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春云+劉建超+張海東+門文輝+張?zhí)K楠+王瑞美+黃水文+吳繼蓮
摘 要:簡要介紹了西石門鐵礦的礦床地質(zhì)特征、礦石類型和礦床成因,以期能為今后的采礦工作提供相應(yīng)的參考。
關(guān)鍵詞:西石門鐵礦;礦床;地質(zhì)特征;礦化
中圖分類號:P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17-0155-02
1 區(qū)域地質(zhì)
華北克拉通主要由3個構(gòu)造單元組成,分別為東、西2個太古代陸核和1個位于二者之間的古元古代中部造山帶,研究區(qū)位于太行山重力梯度帶南段。
區(qū)內(nèi)分為基底和蓋層,基底為太古宙贊皇群,蓋層為長城系、寒武系、奧陶系?;缀蜕w層的接觸關(guān)系為角度不整合關(guān)系,主要巖性有變質(zhì)巖、中性巖和碳酸鹽,其中還包括片麻巖和部分片巖、斜長角閃巖、大理巖等。蓋層自上而下分別是長城系海相碎屑巖、寒武系—奧陶系濱淺海相碳酸鹽巖和石炭系—二疊系海陸交互相含煤碎屑巖。中奧陶世馬家溝組和峰峰組為一套海相碳酸鹽巖地層,巖性主要為灰?guī)r和大理巖類,沉積環(huán)境為陸內(nèi)淺海,每個組下部均發(fā)育伴生石膏等鹽類的角礫巖層,它是該區(qū)主要的鐵礦床控礦地層。
2 巖漿巖
區(qū)內(nèi)巖漿巖主要為閃長巖,其次為二長巖、正長巖和玢巖。閃長巖為主要的成礦母巖,沒有巖漿巖就沒有磁鐵礦,磁鐵礦主要產(chǎn)于巖漿巖與灰?guī)r的接觸帶,其次產(chǎn)于接觸帶附近的灰?guī)r或閃長巖巖體內(nèi)。
出露的巖體在空間上可分為武安巖體、符山巖體、林縣巖體和平順巖體。巖石類型以中基性侵入巖為主,大多呈巖蓋、巖床和小巖株產(chǎn)出。脈巖有黃斑巖脈、閃長玢巖脈和正長花崗巖脈等。
3 地層
礦區(qū)出露地層為石炭系和中奧陶世,后者包括馬家溝組和峰峰組,其巖性分別為含煤碎屑巖和濱淺海相碳酸鹽巖。碳酸鹽巖是該區(qū)主要的容礦圍巖,地層出露西老東新。
4 礦床地質(zhì)特征
該礦床為大型隱伏礦體,按其空間賦存位置可分為規(guī)模不等的28個小礦體(層),其編號為Fe1、Fe2、Fe3……Fe28礦體。其中,F(xiàn)e1礦體為主要礦體,占總儲量的95%以上,分布于全區(qū)。礦床以似層狀、透鏡狀等形態(tài)為主,其主礦體分布在巖體與碳酸鹽巖的接觸帶上,呈似層狀,礦體長5 020 m,寬125~1 076 m,平均寬度為360 m,最大厚度為103.42 m。在一般情況下,礦體厚度為1.2~32 m,平均厚度為15.13 m,埋深為10~491 m,標高為278~186 m。
5 礦石類型
將礦石分為以下幾類:①致密塊狀鐵礦石。這種礦石多靠近礦體上盤和礦體厚大處,呈脈狀、透鏡狀產(chǎn)出,全鐵含量>45%,最高可達68%,呈黑色、鋼灰色,主要是由細小(直徑<1 mm)的自形、半自形磁鐵礦(80%)組成,并含有少量(15%)的脈石礦物(透輝石、石榴石等)和呈星點狀分布的黃鐵礦(2%~5%)、黃銅礦(2%~5%)等。②浸染狀鐵礦石。磁鐵礦顆?;蚣象w呈星點狀、斑雜狀分布在脈石礦物中,脈石礦物主要為各類矽卡巖礦物。礦石呈灰綠色、灰黑色,磁鐵礦多為它形細粒狀,粒度在 0.1~0.2 mm,含量為20%~60%.③條帶狀磁鐵礦。這種鐵礦是磁鐵礦集合體和脈石礦物集合體相間或交錯而成的,可形成“似香腸狀構(gòu)造”。④團塊狀、角礫狀磁鐵礦。它是由顆粒粗大、形態(tài)較好的磁鐵礦組成,多分布于斷裂帶和溶洞內(nèi),為貧礦。
