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師生互動理論是當前普遍被重視和提倡的一種教學理論。師生互動是每一科課堂教學都具有的特點。眾所周知,現(xiàn)代教學理論越來越要求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注重心理素質(zhì)的發(fā)展和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的職務績效評估必不可少的一項就是師生互動。然而,我們不難看到我們的教師在當前的教學中暴露出種種問題,對什么是師生互動理解的不夠透徹;導致師生互動實踐在課堂教學展開的同時也存在著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對師生互動做了淺要的分析。
【關(guān)鍵詞】師生互動;課堂教學;教學方法;教學理念
當前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是多方面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多年的應試教育,造成了學生只注重考分,不會用所學的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針對上述提出的問題,我們需要對師生互動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那到底什么是“師生互動”呢?作為一種特殊的人際交往,師生互動的目的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思維起來,不僅要讓他們“在思維”更要讓他們“會思維”。認知心理學指出,有問必答,有求必應,有時是積極思維的表現(xiàn),有時不一定是積極思維的表現(xiàn)[1]。由此可見,師生互動并不僅僅是一種教學形式其實質(zhì)是教學原則和教學思想的體現(xiàn)。本文主要從師生互動的內(nèi)涵,外部特征、優(yōu)點來說明這個問題。
一、師生互動的內(nèi)涵
師生互動教學理念要求改變課堂教學中教師絕對權(quán)威的主導地位,倡導師生平等、合作、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師生在知識、情感、思想、精神等方面的相互交融中實現(xiàn)教學相長的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它的本質(zhì)是平等與相互尊重。它使學生由單一知識教育向綜合素質(zhì)教育轉(zhuǎn)變[2]?;邮浇虒W理念的內(nèi)涵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1.信息互動是基礎
傳統(tǒng)教學理念注重教師向?qū)W生傳授知識及掌握知識的方法,并以此作為課堂教學的核心,強調(diào)教師傳道、學生學習。互動式教學理念把知識作為課堂師生交流的基礎,它強調(diào)師生進行知識交流時的平等地位以及探討知識后在思想和精神層次上的升華。學生既是學習者也是反饋者,教師既是傳道者,也是受動者。一方面,學生作為學習者,接受教師在內(nèi)容、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引導;學生作為反饋者,可以主動對知識提出挑戰(zhàn)和質(zhì)疑;另一方面,教師作為傳道者,認真儲備知識,滿足學生求知欲;教師作為受動者,要尊重學生獨立思考的求知欲望,要尊重學生獨立思考的權(quán)利,善于教學相長。
2.情感互動是動力
教育,以育人為先。教學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活動。教師不能僅僅作為傳播知識的機器,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個體。在課堂教學中,更是學生的長輩和朋友。教師關(guān)心、愛護、尊重學生,理解學生,正確地認識和了解學生,這能促進學生尊師意識和親師情感的形成和發(fā)展,這樣教師會被學生接受,教師的教學活動就會更好的開展,就會取得良好的效果。學生的尊師、親師反過來進一步激勵教師工作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3.思想互動是核心
互動式教學理念認為知識交流只是課堂教學的最基本的要求,思想交流才是課堂的核心與本質(zhì)。知識會成為主宰人思想的工具,思想成為衡量一個人知識淵博和成熟與否的尺度。師生在課堂中的知識交流最終會引發(fā)雙方思想的接觸、撞擊甚至是迸發(fā),在課堂中分享他人的思想是促進個人思想快速成長的最好途徑。
4.精神互動是最高境界
師生交流的最高境界是教師和學生在課堂知識交流中達成精神的共鳴。它追求師生間平等,互相接納,互相合作,互相包容,甚至共同分享??梢娫谡n堂交流中精神方面的互動影響著師生雙方的生活、學習、工作,是師生共同的追求。
二、師生互動的外部表征
師生互動具有如下三個突出的表征:
1.在知識傳輸方面表現(xiàn)為教師的善教與學生的樂學
師生互動以教授知識為中介,在知識傳授過程中,因教師和學生角色不同導致師生表現(xiàn)亦有區(qū)別。教師是教授知識的人,承擔著對知識經(jīng)驗篩選、加工、整理然后以學生能夠理解、接受、便于掌握的方法傳授給學生的職責。由于教學設計、教學決策與技能本身帶有極大的智力創(chuàng)造成分,所以,非常需要教師發(fā)揮主動施教、愿意施教的熱情與自覺性,需要教師拋棄那種機械單調(diào)、枯燥乏味的教學方式。這對于樂教而且善教的教師來說是很簡單且正常的事情。當然,知識的傳授不是單向的,它還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強調(diào)學生主體作用的體現(xiàn)。由于參與活動和動手操作易于引起學生求學的樂趣和探索的熱情,所以尋求知識的活動化、游戲化,為學生營造自由、寬松、溫馨、和諧的學習氛圍也是非常必要的。當學生出現(xiàn)了樂學的熱情時,說明其精力已真正投入到了教育過程中。應當指出,作為師生互動的顯著表征,教師的善教和學生的樂學是密不可分的,這種配合關(guān)系通常表現(xiàn)為:
(1)相互關(guān)心——師生都十分愿意自己受對方的重視;
(2)獨立自主——不依附于對方并允許各自展示獨特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
(3)坦誠相待——雙方友好誠實從不設法欺騙對方;
(4)彼此適應——一方需求的滿足順應另一方的需求,而且有利于維護并促成其滿足;
當出現(xiàn)這樣的外部表征時,師生互動才稱得上是有益的互動。
