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麗+蔡沁知
一所普普通通的公辦學校,如何能夠發(fā)展成為具有良好“口碑”的優(yōu)質學校?如何能夠打造出一支不斷進取的師資隊伍?這或許是所有公辦學校的校長都在不斷追問的問題。正是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們走進一所普通公辦學?!本┦袞|城區(qū)板廠小學。近幾年,這所小學以嚴謹篤學的形象贏得了良好的聲譽,獲得“北京市課改先進學校”、“北京市百所好家長學?!钡确Q號。通過訪談與觀察,我們不難看到這所學校銳意進取的面貌,如校園文化的建設、學生活動的拓展、教研活動的提升等,而真正令我們感受最深的是其內涵,也是這所學校孜孜以求的辦學理念——“以智取質”,以及為此而付諸行動的“智慧型學?!睒嫿üこ?。為此,我們深度訪談了該校的馮雅男校長。馮校長認為,“智慧型學?!钡淖詈诵牟糠质恰爸腔坌徒處煛?,從其構建層面而言,就是要深化智慧型教師之生成、優(yōu)化智慧型教師之課堂表現(xiàn)、路徑化智慧型教師之專業(yè)發(fā)展、科學化智慧型教師之管理的“四化工程”。
一、“智慧型學?!钡幕纠砟?/p>
智慧型學校,一言以蔽之,就是“充盈著教育智慧的學校”。板廠小學“智慧型學?!苯ㄔO理念的提出有其深厚的背景:首先,我國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仍存在諸多弊端,而要使課程改革向縱深發(fā)展,教育智慧是關鍵,這就為智慧型學校的建設提供了機遇。其次,在多元化的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對人才的需求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競爭,而是學習能力的競爭,而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實質是人的“智慧”的發(fā)展,提供使學生從“知識人”走向“智慧人”的教育是智慧型學校建設的目標所在。
因此,“智慧型學?!崩砟畹膬群褪菆猿帧耙匀藶楸尽保邇群桨l(fā)展道路,堅持“管理人文、德育為首、教學扎實、關注過程、注重全面”的辦學價值觀;在“以智取質”的“智慧文化”中促進人的智慧成長,實現(xiàn)“學生德行品質優(yōu),教育教學質量高,家長育子素質好,和諧教育共發(fā)展”的學校目標。
二、“智慧型教師”的生成
智慧學校的生成需要有一支智慧型的教師隊伍。所謂“智慧型教師”,馮校長認為“是擁有教育智慧的教師”。經(jīng)過板廠小學數(shù)年的實踐,馮校長認為智慧型教師生成的核心是師德,途徑是教師的專業(yè)閱讀,保障是教師的探究反思活動,條件是教師學習氛圍、校園文化的建設。
首先,師德是教師教育智慧生成的核心,包括教師的教育信念和教師對學生的愛。教育信念的集中表現(xiàn)是教師對教育工作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yè)心。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教師的愛,該校要求教師要做到“四有”:一是有對學生愛的情感,體現(xiàn)教師對工作的責任心;二是有對學生愛的行為,體現(xiàn)教師對教育的事業(yè)心;三是有對學生愛的能力,體現(xiàn)教師對提升自我的需要;四是有對學生愛的藝術,體現(xiàn)教師教育的機智。
其次,閱讀是教師教育智慧生成的途徑。“閱讀能使教師成為教育專家。所謂教育專家,就是能從教材出發(fā),因材施教,學以致用,授業(yè)解惑,自身不斷進步、提升,且還能把經(jīng)驗總結成文推廣開來的人。”馮校長認為“教師通過閱讀,可以提高教育觀念的立足點,站在更高的高度看問題,從而真正掌握所教內容,舉一反三……同時,讀書會讓教師更加睿智,使教師的魅力自然增長,學生當然也會喜歡這樣有智慧的教師”。
再次,探究反思是教師教育智慧生成的保障。教師要有科學精神,要有研究心態(tài)。面對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教師要能探究,其處理學生問題的正確思路應是“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促使學生成長”。同時,在實踐中要多一點反思意識,帶著反思問題與同伴和專家對話,在交流中豐富反思內涵,擴張反思效果,修正反思偏差,提高反思品質。