6 礦化蝕變
根據(jù)前人總結(jié)的資料可知,該區(qū)蝕變礦化作用階段一般分為3個期次,即早期的鈉長石化、矽卡巖化,中期的磁鐵礦化、金云母化等,晚期則為綠泥石化、蛇紋石化、碳酸鹽巖化、綠簾石化和黃鐵礦化。
該區(qū)礦化蝕變分帶明顯,自巖體向圍巖方向一般可分為以下4個帶,如圖1所示:①鈉化巖帶。巖石顏色由于鈉化作用和暗色礦物顯著減少或消失而明顯變淺,變?yōu)闇\灰色或灰白色,越接近接觸帶鈉化作用越強。②矽卡巖帶。矽卡巖由透輝石、石榴子石、金云母等礦物組成,常與礦體相間出現(xiàn),相互過渡,與巖體之間的界線比較清晰。③磁鐵礦帶。磁鐵礦體主要產(chǎn)于矽卡巖帶和大理巖帶的接觸帶上。④大理巖帶。碳酸鹽巖圍巖受侵入巖體熱變質(zhì)重結(jié)晶作用形成大理巖,它是該區(qū)找礦的重要標志之一。
1—中奧陶世石灰?guī)r、角礫狀灰?guī)r;2—中奧陶世大理巖、結(jié)晶灰?guī)r;
3—矽卡巖;4—磁鐵礦體;5—鈉長石化閃長巖;6—閃長巖
圖1 西石門礦區(qū)20勘探線剖面蝕變分帶示意圖
7 礦床成因
該區(qū)鐵礦床受接觸帶構(gòu)造型式的控制,部分為離接觸帶5~100 m內(nèi)的灰?guī)r層間和巖體內(nèi)的礦體,同時它也受圍巖產(chǎn)狀控制。鐵礦石與一套鈣鎂質(zhì)矽卡巖緊密伴生,礦石具有各種交代結(jié)構(gòu),除了有少量磁鐵礦和透輝石等同時形成外,主要礦化階段晚于矽卡巖,是交代透輝石等矽卡巖礦物而成。這說明,礦化作用與矽卡巖在成因上有直接的聯(lián)系;礦石中的條帶構(gòu)造與灰?guī)r層理密切相關(guān),而礦體內(nèi)的殘存灰?guī)r夾層或包體有鐵礦浸染現(xiàn)象,則證明鐵礦是礦液交代灰?guī)r而成。
該礦床不是在氣成作用下生成的,因為沒有發(fā)現(xiàn)黃晶和螢石等氣成礦物,而是在矽卡巖后期,隨著溫度的降低,含礦溶液在構(gòu)造有利的條件下交代灰?guī)r成礦。根據(jù)對該區(qū)10個磁鐵礦單礦物TiO2的分析可知,鐵礦生成溫度在400~800 ℃之間,所以,礦床生成溫度為600 ℃左右。由于成礦母巖是中淺層侵入巖體,礦石中的礦物成分比較簡單,所以,可以判斷出其成礦深度不深。從侵入體、矽卡巖和磁鐵礦中微量元素——鉻、鎳、鈷、釩、鈦、錳、銅、硒、碲、鋯、鉿等組合是共存的情況可以看出,火成作用與成礦作用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谝陨戏治隹梢源_定,該礦床應(yīng)屬于接觸交代矽卡巖型磁鐵礦床。
參考文獻
[1]陳斌,翟明國,田偉,等.太行山南段中生代雜巖體的巖石成因:元素和Nd-Sr-Pb 同位素的證據(jù)[J].礦物巖石地球化學(xué)通報,2005,24(2):93-102.
