是沒能耐。
金春明、李振霞夫婦最欣慰的,就是看著孩子們各自談論自己所看書中的有趣情節(jié)與動人故事時那種愉悅的心情以及由衷發(fā)出的歡笑。她從孩子們的歡笑聲中更深切地體味出無價的精神財富。
金俠和弟弟上小學一年級,放暑假因玩得太瘋,兩個人都沒有寫作業(yè)。媽媽發(fā)現(xiàn)了,要求他倆一定要做完作業(yè)。他倆趴在煤油燈下,也不知寫了多久,總算把作業(yè)做完了。媽媽很心疼,同時教育他們在學習上要嚴格要求自己。后來,他們再沒讓媽媽費過口舌,總是自覺地完成學習任務。
女兒金螢在讀小學四年級的時候,迷上了畫畫,無論什么課她都畫。老師向家長反映了這一情況后,夫妻倆一起找女兒談話。面對父母的責問,金螢說:“我畫畫怎么了?考試我也考得很好??!”
聽孩子這樣講,金春明立刻說:“小螢,你在給誰學習?你是在給老師學習嗎?你是在給自己長知識增學問。怎么學習會有這種態(tài)度呢?”兩人又耐心地給金螢講上課集中精力的好處,并告訴她,回家寫完作業(yè)后可以畫。經過這次談話,金螢在課堂上不再畫了。
多比較,找差距,趕上去
金春明和李振霞常提醒孩子們學知識、鍛煉身體和培養(yǎng)廣泛興趣。身體素質上,四個孩子都是大個頭兒,游泳、滑冰、打球樣樣都行。在大學校園里,女兒是排球隊的主力,大兒子和小三是籃球隊和乒乓球隊的,小四參加了冬泳隊,還考取了國家三級裁判。孩子們興趣廣泛,金煜擅長唱京劇,女兒、小四小提琴拉得不錯,小三會跳西班牙舞……
很多朋友都說金春明和李振霞的家“是一個學習型的家庭,刻苦勤奮是他們的家風”。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在“讀書無用”論調大行其道的時候,他們給孩子們圍起一塊 “平靜樂土”。孩子們對讀書產生濃厚的興趣,一些英雄人物和優(yōu)秀的科學家此時成為孩子們心目中的楷模。
他們還主張讓孩子在學習上“多比較,找差距,趕上去”。這種比較要做到:和好的同學比不嫉妒,和差的同學比不歧視。有一天晚上,三兄弟一起收聽英文廣播,兩個上高中的弟弟一邊聽一邊興高采烈地談論,還翻譯給一旁的媽媽聽。而上大二的金煜卻有些聽不懂,他的臉漲得通紅,難過地說:“糟了,我的英語掉隊了?!?/p>
在學習方法上,金春明和李振霞認為博覽英文原著,重視復述與背誦很重要。小三和小四小哥倆從小開始互相講英語故事,自己看書后一些單詞不認識,講得別別扭扭的,但兩個人對讀書越來越感興趣。他們提議讓大哥也用英語講故事。
在家里,孩子們的歷史學科歸黨史專家金春明輔導,政治和數(shù)理化由教哲學的李振霞負責。李振霞自感金俠物理差自己有責任,于是帶著金俠的試卷找專家教授幫助確診,專家認為癥結在做題太少。于是,李振霞堅持每天陪小三到中央黨校教學樓補物理。金俠的物理成績漸漸追上去。
在高考填寫志愿時,金俠選擇了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八年制的碩士班,那時這種碩士班每年只在全國招收30名學生,競爭十分激烈。金春明和李振霞為金俠擔心,而金俠自信地說:“爸爸媽媽,你們放心,我能行,我已經比其他同學多做了2000道物理題?!备呖冀野駮r,金俠果然如愿以償。
看人看其心,人格是最高的學位
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犯錯誤。他們夫婦有個原則:在飯桌上不批評,以免影響他們的食欲和健康;在客人面前不批評,以免影響他們的榮譽感和自信心;全家人在場時不批評,以免影響姐弟間的相愛與好感;孩子過于生氣時不批評,以免“走火”傷害孩子。但是,孩子們有理由可以辯解,但犯了錯誤必須寫檢查。
“其實最重要的,在于培養(yǎng)孩子獨立的學習精神。”李振霞所說的獨立的學習精神,實際上就是學習自覺?!案改府吘共荒芘愫⒆右惠呑影 !贝髢鹤咏痨希写呜澩娌蛔鲎鳂I(yè),結果李振霞陪著做到了夜里兩點,做著做著孩子就哭了:“媽媽你白天那么辛苦,晚上還得陪我寫作業(yè),我以后一定早早把作業(yè)寫完。”
愛情從來都是父母與孩子間最敏感的話題。他們希望在孩子們面前不要把愛情搞得很神秘。當女兒讀初中時,他就和李振霞談起過,要對孩子進行愛情的啟蒙教育。金春明認為:“像有些父母那樣,越是把愛情搞得很神秘,越是容易引起孩子們的好奇心,這樣反而不好?!?/p>
女兒金螢曾好奇地問:“我們同學的爸爸媽媽在一起總愛吵架,你們怎么不吵架?你們是怎么走到一起來的?”對于這個問題,金春明總是很得意地給孩子講自己和李振霞的愛情故事,他將這作為對孩子的愛情啟蒙。
幾十年里,李振霞除了照料、教育4個孩子,操持家務,還要拼命地工作。在四個孩子上大學的時候,夫妻倆拼命為報刊寫文章,靠稿費供孩子上學。李振霞由于經常開夜車到次日凌晨,使她已經不習慣早睡。過度勞累使她頭痛、腰痛得在床上不敢仰睡。父母勤勉自律、積極進取的身影深深烙在每個孩子的腦海中,成為他們效仿的楷模。
“大愛無言?!痹谒膫€孩子眼里,父母嗜書如命、忘情工作,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孩子和書是父母生活中的主角。孩子們成了博士,而他們的父母也成為業(yè)界翹楚,雙雙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金螢說:“小時候,我們家很清貧,在物質上,父母給予我們的不豐厚,但他們給予了我們一個求學與做人的根本?!?/p>
女兒金螢現(xiàn)做博士后的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yī)學院,在世界十大醫(yī)學院中名列第二。她做基因工程研究寫了十幾篇論文,目前正從理論研究走向應用;老二金煜在美國著名的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期間,刻苦學習,終于在世界一流雜志《自然》上發(fā)表了學術論文;老三金俠獲得了英國劍橋大學醫(yī)學院博士學位后,應聘到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研究所工作。他回國講學,去臺灣做學術交流,宣講研究所的創(chuàng)新貢獻以及他本人十多年來關于艾滋病的研究成果;老四金延是在中國國內取得博士學位后,申請國際研究員資格獲準才出國的。
四個博士姐弟奉獻給父母的是證書和論文等榮譽資產,這讓他們的父母心中深感欣慰。
責編/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