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貼息貸款,原本是幫助貧困地區(qū)扶貧龍頭企業(yè)發(fā)展生產,減少信貸利息壓力的重要扶貧措施。但這塊資金卻常常被一些企業(yè)視為“唐僧肉”,進而通過多種方式騙取,令扶貧資金的脫貧效力打了折扣。
在我國北方某縣,就有一起六家企業(yè)騙取扶貧貼息貸款的案件被公開審理,而他們都在該縣扶貧辦副主任薛某某的“幫助”下“受益匪淺”。
薛某某,男,2004年3月13日開始任該縣扶貧開發(fā)辦公室副主任。因涉嫌玩忽職守罪,被該縣人民檢察院于2012年7月10日刑事拘留。2012年7月24日,州人民檢察院決定對其逮捕,同年10月17日,經縣人民檢察院決定將其取保候審。2013年6月26日,該縣人民法院公開審理了此案。
經法院審理查明:
2007年,該縣開始實施扶貧貸款貼息政策。2007年5月至2012年2月,被告人薛某某在負責扶貧貸款貼息項目管理工作中,不認真履行職責,沒有認真執(zhí)行相關管理規(guī)定。
該縣扶貧辦企業(yè)扶貧項目貸款貼息確認工作中,審核環(huán)節(jié)都是由薛某某一人具體負責。但薛某某沒有認真對申報企業(yè)領取扶貧貼息資金時提供的銀行借款合同、借款憑證等資料的真實性進行審查,企業(yè)申報多少他就確認多少,致使縣內惠農糧油產品開發(fā)公司等六家企業(yè)利用偽造、變造的銀行借款合同、借款憑證和利息憑證等資料,共計騙取扶貧貸款貼息資金105.14萬元。
2007年12月至2012年2月,惠農糧油產品開發(fā)公司偽造、變造在信用社借款合同、借款憑證共計1746萬元和利息憑證等資料,騙取扶貧到戶貸款貼息資金7.5萬元,騙取扶貧項目貸款貼息資金42萬元,共計騙取扶貧貼息資金49.5萬元。經審查,扣除該公司2007年8月5日在信用社貸款48萬元,加上其他零星小額貸款,考慮該公司負債總和未享受到其他貼息政策,此筆貸款該公司申報3次貼息,按貸款整數計算共可以享受扶貧到戶貸款貼息資金7.5萬元;在2008年至2011年共計在銀行業(yè)金融機構貸款515萬元,可以享受扶貧項目貸款貼息資金15.45萬元,共計扣除22.95萬元,實際騙取扶貧項目貸款貼息資金26.55萬元。
2007年12月至2011年3月,野之源食品開發(fā)公司偽造、變造在信用社借款合同、借款憑證共計1860萬元和利息憑證等資料,騙取扶貧到戶貸款貼息資金2.5萬元,騙取扶貧項目貸款貼息資金36萬元,共計騙取扶貧貼息資金38.5萬元。經審查,2010年3月5日該公司騙取的扶貧貸款貼息資金27萬元中有1.5萬元未認定為騙取金額(因該公司在信用社貸款49萬元,申報一次按整數計算可以享受扶貧貸款貼息資金1.5萬元);2010年7月14日該公司在信用社貸款300萬元,可以享受扶貧貸款貼息資金9萬元,實際騙取扶貧貸款貼息資金28萬元。
2007年9月至2010年4月,雙敏畜牧發(fā)展有限公司偽造、變造在信用社借款合同、借款憑證共計420萬元和利息憑證等資料,騙取扶貧到戶貸款貼息資金7.5萬元,騙取扶貧項目貸款貼息資金6萬元,共計騙取扶貧貼息資金13.5萬元。經審查,扣除2007年6月23日至2009年12月31日該公司在信用社真實貸款49萬元,按整數計算可以享受一次扶貧貸款貼息資金1.5萬元,實際騙取扶貧貼息資金12萬元。
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土家人農業(yè)開發(fā)公司變造在中國銀行縣支行的借款合同、借款憑證共計850萬元等資料,騙取扶貧到戶貸款貼息資金22萬元。經審查,扣除2007年9月19日該公司在中行縣支行貸款100萬元后展期到2009年3月19日,可以享受一次扶貧貸款貼息資金3萬元;2010年1月14日該公司在中行縣支行貸款150萬元,可以享受扶貧項目貸款貼息資金4.5萬元,共計扣除7.5萬元,實際騙取扶貧貼息資金14.5萬元。