[2]白文兆,尹剛偉.邯邢式鐵礦成礦條件及找礦方向[J].河北地質(zhì),2006(3):21.
[3]鄭建民,謝桂青,劉珺,等.河北省南部邯鄲—邢臺地區(qū)西石門矽卡巖型鐵礦床金云母40Ar-39Ar定年及意義[J].巖石學(xué)報,2007,23(10):2514.
[4]羅照華,鄧晉福,韓秀卿.太行山造山帶巖漿活動及其造山過程反演[M].北京:地質(zhì)出版社,1999.
[5]李黎明.論邯邢式鐵礦成礦構(gòu)造控制因素[J].地質(zhì)與勘探,1986,22(4):3-4.
〔編輯:白潔〕
Xishimen Iron Ore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Lu Chunyun, Liu Jianchao, Zhang Haidong, Men Wenhui, Zhang Sunan,Wang Ruimei, Huang Shuiwen, Wu Jilian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posit Xishimen iron ore, ore type and genesi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appropriate reference for future mining operations.
Key words: Xishimen Iron Ore; deposit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ineralization
摘 要:簡要介紹了西石門鐵礦的礦床地質(zhì)特征、礦石類型和礦床成因,以期能為今后的采礦工作提供相應(yīng)的參考。
關(guān)鍵詞:西石門鐵礦;礦床;地質(zhì)特征;礦化
中圖分類號:P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17-0155-02
1 區(qū)域地質(zhì)
華北克拉通主要由3個構(gòu)造單元組成,分別為東、西2個太古代陸核和1個位于二者之間的古元古代中部造山帶,研究區(qū)位于太行山重力梯度帶南段。
區(qū)內(nèi)分為基底和蓋層,基底為太古宙贊皇群,蓋層為長城系、寒武系、奧陶系?;缀蜕w層的接觸關(guān)系為角度不整合關(guān)系,主要巖性有變質(zhì)巖、中性巖和碳酸鹽,其中還包括片麻巖和部分片巖、斜長角閃巖、大理巖等。蓋層自上而下分別是長城系海相碎屑巖、寒武系—奧陶系濱淺海相碳酸鹽巖和石炭系—二疊系海陸交互相含煤碎屑巖。中奧陶世馬家溝組和峰峰組為一套海相碳酸鹽巖地層,巖性主要為灰?guī)r和大理巖類,沉積環(huán)境為陸內(nèi)淺海,每個組下部均發(fā)育伴生石膏等鹽類的角礫巖層,它是該區(qū)主要的鐵礦床控礦地層。
2 巖漿巖
區(qū)內(nèi)巖漿巖主要為閃長巖,其次為二長巖、正長巖和玢巖。閃長巖為主要的成礦母巖,沒有巖漿巖就沒有磁鐵礦,磁鐵礦主要產(chǎn)于巖漿巖與灰?guī)r的接觸帶,其次產(chǎn)于接觸帶附近的灰?guī)r或閃長巖巖體內(nèi)。
出露的巖體在空間上可分為武安巖體、符山巖體、林縣巖體和平順巖體。巖石類型以中基性侵入巖為主,大多呈巖蓋、巖床和小巖株產(chǎn)出。脈巖有黃斑巖脈、閃長玢巖脈和正長花崗巖脈等。
3 地層