最后,校園文化內涵是教師教育智慧生成的條件,教師的學習氛圍是最重要的一種校園文化。為此,該校強調要創(chuàng)設積極的學習氛圍,從學校管理層面開辟專門的學習場所,提供更多的學習時間,通過多樣的學習形式和豐富的學習活動調動教師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師主動參與其中。
三、“智慧型教師”的課堂表現(xiàn)
板廠小學在“智慧型小學建設”市級校本課題研究的引領下,進行了智慧課堂的實踐研究,形成了智慧課堂的模式,即關愛學生、遵循學習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進行全人教育。馮校長認為,必須總結出“智慧型課堂”的基本特點,從特點出發(fā),優(yōu)化教師的課堂表現(xiàn)。在實踐工作中,馮校長總結出了智慧型課堂的四大特點。
一是注重鉆研備課,發(fā)揮教研組合力,碰撞智慧。注重發(fā)揮教研組的作用,加強對教研組長的培訓,完善教研組長例會制度,堅持集體教研、集體備課制度。板廠小學的鉆研備課分四步進行,首先由教研組長分配備課任務,其次是組員個人鉆研備課,再次是在教研組長的組織下進行集體鉆研備課,研討交流、碰撞智慧,制訂智慧課堂教學設計,最后進行課堂實踐和診斷反思。鉆研備課,就是要改變以往教師被動地聽、不加深刻思索地發(fā)表看法的現(xiàn)象,充分強調在個人鉆研前提下的集體備課,提高教師教學設計的能力,為課堂實踐做充分的準備。
二是注重實踐研究,激發(fā)教師潛能,分享智慧。教師教學技能的提升,離不開實踐研究。馮校長認為,課堂教學要在“精”上做文章:精心備課、精心輔導、精選作業(yè)題,共享優(yōu)質教學資源;在“點”上求突破: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落實教學目標;在“趣”上下功夫,開展富含智慧的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給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全體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在“能力”上求發(fā)展: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讓學生經(jīng)歷學習“過程”,面向全體,實行分層教學,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fā)展,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
三是注重提高實效,凝聚智慧。課堂練習不在多,貴在精。教師每節(jié)課精講30—35分鐘,利用最后的5—10分鐘開展富有智慧的教學活動,如“智慧島”闖關。同時,教師要針對學科、內容、目標設計小練習、小游戲、小競賽等,突出層次,富有挑戰(zhàn)性和趣味性,以提高課堂實效。
四是注重反思提升,積累智慧。為了讓教師盡快獲得專業(yè)化成長,馮校長認為應倡導教師及時進行反思,通過科組各成員之間聽課、評課,提出問題討論,改進教學實踐,以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對每節(jié)課都要從不同方面進行反思,除了反思目標是否達成、重難點是否有突出、設計是否符合學生特點外,還要反思課堂氛圍,反思采取什么手段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和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等。
四、“智慧型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馮校長提出,“學習提升智慧,研究促進發(fā)展”可作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途徑,要通過路徑化的實施使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得到落實和推進,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兩條路徑。
一是從課程評價標準來考量教師的課堂教學。學校要把評價著力點放在智慧型教師教學目的的有效達成、教學資源的有效選用、教學策略的有效運用、教學評價的有效監(jiān)控等四個方面。
