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文靜
摘要:中職學校音樂鑒賞課,是面向全體中職生的基礎模塊,是保證學生獲得參與現(xiàn)代生活應具備的音樂文化修養(yǎng)。在音樂鑒賞模塊中,要堅持聆聽音樂。在感受音樂為主的原則下,教師要整合各種教學手段,解放學生,讓他們在平等、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體驗美,上好音樂鑒賞課。
關鍵詞:音樂鑒賞;中職生;多樣化;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9-0106-02
音樂鑒賞是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表現(xiàn)力和審美能力,陶冶學生情操,培養(yǎng)健康向上的審美觀和音樂興趣的重要途徑。按大綱規(guī)定,音樂教學的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音樂藝術,了解民族民間音樂,接觸外國優(yōu)秀作品……要完成這一教學任務,光憑唱歌教學顯然是遠遠不夠的。要開展欣賞教學,通過欣賞各類中外優(yōu)秀聲樂、器樂作品,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開發(fā)學生潛能,提高學生感受和理解音樂的能力,以達到音樂育人的效果。下面談談如何上好中職生的音樂鑒賞課。
一、讓學生了解什么是音樂鑒賞
音樂鑒賞課是一門“聽”的藝術。“聽”是一種音樂作品,我們既要在聽的進程中讓感官得到愉悅,又要使精神得到升華,感性和理性進行完美的結合才是我們“聽”的根本意義所在。因此,要達到欣賞音樂的真正目的,就不能把對音樂的欣賞停留在表面上。而應該深入到樂曲結構及各種形式因素上。也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地把握音樂作品的“內涵”,真正地聽懂音樂。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應對一部音樂作品反復地聽。多聽是培養(yǎng)音樂鑒賞能力的關鍵。我們的雙耳不僅在實踐活動中發(fā)揮作用,而且還具有很強的審美感受能力,這一能力與生俱來,反復地聽,會給我們的聽覺制造接觸音樂的機會,我們的音樂聽覺就會得到發(fā)展。同時,音樂具有很強的時間性,構成音樂作品的那些音響瞬間即逝,這些聲音以單音或多音組合的方式,先后展現(xiàn)給我們的聽覺。多聽,大腦中的記憶就會把聽覺中的印象慢慢綜合起來。聽的越多印象越深,印象越深我們對音樂作品的感性體驗也就越深。所以,提高音樂的記憶力,欣賞音樂的能力就會進步。
現(xiàn)在的中職音樂鑒賞中涉及到不同的國家、民族、風格、流派和不同層次的音樂,我們在欣賞中提高,在比較中進步,在音樂中感受。其欣賞價值,文化價值都是不容忽視的,廣泛地汲取人類一切音樂文化成果中的養(yǎng)分,不斷地拓寬我們聽覺的感受領域,是提高和完善我們音樂欣賞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記得前些年,社會上流行的低俗流行音樂,或是“狂歌”等一些格調不高、藝術性差的音樂,使正在成長發(fā)育的學生誤以為這是“音樂藝術的時代性”,而那些優(yōu)美的,藝術性高的抒情歌曲在學生看來總是平淡無味。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關鍵是要使學生劃清真善美與假惡丑的界限,掌握分辨是非的標準。一部音樂作品,如果學生要有能力去評價判斷它的社會價值及藝術價值,學生就必須能夠從音樂作品的題材、內容、體裁、風格等方面分辨出什么是美和丑的。因為這是衡量音樂作品的社會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基礎。因而學會這些,只有通過音樂欣賞課這條途徑,并且把研究音樂作品的題材、內容、體裁、風格、情緒、曲式等表現(xiàn)手段這一環(huán)節(jié)作為音樂欣賞教學中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使學生掌握有關的知識、技能,深入地認識音樂作品的內容美、形式美、情緒美、表現(xiàn)美,進而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評價能力。
二、根據(jù)中職生的身心特點,音樂鑒賞內容要有選擇性
音樂鑒賞首先要引起學生的興趣,選擇學生喜歡的、通俗易懂的、積極向上的曲目。其次很多學生都比較自卑,有的在初中成績不穩(wěn)定,也有的因為家庭、社會或自身因素中途輟學的,當他們來到新的學習環(huán)境,我們要積極引導他們的學習興趣。
(一)教學目標、內容分層設定