礦區(qū)出露地層為石炭系和中奧陶世,后者包括馬家溝組和峰峰組,其巖性分別為含煤碎屑巖和濱淺海相碳酸鹽巖。碳酸鹽巖是該區(qū)主要的容礦圍巖,地層出露西老東新。
4 礦床地質(zhì)特征
該礦床為大型隱伏礦體,按其空間賦存位置可分為規(guī)模不等的28個小礦體(層),其編號為Fe1、Fe2、Fe3……Fe28礦體。其中,F(xiàn)e1礦體為主要礦體,占總儲量的95%以上,分布于全區(qū)。礦床以似層狀、透鏡狀等形態(tài)為主,其主礦體分布在巖體與碳酸鹽巖的接觸帶上,呈似層狀,礦體長5 020 m,寬125~1 076 m,平均寬度為360 m,最大厚度為103.42 m。在一般情況下,礦體厚度為1.2~32 m,平均厚度為15.13 m,埋深為10~491 m,標高為278~186 m。
5 礦石類型
將礦石分為以下幾類:①致密塊狀鐵礦石。這種礦石多靠近礦體上盤和礦體厚大處,呈脈狀、透鏡狀產(chǎn)出,全鐵含量>45%,最高可達68%,呈黑色、鋼灰色,主要是由細?。ㄖ睆?lt;1 mm)的自形、半自形磁鐵礦(80%)組成,并含有少量(15%)的脈石礦物(透輝石、石榴石等)和呈星點狀分布的黃鐵礦(2%~5%)、黃銅礦(2%~5%)等。②浸染狀鐵礦石。磁鐵礦顆?;蚣象w呈星點狀、斑雜狀分布在脈石礦物中,脈石礦物主要為各類矽卡巖礦物。礦石呈灰綠色、灰黑色,磁鐵礦多為它形細粒狀,粒度在 0.1~0.2 mm,含量為20%~60%.③條帶狀磁鐵礦。這種鐵礦是磁鐵礦集合體和脈石礦物集合體相間或交錯而成的,可形成“似香腸狀構(gòu)造”。④團塊狀、角礫狀磁鐵礦。它是由顆粒粗大、形態(tài)較好的磁鐵礦組成,多分布于斷裂帶和溶洞內(nèi),為貧礦。
6 礦化蝕變
根據(jù)前人總結(jié)的資料可知,該區(qū)蝕變礦化作用階段一般分為3個期次,即早期的鈉長石化、矽卡巖化,中期的磁鐵礦化、金云母化等,晚期則為綠泥石化、蛇紋石化、碳酸鹽巖化、綠簾石化和黃鐵礦化。
該區(qū)礦化蝕變分帶明顯,自巖體向圍巖方向一般可分為以下4個帶,如圖1所示:①鈉化巖帶。巖石顏色由于鈉化作用和暗色礦物顯著減少或消失而明顯變淺,變?yōu)闇\灰色或灰白色,越接近接觸帶鈉化作用越強。②矽卡巖帶。矽卡巖由透輝石、石榴子石、金云母等礦物組成,常與礦體相間出現(xiàn),相互過渡,與巖體之間的界線比較清晰。③磁鐵礦帶。磁鐵礦體主要產(chǎn)于矽卡巖帶和大理巖帶的接觸帶上。④大理巖帶。碳酸鹽巖圍巖受侵入巖體熱變質(zhì)重結(jié)晶作用形成大理巖,它是該區(qū)找礦的重要標志之一。
1—中奧陶世石灰?guī)r、角礫狀灰?guī)r;2—中奧陶世大理巖、結(jié)晶灰?guī)r;
3—矽卡巖;4—磁鐵礦體;5—鈉長石化閃長巖;6—閃長巖
圖1 西石門礦區(qū)20勘探線剖面蝕變分帶示意圖
7 礦床成因
該區(qū)鐵礦床受接觸帶構(gòu)造型式的控制,部分為離接觸帶5~100 m內(nèi)的灰?guī)r層間和巖體內(nèi)的礦體,同時它也受圍巖產(chǎn)狀控制。鐵礦石與一套鈣鎂質(zhì)矽卡巖緊密伴生,礦石具有各種交代結(jié)構(gòu),除了有少量磁鐵礦和透輝石等同時形成外,主要礦化階段晚于矽卡巖,是交代透輝石等矽卡巖礦物而成。這說明,礦化作用與矽卡巖在成因上有直接的聯(lián)系;礦石中的條帶構(gòu)造與灰?guī)r層理密切相關(guān),而礦體內(nèi)的殘存灰?guī)r夾層或包體有鐵礦浸染現(xiàn)象,則證明鐵礦是礦液交代灰?guī)r而成。