二是實現(xiàn)教師校本教學、研究一體化。學校通過三級教研平臺——全校級、教研組、個體教師來加強校本教師培訓。馮校長認為,應通過以師訓師、自我反思、互動提高的方式,建立教學、研究一體化的工作方式。教師培訓中把提高教學、科研能力作為重點,以校本教研作為載體,以學科大組活動作為依托,目標是打造智慧型的教師團隊。具體來說,從2008年以來,板廠小學提出了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四走一加強”,即“走近專家,開闊視野;走進課堂,大膽實踐;走上科研,深入研修;走入課程,用心經(jīng)營;加強校本研修的廣度與深度,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
五、“智慧型教師”的管理
通過研究與實踐,馮校長指出,有關教師管理工作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因此板廠小學在遵循人的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通過剖析學校內部的管理機制,以及分析外部管理的理念,形成了“三同合一、集散相協(xié)”的扁平化管理模式。“三同合一、集散相協(xié)”指的是由全體教職員工從認識同道、工作同心、研究同行出發(fā),為了實現(xiàn)學校發(fā)展的美好愿景,使管理從“以事為本”到“以人為本”,從“行政約束”走向“自主發(fā)展”,從“集思廣益的溝通協(xié)作”到“頂層設計的聚心凝力”再到“反思調整的自主管理”,把傳統(tǒng)的縱向管理變?yōu)闄M向管理,讓教師參與學校管理,與校長共同分享決策權,共同謀劃學校發(fā)展大計。馮校長認為“重人文關懷、重個性張揚、重有效激勵”是學校管理教師的工作準則,這樣才能夠調動教職員工工作的積極性,讓他們有責任感。教師之間有了共同的目標,就會形成相互支持、相互幫助的優(yōu)秀團隊,才能彰顯“以智取質,構建智慧型校園”的特色。
馮校長還強調,作為學校的管理者,特別是校長,首先要有大愛,愛校如家,用愛作紐帶,用愛化解矛盾,用愛凝聚力量;其次要博愛,愛師如手足,把教師當成自己的合作伙伴,把教師當作傾心的朋友,關心他們,信任他們,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位教師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最后還要有仁愛,愛班子同仁,凡事都能用心理換位法設身處地為班子同仁著想,互相配合,合力攻關,積極協(xié)助,幫他們解決問題,克服困難,擺脫困境。教師管理工作要用事業(yè)作平臺,為教師發(fā)展鋪路,培養(yǎng)教師的事業(yè)心,樹立他們的自信心,關心他們的發(fā)展進步,滿足他們的發(fā)展需要,挖掘他們的潛在智慧。另外,學校要把激勵作為催化劑,通過榜樣、信任、崗位、榮譽、待遇等多種激勵形式,激勵教師發(fā)展。板廠小學每學年都會開展青年杯智慧賽課,在學生與教師中開展智慧教師的評選,盡可能地讓每位教師在取得成績后能夠得到及時滿意的激勵,從而形成積極向上的健康發(fā)展態(tài)勢。
學校通過校本培訓的方式,將管理與教師隊伍建設對接起來。校長要將計劃分解成階段目標與實施措施,加強培訓與研討,認真組織好每一次的班主任例會、學科大組培訓、教研組活動。作為校長,她每月還會在兩個校址分別進行一次有主題、有內容、有研討的組長培訓,培訓會上圍繞計劃實施情況聽取組長匯報,引領大家就要解決的問題展開討論,形成決議、調整計劃。每周一次的行政例會上,主管領導會將責任區(qū)(聯(lián)系年級組)的學習研究與工作情況進行交流,這不僅是工作的匯報,也是智慧的分享與傳遞,既能鍛煉中層干部篩選信息、學習積累、綜合表述的能力,又能體現(xiàn)其計劃與執(zhí)行能力。同時,以校長為核心的每周一次的學習引領、同儕的感悟交流,往往會成為點燃管理者智慧的火把,使中層領導既各司其責,又密切配合。總體而言,只有科學、創(chuàng)新、民主、開放的管理,才能使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形成良性循環(huán),促進學校的特色發(fā)展。
一個學校是否具有發(fā)展的潛質,往往取決于學校是否具有優(yōu)秀的辦學理念;而一個學校是否能夠凝練出優(yōu)秀的辦學理念,“教師觀”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即學校需要怎樣的教,好教師的課堂是怎樣的,好教師是怎樣培養(yǎng)出來的,要怎樣服務于教師的工作。通過對馮校長的訪談,我們看到板廠小學正在形成并實踐著以智慧文化為核心的教師觀,這一“智慧型教師”觀回答了關于教師的若干核心問題,正成為一個智慧型學校構建的基石。
(作者單位: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孫建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