2.在實習操作方面體現(xiàn)為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創(chuàng)新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不僅是教育內(nèi)容的設計者、執(zhí)行者,亦是學生學習、實習以及活動的組織者、管理者,還是一個積極的參加者、學習者,更是一個細心全面的指導者。其中,教師指導學生能否形成操作技能是一個非常關(guān)鍵的問題。不管是對學生的集體活動還是個體的自由活動,教師都應是一個具體的指導者。表現(xiàn)在實際的教育活動中,通常是教師動口、學生動手,教師展示操作方法,學生在模仿教師基礎上一次次地操練,然后進入自主創(chuàng)新階段。
3.在組織管理上體現(xiàn)為教師的監(jiān)控與學生的自律
無論傳統(tǒng)教育還是現(xiàn)代教育,都非常強調(diào)組織管理對于教育效能的影響。赫爾巴特早就鄭重指出:如果不堅定而溫和地抓住管理的韁繩,任何功課的教學都是不可能的。只注重教育而不注意兒童不守秩序的行為,就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3]。實驗也得出結(jié)論:在教師從事的一切任務中,沒有比管理技巧更為重要的了[4]。心理學家詹金斯等人的研究結(jié)果顯示:教師具有的管理行為居第三位,而教師的知識能力是第七位[5]。所有這些,足以說明管理對于教育的重要性。相對于成人,學生很容易受教師權(quán)威的影響。所以,教師必須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教育,并實施有效的監(jiān)督和控制。
三、師生互動的優(yōu)點
上面我們對師生互動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我們?yōu)槭裁磳λ魅绱舜笃碌慕榻B?這樣的教學究竟有哪些優(yōu)點呢?接著我們就對這方面的問題作一下探究。
現(xiàn)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是由教師、學生和教材三種基本因素相互作用所構(gòu)成的一個動態(tài)的統(tǒng)一過程[6]。這個過程中,既有教師的教學活動,又有學生的學習活動。課堂教學是一種師生之間的交互活動,教與學的目的是一致的。與一般的交往相比,師生互動具有多種有利于課堂教學質(zhì)量提高的特點。
1.師生互動式教學方式可以營造民主、和諧、濃厚的課堂氛圍。
“互動”促使師生的角色都發(fā)生了變化。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他們拋開教參所限制的條條框框,摘下了師道尊嚴、神圣不可侵犯的嚴肅面具,俯下身子,平等地參與學生的研究。成為發(fā)掘資源的向?qū)?、尋求真知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學生也不再是無奈的聽眾、教師的配角,而是地位相同、人格相等的對話者、學習的伙伴。師生形成了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在民主、和諧的教學情境中,敞開心扉,平等交往,達到互動互學的目的。在對話、討論、質(zhì)疑、表演、誦讀、辯答等活動中,各抒己見,既可認同,亦可爭辯,共同體驗著學習的快樂,感受著生命成長的意義,享受著自我實現(xiàn)的滿足,創(chuàng)造出激情飛揚精彩紛呈的課堂。
2.師生互動有助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現(xiàn)代教學論認為,教學活動是師生交互作用的雙邊活動,教學成效的取得不是單單看教師教了多少、教得如何,還應看學生接受了多少、理解了多少、學得如何,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也不僅僅是看教師教得如何投入,還應看學生學得是否主動、積極。而師生課堂教學交往就有助于滿足學生的表現(xiàn)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表現(xiàn)自我是學生得以發(fā)展的一條途徑。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缺乏主動表現(xiàn),總是被動聽講,造成了片面發(fā)展。通過師生教學交往,學生可以獲得主動表現(xiàn)的機會,調(diào)動學習熱情,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學生擁有了學習的主動權(quán),由“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成為課堂的主人。
3.師生互動有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人都有得到他人的尊重、信任、認可的需要。師生課堂教學交往就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尋求滿足這種需要的狀態(tài)。實踐證明,學生在交往中可以通過對方的表情、動作、言語等給自己帶來愉快的情緒體驗。一個學生如果經(jīng)常與老師、同學交流信息,那么,他既可以從中體驗到友誼與支持、贊美與快樂,密切與老師、同學的關(guān)系,也可以通過信息交流擴大知識面,開闊胸懷。相反,如果一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消極被動,從不參與交往活動,不回答老師的問題,不參與同學的討論,那么,他在教學活動中就是孤獨的、抑郁的、恐懼的,嚴重的學生還會對人產(chǎn)生懷疑、敵對,甚至攻擊性行為。良好的師生互動關(guān)系具有愛生尊師、教學相長等特點。師生心意相通,互幫互學,投入了熱情,教師和學生的思想感情在互動中彼此交融??梢姡n堂師生互動有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1]楊心德.中學課堂教學管理心理[M].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3:346-353.
[2]江建.什么是真正的師生互動[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19.
[3]張煥庭.西方資產(chǎn)階級教育論著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267-268.
[4]M.A.美.班尼等.教育社會心理學[M].云南教育出版社,1986:157.
[5]傅道春.教師組織行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55.
[6]劉克蘭.現(xiàn)代教學論[M].西南師大出版社,1993(9):107.
作者簡介:李蘭(1987—),女,河南信陽人,學士,商丘技師學院電氣系助理講師,長期從事德育、心理學課程教學與研究,并擔任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