2008年5月至2011年4月,金果茶業(yè)公司變造在信用聯社和信用社等銀行機構的借款合同、借款憑證共計1200萬元等資料,騙取扶貧到戶貸款貼息資金5萬元,騙取扶貧項目貸款貼息資金30萬元,共計騙取扶貧貼息資金35萬元。經審查,2007年至2011年該公司共計貸款597萬元,其中100萬元可享受到戶扶貧貸款貼息5萬元,貸款497萬元可享受項目扶貧貸款貼息14.91萬元,共計扣除19.91萬元,實際騙取扶貧貼息資金15.09萬元。
2010年3月8日,金華民族油脂公司變造在縣農業(yè)發(fā)展銀行的借款合同、借款憑證共計520萬元等資料,騙取扶貧項目貸款貼息資金9萬元。
證人王某甲證言證實:王某甲系惠農糧油產品開發(fā)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2007年12月至2012年2月,該公司偽造、變造在信用社借款合同、借款憑證共計1746萬元和利息憑證等資料,騙取扶貧到戶貸款貼息資金等事實。上述大額扶貧貸款貼息縣扶貧辦和縣財政局均沒有到信用社確認,沒要求提供原件資料,只需復印件,也沒有公示過。
證人鄧某甲證言證實:2007年12月至2011年3月,野之源食品開發(fā)公司偽造、變造在信用社借款合同、借款憑證共計1860萬元和利息憑證等資料,騙取扶貧到戶貸款貼息資金等事實。
證人鄧某乙證言證實:從2002年3月至今,鄧某甲及野之源公司的貸款一直是其經辦的,鄧某甲個人2005年9月貸款30萬元,2006年11月貸款10萬元,2007年12月野之源公司貸款49萬元,2010年7月野之源公司貸款300萬元,共計貸款389萬元。2006年11月鄧某甲在信用社貸款60萬元,2007年12月野之源信用社貸款900萬元均不屬實,縣扶貧辦和縣財政局沒有人找其核實過個人和公司的貸款情況。
證人蘇某乙證言證實:①2007年金果茶業(yè)公司財務部將信用社的37萬元借款合同改為100萬元借款合同后申報扶貧貸款利息補貼,2008年5月在縣扶貧辦領取5萬元貼息資金。②2009年該公司財務部將信用社貸款70萬元的合同改為貸款金額300萬元報給縣扶貧辦,縣財政局2010年給其撥付扶貧貸款貼息12萬元。③2010年公司將縣農村信用社200萬元的合同改為800萬元報給縣扶貧辦,2011年4月財政局給其撥付扶貧貸款貼息18萬元。法院當庭還出具了其他多份書證。
經查,薛某某在扶貧貸款貼息資金確認工作環(huán)節(jié),沒有按照相關工作要求及時與項目單位和金融機構聯系,核實借款憑證、到帳憑證、結息憑證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忽視了扶貧貸款貼息資金相關報賬票據必須真實合規(guī)、合法的總體要求,致使惠農糧油產品開發(fā)公司等六家私營企業(yè)利用偽造、變造的銀行借款合同、借款憑證和利息憑證等資料,騙取扶貧貸款貼息資金共計105.14萬元。綜上所述,薛某某的行為妨害了國家機關的正?;顒?,已構成玩忽職守罪。公訴機關對被告人薛某某指控的事實及罪名成立。
法院認為,被告人薛某某的行為構成玩忽職守罪,應當依法懲處。鑒于被告人平時工作表現較好、其行為尚未給國家造成較大經濟損失、在本案中履行部分職責的事實,其犯罪情節(jié)輕微,可以免予刑事處罰。案件經審理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并作出決定:
一、被告人薛某某犯玩忽職守罪,免予刑事處罰;
二、追繳惠農糧油產品開發(fā)公司非法所得26.55萬元、野之源食品開發(fā)公司非法所得28萬元、雙敏畜牧發(fā)展有限公司非法所得12萬元、土家人農業(yè)開發(fā)公司非法所得14.5萬元、金果茶業(yè)公司非法所得15.09萬元、金華民族油脂公司非法所得9萬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