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我第一名》是根據(jù)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患有先天性妥瑞氏癥的男孩——布萊恩。布萊恩有一個普通的夢想,成為一名小學教師,但這個普通的夢想因為他的病變得分外難以實現(xiàn)。
妥瑞氏癥讓他從6歲開始,無法抑制地反復扭動脖子和發(fā)出巨大的“Bi,Bo”響聲,從此被周圍的人群另眼相待。在餐廳里,課堂里,在音樂會上,在不得不安靜的任何場所,他都被厭惡和不解的眼神包圍著。
最初,他同周圍的人們一樣厭惡著自己和自己的疾病,不愿出現(xiàn)在任何需要安靜的場所。直到有一天,他小學的校長,請他出席學校音樂會,并在他無奈地破壞整場音樂會的氣氛后,將他請上臺,讓他擁有了一次向所有人解釋自己身體狀況的機會。他膽戰(zhàn)心驚地說:“如果你們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地看待我,我的癥狀反而會緩和一些。”于是同學們掌聲四起,理解萬歲,男孩幸福地走下臺。正是這次掌聲給了他一生追求教師夢的勇氣。
從此他勵志成為一名教師——充滿了熱忱與關愛。為了實現(xiàn)這個夢想,他努力學習,取得優(yōu)異成績,獲得教師資格……然而,他一次又一次地去各個小學面試,一次又一次地期待著回音,一次又一次地落空。他的教師夢總是在世俗的既定概念里被冷酷地駁回。
父親,母親,這兩個人同是在愛著布萊恩,卻用著截然不同的方式。父親只是現(xiàn)實地勸他放棄做老師,不想看到他受傷害。而母親卻說,我相信你可以,你不能輸給你的病。
對于質疑自己夢想的父親,溫和的布萊恩顯得那么暴躁易怒,是的,那個夢想,讓所有人看著都心疼的夢想,是他不容置疑的信仰。
終于,在一次機智幽默的面談后,布萊恩獲得了在一個小學的任教機會。
開班之前,他把教室布置得像個小花園,從門到窗臺,每個角落,每個細節(jié),面面俱到。用心做了每個孩子的名字卡片,并放著孩子們的照片,一張一張整齊排好。把自己的寵物兔子也一起帶去教室。多可愛的班主任啊!
終于,興奮地等到了開學的那天,他站在教室門口看著孩子們蹦蹦跳跳進來,門口貼著他親手繪制的標語“歡迎來到布萊恩老師的班”。
上課了,他讓孩子們提問,關于新老師的“怪異特點”,孩子們充滿了好奇,但布萊恩有問必答,即使孩子們會取笑,甚至被罵了“怪胎”。他只是幽默地回答,微笑,并且悉心地指引,對或是錯讓孩子們從內心體驗,而并不是強迫他們接受任何既定概念,并允許他們保有自己的特點。
對于這樣一個用心在教導、關愛著自己的老師,無邪的孩子們很快就喜歡上了他。布萊恩說,因為孩子們的眼光不一樣,他們不會覺得你不能做什么,他們會想看,你要做些什么。
他的用心是肥沃的土壤,他的耐心是溫暖的陽光,而他的啟發(fā)是灌溉的雨水。這樣的環(huán)境下,不管是怎樣的小苗苗,都能以最快速最茁壯的方式成長。
所以,正式任職的這一年,他就獲得了年度最佳新進老師獎。然而,上臺領獎時,他卻由于情緒激動,又開始無法克制不斷地發(fā)出怪聲。臺下的母親開始擔心,此刻,從不看好兒子教師夢的父親,握住了母親的手,眼神堅定并微笑著說:“他可以的?!?/p>
沒錯,他是可以,不僅他的父親,臺下的眾人也馬上領悟到了他的受之無愧。當被問及他如何面對妥瑞氏癥的人生時,竟然是孩子們搶著為他回答了一切:“學會了堅持到底”“學會了不被疾病打倒”……二年級的小學生們有禮貌地競相舉手發(fā)言,句句在理,語出驚人。那全是因為他們有一位這樣執(zhí)著于教好他們的妥瑞氏癥老師。
電影最后,布萊恩在領獎臺上說,不管發(fā)生什么,都不要放棄追尋自己的夢想。
【素材解讀】
即使妥瑞氏癥帶來了一系列的麻煩,還有人們異樣的目光,布萊恩仍然保持著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努力完成自己的夢想。對于實現(xiàn)夢想路上的困難,我們絕大多數(shù)的健全人或是像布萊恩一樣面臨著更大的挑戰(zhàn)的人們,該做出怎樣的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