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英
(許昌學院,許昌461000)
2011年9月1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fā)了《關于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更名為中央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委員會的通知》,賦予中央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委員會協(xié)調(diào)和指導社會管理工作的重要職能,這標志著社會管理成為自上而下的一體化的系統(tǒng)工程,各地方政府在實施該項工作時不應該像以前那樣進行分散化處理,不同部門各自為政,只關注自己本部門的工作職責和既定目標,而應該集中管理,互為合作,以社會整體效益最優(yōu)化作為行動指南。毫無疑問,社會管理綜合治理是整個社會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的保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目前還是一個新的研究課題,處于研究的初期階段,大多數(shù)的專家學者主要側(cè)重于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的概念、內(nèi)涵和政策導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這些概念及內(nèi)涵的深入闡釋為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奠定了很好的研究基礎[1,2],但在進行定性分析的同時,也需要進一步的量化分析,這樣才能對政府部門的工作有實際的指導意義。因此,本文通過建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指標體系對不同時期不同地區(qū)的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績效進行了量化分析,為政府部門的評估考核工作提供了一個客觀依據(jù)。
1.1 構建社會管理綜合治理指標體系的基本原則 社會管理綜合治理指標體系設計是否合理對于能否調(diào)動各相關部門工作的積極性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因此,在構建該體系的過程中,必須遵循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①全局性。中央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委員會的重要職能就是協(xié)調(diào)和指導社會管理工作,進行頂層設計。片面一味地追求經(jīng)濟增長會造成社會的不平衡發(fā)展,因此在進行社會管理綜合治理時要以此為鑒,從社會經(jīng)濟、政治、環(huán)境、安定、制度等各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以全局績效最優(yōu)為目標,建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指標體系。
②客觀性。社會管理綜合治理指標體系所對應的主體必須是客觀存在的,是實實在在的社會工作,有具體的工作表現(xiàn)和數(shù)據(jù),不是抽象的、任意的。比如為了說明某地方環(huán)境治理狀況,可以引入森林覆蓋率這一具體指標,或者為了說明某地方社會安定水平,可以引入刑事案件數(shù)這一具體指標。有的指標是正向的,對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績效有正貢獻,如森林覆蓋率;有的指標是逆向的,對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績效有負貢獻,如刑事案件數(shù)。
③量化性。納入到社會管理綜合治理指標體系中的各項指標必須是可以量化的,對于這些指標,可以選取無序分類尺度、有序分類尺度、間隔尺度或比例尺度進行數(shù)據(jù)的采集和整理。
④差異性。組成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的指標需要能廣泛地代表社會管理的方方面面,當然,如果能夠選取盡可能多的指標的話,其代表性顯然很高。但考慮到人力、物力等成本因素,希望能通過選取盡可能少的指標來盡可能全面地覆蓋所研究的總體系統(tǒng),這就要求所選取的指標之間要有一定的差異性。
1.2 社會管理綜合治理指標體系的選取 基于以上幾個基本原則,從社會公平與民生保障,社會秩序與社會穩(wěn)定,社會組織與公眾參與,社會發(fā)展與生態(tài)環(huán)境,虛擬社會管控與利用效能,社會價值觀與社會核心價值六個角度對社會管理綜合治理進行評估[3,4]。在這六個二級指標下列出了37個三級指標,為了便于實證研究,通過層次分析法[5]進行指標權重的計算和排序,選取了11個具有代表性的三級指標作為我們實證研究的基礎,分別為民生保障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x1,城鄉(xiāng)居民收入比x2,每萬人口衛(wèi)生技術人員數(shù)x3,交通事故發(fā)生總數(shù)x4,人口火災發(fā)生率x5,社會組織數(shù)x6,城鎮(zhèn)可支配收入x7,人均教育費x8,綠化面積x9,網(wǎng)上處理事件數(shù)x10,愛國主義認可度x11,各指標所占的權重如表1所示。
表1 社會管理綜合治理指標體系權重表
2.1 五個省市數(shù)據(jù)的收集 本文依據(jù)中國統(tǒng)計年鑒收集了自2003年以來五個省市有關指標1-10的數(shù)據(jù)資料,指標11的數(shù)據(jù)則是通過網(wǎng)絡問卷調(diào)查整理所得,只有2013年的數(shù)據(jù),其他時期參考該數(shù)據(jù)進行修訂。表2是五個省市2011年11個指標數(shù)據(jù)。
表2 五個省市2011年相關數(shù)據(jù)
其中 x1,x3,x6,x7,x8,x9,x10為正向指標,x2,x4,x5為逆向指標,x11為定性指標。按照表3的分級量化值,將x11作量化處理,并將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標準矩陣Y。
表3 定性指標分級量化值
2.2 采用理想法作出決策 本文采用理想法對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的多指標決策問題進行實證分析。理想法,又稱 TOPSIS(Technique for O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法,是一種有效的多指標評估決策方法。這種方法通過構造多指標問題的理想解和負理想解,并以靠近理想解和遠離負理想解兩個基準,作為評估綜合績效優(yōu)劣的判據(jù)[6]。以上述五個省市2011年的數(shù)據(jù)為例,利用TOPSIS方法對所選五個省市的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績效進行優(yōu)劣評估。
首先,由所得到的標準矩陣Y和表1計算加權標準化矩陣
然后,通過加權標準化矩陣來確定理想解和負理想解:理想解:
負理想解:
其中 J+={正向指標集},J-={逆向指標集}。
接著,分別計算五個省市績效值到理想解和負理想解的距離:
到理想解的距離是
到負理想解的距離是
最后,計算各方案的相對貼近度
按相對貼近度的的大小,對各方案進行排序。相對貼近度大者為優(yōu),相對貼近度小者為劣。從以上結(jié)果可以看出說明 2011 年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績效評估結(jié)果是城市3最優(yōu),城市2最差。該結(jié)果非常直觀,可以為政府考核工作提供一個科學客觀的依據(jù)。另外,我們又通過該方法,對不同時期同一地區(qū)的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績效進行評估決策,其結(jié)果表明TOPSIS方法無論是在橫向比較還是在縱向比較方面,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社會管理綜合治理是中國新經(jīng)濟形勢下社會管理工作的升級,是政府履行管理職責的重要表現(xiàn),對該項工作的研究不僅僅要從其內(nèi)涵著手,更要能夠?qū)⑵渚唧w化、可操作化。本文正是基于這個思想,研究了社會管理綜合治理指標體系的構建,并利用層次分析法選出11個主要指標,然后通過TOPSIS方法對五個省市進行了實證研究。結(jié)果表明,該方法不但可以對不同地方政府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的總體績效進行排序評估,也可以對不同時期同一地方政府的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績效進行排序評估,從而可以直觀地看到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的變化趨勢及相互之間的差異。
[1]陳振明.什么是政府的社會管理職能[J].新華文摘,2006(3):3-5.
[2]鄭杭生,高霖宇.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的社會學解讀[J].思想戰(zhàn)線,2011,37(4):1-5.
[3]周長城,韓俊強.建構社會管理科學化指標體系研究——基于包容性增長下改革政府績效考核評價體系的視角[J].社會科學研究,2013(5):8-13.
[4]張書林.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之效能指標體系與測評[J].中共四川省委黨報,2012(2):92-97.
[5]T.L.Satty.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M].Mc Graw Hill,Inc.New York,1990.
[6]彭勇行.管理決策分析[M].科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