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雯
摘 要: 動機、興趣、情感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從幫助學生明確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和磨煉學生堅強的意志方面探討英語教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旨在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
關鍵詞: 非智力因素 動機 興趣 情感 意志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復雜的過程。要提高學生學習的成績,不僅需要學生的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注意力和觀察力等智力因素的積極參與,而且需要動機、興趣、情感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積極參與。某些中職學生英語基礎較差,對英語沒有興趣,沒有好的學習習慣,不是他們智力有問題,而是缺少非智力因素。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幫助學生明確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和磨煉學生堅強的意志,是當前中職英語教學的關鍵。要提高學習效率,必須注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和運用,優(yōu)化英語課堂教學。
一、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
學習動機是學好英語的關鍵因素,學習動機越高,語言學得越快,學得越好。在人類社會跨入新世紀之際,我們深刻地認識到掌握英語的重要性。國家的改革開放需要英語,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都離不開英語。學好英語就等于打開世界之窗,使自己與世界的聯系更緊密。針對部分中職學生對自身發(fā)展缺乏清醒的展望,對社會形勢和社會發(fā)展缺乏了解和洞察,更不清楚自己將來會遇到哪些方面的需求的情況,教師在課堂上要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完成力所能及的、真實的英語交際任務,感受英語之需要和努力后的成功,進而真正產生英語的動機。
學習動機對學習活動起著發(fā)動和維持的作用。動機不充分,學習過程就松懈,效果就不理想。那怎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呢?在課堂上,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是什么,例如本節(jié)課的目的是怎樣用英語選購商品,談價錢,圍繞此目標進行教學。有了明確的學習目的,學生的積極性就會提高,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還可以用積極鼓勵的方法,如課堂上經常進行口頭表揚,如:Very good.Not bad.You are clever.Excellent.I like you very much等。通過表揚,學生的進步及時得到反饋,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和集體觀念等,從而有利于今后學習。
二、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心理傾向。學生的興趣容易激發(fā)起來,但難以長期維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結合學科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征,使學生產生并始終保持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把興趣轉化為一種自覺的學習行為。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工作中采取靈活多變的方式。比如在課堂教學中采用“聽、說、讀、寫、演”等多種寓教于樂的新模式,使課堂氣氛活躍,提高教學效率。這些有效形式,既深受學生的歡迎,又能大大激發(fā)學生學英語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以促進學習,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教師刻不容緩的任務,教師要做到:第一,情感溝通:教師可以通過幫助學生消除消極情緒與學生溝通感情。課堂上,教師以愉快的情緒進行教學,學生會受教師情緒的影響而愉快學習。當教師在發(fā)現學生學習遇到困難時,要主動幫助學生采用正確的學習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和興趣。如果幫助學生渡過難關,順利掌握英語學習方法,英語學習興趣會漸趨穩(wěn)定。第二,教學靈活:教師要適時變換教學形式和內容,經常置學生于真實環(huán)境中,讓學生在真實交際中表現自我,自我表現的成功會幫助學生獲得成就感,這樣將強化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三、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意志品質
學生能否成才,與其意志品質有密切關系。除了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能力、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外,還要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英語是世界上通用語言,對于中國學生來說,英語是第二語言,要學好,非易事,這就需要學習者有堅強的意志,有學習的自覺性,有自信心,有持之以恒的決心,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加強英語學習的自覺性和自控能力的培養(yǎng)
有的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速度跟不上,學習感到吃力,不肯做作業(yè),不全是智力的原因,更因為學習自覺性較差。這就要求教師增強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性。自我控制的能力,就是不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和干擾,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言行的能力。
在英語學習中,朗讀、背誦、聽寫對于學好英語極其重要,教師應在這方面加以引導,幫助學生有意識地從事自己不感興趣但富有意義的工作,增強自覺性和自控能力。英語學習不下苦功是不可能學好的,為此老師應做些硬性規(guī)定,要求學生每天掌握多少個單詞、對話等,還應不定期地進行聽寫訓練。更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對缺乏意志者采取鞭策與鼓勵相結合的方式,在他們有松懈跡象時給予提醒,在他們取得進步時及時予以鼓勵、表揚。
2.培養(yǎng)學生的堅韌性
英語教學活動,不僅要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堅韌性和克服困難的精神,使他們經常保持勤奮向上的情緒和刻苦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為他們提供獨立活動、克服困難的機會,鼓勵他們獨立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問題。為培養(yǎng)學生的堅韌性,教師可以通過幫助學生制訂學習計劃,使學生的英語學習有合理的步驟,或者有意識地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設置困難、引導學生克服困難,并及時積極地評價學習結果,使學生獲得完成任務的自信心和成功感。意志是在克服困難中體現出來的,因此要讓學生在與學習英語的各種困難作斗爭的過程中磨煉意志,如默寫單詞、背誦課文、聽力訓練等,讓學生付出意志的努力,同時體驗成功的喜悅。只有學生自發(fā)努力學習英語,英語才能被有效掌握。
四、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實是否符合其需要而產生的態(tài)度體驗,是非智力因素中的一個方面。對英語學習有積極情感的學生,往往上英語課時精力充沛,反映較快,記憶持久。所以,英語學習過程中愉快的情感體驗是學習成功的重要條件,而處于焦慮、厭惡等情緒狀態(tài)時,英語學習效率可想而知,英語學習必定會失敗。情感是人對客觀是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tài)度的體驗。如果一堂課,曉之以理有余,動之以情不足,教與學缺少情感的共鳴,教學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培養(yǎng)積極高尚的情感,既是英語課教學的基本內容,又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要求教師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化學生,每堂課走進教室,面帶微笑,充滿熱情與信心,講課時充滿激情,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在知識運用過程中通過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培養(yǎng)積極的情感。
當然非智力的因素還有很多方面,如學生的性格、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我們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在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非智力因素上下工夫,通過非智力因素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朱純.外語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2]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3]曾天山.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育工作[J].教育研究,2000.11.
[4]葉弈乾.等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251.
[5]章永生.教育心理學[M].河北:河北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