根據(jù)新的課程目標確定教學目標,有層次、循序漸進地分別制定總體目標和分層次的教學目標。在新課標中已經(jīng)從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等三方面詳細闡述了課程目標,將其簡化。分層教學的目標及內容:轉優(yōu)生能接受并喜愛音樂,基本能參與各種課堂音樂活動,掌握最基礎的樂理知識,具有初步鑒賞音樂的能力,基本完成課堂教學的學習任務。內容要有選擇性,比如:只要求他們能安靜地、用心地欣賞,在完成主要曲目的鑒賞之外可以講述音樂家的背景故事,作品中的趣事吸引學生興趣等。中等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審美觀,積極參與體驗課堂各種音樂活動,能較好地掌握基礎樂理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獨立鑒賞,具有一定的審美力;優(yōu)生在教學內容上可適量增加,目標要求形成積極向上的審美觀,積極體驗各種音樂活動,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學習。
如何上好中職音樂鑒賞課
(二)專業(yè)發(fā)展分層引導
在課堂上鼓勵喜愛音樂或有音樂特長的學生選修其他模塊或校本課程,努力引導、激發(fā)優(yōu)生對音樂學習的熱。對中等生盡力挖掘其潛能,讓他在音樂領域也能慢慢自信起來;對轉化生努力引導他能自愿地、用心地欣賞音樂。
(三)教學評價分層推進
學分認定與教學評價是過程性與終結性相結合的產物。因此,平時的課堂各項活動,如對比判斷不同音樂風格、描繪音樂中的情感、研究性成果匯報等都必須有一定的難易區(qū)分或者對活動的要求呈階梯狀。而終結性檢測中,教師命題的立足點應以中、下層次學生為主,試題應有恰當?shù)碾y度和區(qū)分度。統(tǒng)一試題要求,但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分標準,及時分層反饋、矯正,不達標者再給予一次補考機會,并記上成績。
三、多樣化的音樂鑒賞課
音樂鑒賞雖然以聆聽為主,但是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參與音樂實踐活動,提高感受,體驗和鑒賞音樂的能力。
(一)視唱教學與鑒賞教學相結合
音樂鑒賞教學要從感受音樂的要素入手,把握好從感性入手的原則,通過鑒賞音樂作品,了解音樂的節(jié)奏、旋律、和聲、音色等音樂要素以及音樂要素在表現(xiàn)音樂中的作用。
(二)多媒體教學與鑒賞教學相結合
媒體教學的運用使音樂形象具體化、使復雜知識簡單化、使零亂知識條理化,彌補了課堂教學不足,給音樂教學增添了無窮的魅力。在音樂欣賞教學中使用多媒體不僅能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而且也擴展了學生想象和思維的空間。因此,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如果能巧妙的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則會取得許多積極的效果。特別是對于中職生這一群體,這能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引導他們主動投入到欣賞活動中,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藝術氛圍。
(三)樂器與鑒賞教學相結合
在音樂鑒賞課中,樂器也占了其中一部分。除了聽賞樂曲,要讓學生有實體性的東西。不過學校的樂器比較限制,從而除了拿上自己有的樂器也會帶學生到樂器店參觀。這樣一來,學生的興致也高了,有的學生還掏錢買了自己喜歡的樂器,時不時還來請教老師。
四、創(chuàng)新性的音樂鑒賞課
改進以往的教學模式,音樂鑒賞課不再是一味的教師教學生聽,學生也有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激發(fā)他們自己主張。鑒賞課上教師反而以聆聽學生的心聲為主,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例如:在中專音樂鑒賞一書中,其中有一課是鑒賞歌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在這課中筆者預先布置了讓學生了解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情節(jié),課堂上請同學來說說這個感人的故事再用多媒體播放一小部分的片段引發(fā)到樂曲中來,再布置問題帶著問題聽樂曲,聽后學生回答,而教師啟指導作用。創(chuàng)新在于跟著學生的興趣、思路改變教學模式。所以平易于學生走進他們的內心才能充分發(fā)揮實現(xiàn)價值。
具備良好的音樂鑒賞能力,對于豐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養(yǎng),增進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個性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對中職生的不斷需求,更應該注重上好中職音樂鑒賞課對學生的特殊意義。我們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鉆研和教學實踐才能讓我們的中職生自信走上社會,走向工作崗位。
參考文獻:
[1]胡君英.關于音樂鑒賞教學的一點美學思考[J].中國音樂教育,2010,(01).
[2]李偉民.在社會中與命運中毀滅的美與愛——論莎士比亞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3).
責任編輯賴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