該礦床不是在氣成作用下生成的,因為沒有發(fā)現(xiàn)黃晶和螢石等氣成礦物,而是在矽卡巖后期,隨著溫度的降低,含礦溶液在構(gòu)造有利的條件下交代灰?guī)r成礦。根據(jù)對該區(qū)10個磁鐵礦單礦物TiO2的分析可知,鐵礦生成溫度在400~800 ℃之間,所以,礦床生成溫度為600 ℃左右。由于成礦母巖是中淺層侵入巖體,礦石中的礦物成分比較簡單,所以,可以判斷出其成礦深度不深。從侵入體、矽卡巖和磁鐵礦中微量元素——鉻、鎳、鈷、釩、鈦、錳、銅、硒、碲、鋯、鉿等組合是共存的情況可以看出,火成作用與成礦作用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確定,該礦床應(yīng)屬于接觸交代矽卡巖型磁鐵礦床。
參考文獻
[1]陳斌,翟明國,田偉,等.太行山南段中生代雜巖體的巖石成因:元素和Nd-Sr-Pb 同位素的證據(jù)[J].礦物巖石地球化學(xué)通報,2005,24(2):93-102.
[2]白文兆,尹剛偉.邯邢式鐵礦成礦條件及找礦方向[J].河北地質(zhì),2006(3):21.
[3]鄭建民,謝桂青,劉珺,等.河北省南部邯鄲—邢臺地區(qū)西石門矽卡巖型鐵礦床金云母40Ar-39Ar定年及意義[J].巖石學(xué)報,2007,23(10):2514.
[4]羅照華,鄧晉福,韓秀卿.太行山造山帶巖漿活動及其造山過程反演[M].北京:地質(zhì)出版社,1999.
[5]李黎明.論邯邢式鐵礦成礦構(gòu)造控制因素[J].地質(zhì)與勘探,1986,22(4):3-4.
〔編輯:白潔〕
Xishimen Iron Ore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Lu Chunyun, Liu Jianchao, Zhang Haidong, Men Wenhui, Zhang Sunan,Wang Ruimei, Huang Shuiwen, Wu Jilian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posit Xishimen iron ore, ore type and genesi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appropriate reference for future mining operations.
Key words: Xishimen Iron Ore; deposit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ineralization
摘 要:簡要介紹了西石門鐵礦的礦床地質(zhì)特征、礦石類型和礦床成因,以期能為今后的采礦工作提供相應(yīng)的參考。
關(guān)鍵詞:西石門鐵礦;礦床;地質(zhì)特征;礦化
中圖分類號:P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17-0155-02
1 區(qū)域地質(zhì)
華北克拉通主要由3個構(gòu)造單元組成,分別為東、西2個太古代陸核和1個位于二者之間的古元古代中部造山帶,研究區(qū)位于太行山重力梯度帶南段。
區(qū)內(nèi)分為基底和蓋層,基底為太古宙贊皇群,蓋層為長城系、寒武系、奧陶系。基底和蓋層的接觸關(guān)系為角度不整合關(guān)系,主要巖性有變質(zhì)巖、中性巖和碳酸鹽,其中還包括片麻巖和部分片巖、斜長角閃巖、大理巖等。蓋層自上而下分別是長城系海相碎屑巖、寒武系—奧陶系濱淺海相碳酸鹽巖和石炭系—二疊系海陸交互相含煤碎屑巖。中奧陶世馬家溝組和峰峰組為一套海相碳酸鹽巖地層,巖性主要為灰?guī)r和大理巖類,沉積環(huán)境為陸內(nèi)淺海,每個組下部均發(fā)育伴生石膏等鹽類的角礫巖層,它是該區(qū)主要的鐵礦床控礦地層。
