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是初中階段開設的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學科,在長久以來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一直沒有受到教育者足夠的重視,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積極性不高,間接導致了學生語文成績的不理想。所以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采取切實有效的教學手段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將學生的課堂活力煥發(fā)出來,以此為基礎來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和語文綜合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積極性;課堂活力
一、革新教學理念,激發(fā)學生的課堂積極性
長久以來,由于教學過程中過分緊密地安排課堂內(nèi)容,導致學生只能一味地接受,反而降低了教學效率,無法達到教學目標。這主要是因為在這個過程中,隨著課堂內(nèi)容的豐富,學生參與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少,學生的課堂積極性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消失,這種外在的學習方式雖然在短期之內(nèi)能夠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長此下去學生成績和能力的提高必定會陷入僵持的階段。因此,為了有效突破這一僵持階段,讓學生能夠自行打破這一瓶頸①,教師應該從教學理念上進行反思,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留出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首先能夠參與進來,這樣學生的積極性才能逐漸被調(diào)動起來。
例如,在學習《海燕》這篇文章時,在講解時代背景和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以“暴風雨來臨之前海燕的行動”為討論點,給學生體驗文本的時間和空間,這樣更易于學生把握文本的中心,讓學生的情感與作者所歌頌的英雄形象“海燕”形成共鳴,從而準確地把握這首散文詩呼喚革命的戰(zhàn)斗基調(diào)。
二、豐富教學手段,喚起課堂活力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很強的學科,但同時也是較為沉悶的一門學科,在過往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只是一味地聽講、記憶、理解,這個煩悶的過程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而同時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的情感和感受又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和關注,這更導致了學生厭惡情緒的滋長。因此,為了切實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應該摒棄以往單純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運用多樣性的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高度的課堂活力。這樣學生的思維會處于一個非?;钴S的狀態(tài),對于知識內(nèi)容的記憶和理解能力都較一般時候有非常顯著的提高。例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分組合作學習、討論式學習、任務驅動式學習等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始終保持一種高度的學習熱情。
總而言之,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這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更好地將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出來,將潛在動力挖掘出來,煥發(fā)課堂活力,同時自主學習能力還是學生未來發(fā)展必備的素質之一。
參考文獻:
李粉葉.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3(26).
作者簡介:奚發(fā)倫,男,1978年1月出生,學歷:大學本科,就職于云南省大理州祥云縣劉廠中學,研究方向:語文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