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高素質(zhì)要求以及教育質(zhì)量的全面提高,新課改已經(jīng)在全國全面實施起來,而為了適應這一巨大變化,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變得尤為重要。如何改進教學方式,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關鍵詞:新課改;教學模式;趣味性
眾所周知,物理學是一門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從初中的液化凝華,到高中的經(jīng)典小車實驗,無不和生活緊密聯(lián)系。并且同時在新課改中,加大了物理實驗的比例,所以,不光讓學生的動手能力得以提高,更加深入地切身體會到了物理所帶來的和生活相關聯(lián)的實用性和無窮魅力。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把握好學生占主體地位,整個課堂教學進展都應該以學生為基礎,從而進一步展開。下面,我們就從新課改給高中物理教學帶來的新能量展開討論。
一、新舊課程碰面
1.新舊課程的簡單對照
新課改是社會發(fā)展的產(chǎn)物,和以前的舊課程相比較,新課改一改往日的教材難、知識繁多、內(nèi)容比較偏、學生課業(yè)負擔大等弊端,以盡可能地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可以跟得上老師的進度為基礎,重新選擇編排了教程,刪減一些多余、煩瑣但卻實際效用不大的內(nèi)容,羅列出清晰的課程目標,讓學生和老師對于教學任務一目了然,更讓學生在腦海里建立起自己的學習目標系統(tǒng),以此可以明確自己的學習計劃。
2.新課改的特色
新課改以提倡從生活學物理,悟物理為口號,全面地加大了生活和物理生活和知識的聯(lián)系,盡可能地使學科和生活不脫節(jié)。這樣做的目的不光是為了讓學生學以致用,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意識到學習物理的好處以及實用性,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從學生所熟知的牛頓和蘋果的故事,引出牛頓三大定律。提示學生物理來源于生活,生活中最細微的地方也存在著物理,開啟學生學習物理的新思維。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和生活的微妙奇妙的關系。
3.以培養(yǎng)學習能力為主
在進行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以物理實驗為重點。在實驗中,支持學生自己動手去探索物理世界的神秘,激發(fā)學生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去解決研究問題。并且同時,提示學生在做實驗的過程中,盡量和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在做物理實驗的時候感悟到生活和物理的巨大聯(lián)系。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去嘗試,鼓勵學生在做實驗時犯錯并且在適當?shù)臅r間予以指導,培養(yǎng)學生敢想敢做的能力。并且在做實驗時,適當?shù)嘏囵B(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讓學生自己去動腦、去學習。
二、運用不同的教學模式
1.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從孔圣人提出因材施教起,經(jīng)過幾千年的歷史驗證,我們在嘆服圣人的偉大時,更加受到了良多的益處。我們都知道,對于不同的學生,我們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因為每個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角度不同,并且他們的思維方式也都不相同,這就使得同一個問題會出現(xiàn)不同的答案。學生對于同一知識的接受能力也不相同。如果不實行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這就會使得學生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整體的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這就要求教師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在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的同時,將使得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大大提高。
2.探索式的教學模式
教師想要提高教學質(zhì)量,就應該深刻地認識到學生和教師合
作的重要性。在課堂中,只有學生和教師一起探索,抓住“提問—互動”的教學方式,才能使得整個教學課堂活躍起來。首先,學生應該充分地發(fā)揮課堂主人的地位,積極地參與進整個教學過程,并且同時,教師應該以激發(fā)起學生的探索精神為出發(fā)點,積極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以此來提高學生對于新知識的理解。在學生表現(xiàn)良好的地方適時進行鼓勵,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成功帶來的喜悅感,激發(fā)起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同時,教師應該注意提問的方式,應該以疑問的方式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尋找自己理解下的答案,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提出一些晦澀難懂的問題,然后進行講解。
3.趣味性在課堂中的作用
興趣對于一個人學習一樣東西的重要性,想必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所以要想讓新課改下的高中學生學習好物理,最有用最實際的教學方法便是使學生愛上物理。比如,學生在學習簡單的共振現(xiàn)象時,教師可以以幽默風趣的話語舉例說,我們教師的人如果齊刷刷地開始跺腳,那么,我們的整個教學樓可能由于共振現(xiàn)象而倒塌,而我們有可能也會成為名人。這樣,簡單的話語不光傳遞了知識,更激起了學生的興趣。
新課改在我們這個時代應運而生,為教育事業(yè)注入了新能量,高中物理教學的重要性也更加凸現(xiàn)出來,物理對于我們整個社會的發(fā)展也有著更加重要的作用,乘著新課改的大帆船,為了適應新的需求我們將高中物理教學進行全面的改革,為培養(yǎng)新一代的接班人做出最大的努力,讓整個高中物理教學顯現(xiàn)智慧之風。
參考文獻:
[1]俞艷.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學困境及對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
[2]王偉.范例教學結合“非常規(guī)”物理實驗的高中物理教學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1.
作者簡介:鄭愛祿,男,1969年6月出生,本科,現(xiàn)就職于甘肅省天水市第三中學,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