2 巖漿巖
區(qū)內(nèi)巖漿巖主要為閃長巖,其次為二長巖、正長巖和玢巖。閃長巖為主要的成礦母巖,沒有巖漿巖就沒有磁鐵礦,磁鐵礦主要產(chǎn)于巖漿巖與灰?guī)r的接觸帶,其次產(chǎn)于接觸帶附近的灰?guī)r或閃長巖巖體內(nèi)。
出露的巖體在空間上可分為武安巖體、符山巖體、林縣巖體和平順巖體。巖石類型以中基性侵入巖為主,大多呈巖蓋、巖床和小巖株產(chǎn)出。脈巖有黃斑巖脈、閃長玢巖脈和正長花崗巖脈等。
3 地層
礦區(qū)出露地層為石炭系和中奧陶世,后者包括馬家溝組和峰峰組,其巖性分別為含煤碎屑巖和濱淺海相碳酸鹽巖。碳酸鹽巖是該區(qū)主要的容礦圍巖,地層出露西老東新。
4 礦床地質(zhì)特征
該礦床為大型隱伏礦體,按其空間賦存位置可分為規(guī)模不等的28個小礦體(層),其編號為Fe1、Fe2、Fe3……Fe28礦體。其中,F(xiàn)e1礦體為主要礦體,占總儲量的95%以上,分布于全區(qū)。礦床以似層狀、透鏡狀等形態(tài)為主,其主礦體分布在巖體與碳酸鹽巖的接觸帶上,呈似層狀,礦體長5 020 m,寬125~1 076 m,平均寬度為360 m,最大厚度為103.42 m。在一般情況下,礦體厚度為1.2~32 m,平均厚度為15.13 m,埋深為10~491 m,標高為278~186 m。
5 礦石類型
將礦石分為以下幾類:①致密塊狀鐵礦石。這種礦石多靠近礦體上盤和礦體厚大處,呈脈狀、透鏡狀產(chǎn)出,全鐵含量>45%,最高可達68%,呈黑色、鋼灰色,主要是由細小(直徑<1 mm)的自形、半自形磁鐵礦(80%)組成,并含有少量(15%)的脈石礦物(透輝石、石榴石等)和呈星點狀分布的黃鐵礦(2%~5%)、黃銅礦(2%~5%)等。②浸染狀鐵礦石。磁鐵礦顆?;蚣象w呈星點狀、斑雜狀分布在脈石礦物中,脈石礦物主要為各類矽卡巖礦物。礦石呈灰綠色、灰黑色,磁鐵礦多為它形細粒狀,粒度在 0.1~0.2 mm,含量為20%~60%.③條帶狀磁鐵礦。這種鐵礦是磁鐵礦集合體和脈石礦物集合體相間或交錯而成的,可形成“似香腸狀構(gòu)造”。④團塊狀、角礫狀磁鐵礦。它是由顆粒粗大、形態(tài)較好的磁鐵礦組成,多分布于斷裂帶和溶洞內(nèi),為貧礦。
6 礦化蝕變
根據(jù)前人總結(jié)的資料可知,該區(qū)蝕變礦化作用階段一般分為3個期次,即早期的鈉長石化、矽卡巖化,中期的磁鐵礦化、金云母化等,晚期則為綠泥石化、蛇紋石化、碳酸鹽巖化、綠簾石化和黃鐵礦化。
該區(qū)礦化蝕變分帶明顯,自巖體向圍巖方向一般可分為以下4個帶,如圖1所示:①鈉化巖帶。巖石顏色由于鈉化作用和暗色礦物顯著減少或消失而明顯變淺,變?yōu)闇\灰色或灰白色,越接近接觸帶鈉化作用越強。②矽卡巖帶。矽卡巖由透輝石、石榴子石、金云母等礦物組成,常與礦體相間出現(xiàn),相互過渡,與巖體之間的界線比較清晰。③磁鐵礦帶。磁鐵礦體主要產(chǎn)于矽卡巖帶和大理巖帶的接觸帶上。④大理巖帶。碳酸鹽巖圍巖受侵入巖體熱變質(zhì)重結(jié)晶作用形成大理巖,它是該區(qū)找礦的重要標志之一。
1—中奧陶世石灰?guī)r、角礫狀灰?guī)r;2—中奧陶世大理巖、結(jié)晶灰?guī)r;
3—矽卡巖;4—磁鐵礦體;5—鈉長石化閃長巖;6—閃長巖
圖1 西石門礦區(qū)20勘探線剖面蝕變分帶示意圖
