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員工在原來崗位上,做出比較卓越的成績后,身為管理者是否會考慮給他晉升呢?依我的觀察看,大部分管理者都會采取這種方法作為激勵員工的手段。只是,這種方法真的科學嗎?
小賈是我大學讀書時的宿友。大學畢業(yè)后,他到一家國企任職技術員。在學校時,小賈學習就很扎實,性格也比較要強,所以入職沒多久就成績斐然。兩年后,企業(yè)接手一個大項目,他負責其中子項目的技術攻關,并順利完成了任務。為了表彰成績,年底時他被升職為組長。
聽到這個消息,我既為他高興又有些擔心。以我對小賈的了解,他是技術型人才,放到哪里都能獨當一面。但他性格要強,又不擅長處理人際關系,如果把他放在管理崗位上早晚會跟同事發(fā)生矛盾。
果然,時間不長小賈就跟幾位同事爆發(fā)了沖突。領導幾次約談,讓他處理好跟組員間的關系。但他卻找不到解決辦法,十分苦惱。其實對小賈而言錯不在他,而在于單位安排的晉升。
為何這么說?在組織中,員工由于在原有職位上成績優(yōu)異,將會被提升到更高一級職位。其后,如果繼續(xù)表現(xiàn)優(yōu)異,將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直至到達他所不能勝任的職位。因此,每一個職位最終都將被一個不能勝任其工作的員工所占據(jù)。這就是管理學中著名的“彼得原理”。
以小賈為例,身為普通員工時他能力突出做出了成績??僧敱惶嵘秊榻M長時,組內(nèi)的工作需要安排、下屬的請示需要處理、人際間的關系需要協(xié)調(diào)、領導的期望值也突然變高。這些東西,都是原來崗位上所沒有的,也正是小賈能力上不具備的。因此,原本作為激勵手段的晉升,反而暴露了他的種種不足。
其實,激勵員工可以采取物質(zhì)手段,也可以用榮譽手段。單純的以晉升作為激勵,有時反而會害了下屬。將恰當?shù)娜朔旁谇‘數(shù)奈恢蒙希@才是管理人才的最恰當方法。W撰文//錢俊
本欄責編 /馬征
mz@lnddg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