7 礦床成因
該區(qū)鐵礦床受接觸帶構(gòu)造型式的控制,部分為離接觸帶5~100 m內(nèi)的灰?guī)r層間和巖體內(nèi)的礦體,同時它也受圍巖產(chǎn)狀控制。鐵礦石與一套鈣鎂質(zhì)矽卡巖緊密伴生,礦石具有各種交代結(jié)構(gòu),除了有少量磁鐵礦和透輝石等同時形成外,主要礦化階段晚于矽卡巖,是交代透輝石等矽卡巖礦物而成。這說明,礦化作用與矽卡巖在成因上有直接的聯(lián)系;礦石中的條帶構(gòu)造與灰?guī)r層理密切相關(guān),而礦體內(nèi)的殘存灰?guī)r夾層或包體有鐵礦浸染現(xiàn)象,則證明鐵礦是礦液交代灰?guī)r而成。
該礦床不是在氣成作用下生成的,因為沒有發(fā)現(xiàn)黃晶和螢石等氣成礦物,而是在矽卡巖后期,隨著溫度的降低,含礦溶液在構(gòu)造有利的條件下交代灰?guī)r成礦。根據(jù)對該區(qū)10個磁鐵礦單礦物TiO2的分析可知,鐵礦生成溫度在400~800 ℃之間,所以,礦床生成溫度為600 ℃左右。由于成礦母巖是中淺層侵入巖體,礦石中的礦物成分比較簡單,所以,可以判斷出其成礦深度不深。從侵入體、矽卡巖和磁鐵礦中微量元素——鉻、鎳、鈷、釩、鈦、錳、銅、硒、碲、鋯、鉿等組合是共存的情況可以看出,火成作用與成礦作用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確定,該礦床應(yīng)屬于接觸交代矽卡巖型磁鐵礦床。
參考文獻
[1]陳斌,翟明國,田偉,等.太行山南段中生代雜巖體的巖石成因:元素和Nd-Sr-Pb 同位素的證據(jù)[J].礦物巖石地球化學(xué)通報,2005,24(2):93-102.
[2]白文兆,尹剛偉.邯邢式鐵礦成礦條件及找礦方向[J].河北地質(zhì),2006(3):21.
[3]鄭建民,謝桂青,劉珺,等.河北省南部邯鄲—邢臺地區(qū)西石門矽卡巖型鐵礦床金云母40Ar-39Ar定年及意義[J].巖石學(xué)報,2007,23(10):2514.
[4]羅照華,鄧晉福,韓秀卿.太行山造山帶巖漿活動及其造山過程反演[M].北京:地質(zhì)出版社,1999.
[5]李黎明.論邯邢式鐵礦成礦構(gòu)造控制因素[J].地質(zhì)與勘探,1986,22(4):3-4.
〔編輯:白潔〕
Xishimen Iron Ore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Lu Chunyun, Liu Jianchao, Zhang Haidong, Men Wenhui, Zhang Sunan,Wang Ruimei, Huang Shuiwen, Wu Jilian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posit Xishimen iron ore, ore type and genesi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appropriate reference for future mining operations.
Key words: Xishimen Iron Ore; deposit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iner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