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影露
摘要:顏真卿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書法家,尤其是他的楷書,后人把他列為楷書四大家之一。筆者在本文重點是談談他的書學地位的轉變。顏真卿是一代名臣,在“安史之亂”之前,他的書學地位并不樂觀,可以說他只是一名二流書法家。“安史之亂”之后他一舉成名,這與他的人品是分不開的。正因為如此,他在宋代的書學地位更上一層,在慶歷士人時,歐陽修提出來書法思想史上一個重要內容,即“知人論書”。他認為顏真卿書法是否受到世人喜歡的關鍵原因是“其人之賢”?!昂髴c歷”士人對顏真卿書法的看法是最重要的,也是真正改變文人對顏真卿的看法的。
關鍵詞:顏真卿;瑯琊家訓;書學地位
“字如其人”。書法也和其他藝術一樣,是創(chuàng)作者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它不但物化了客觀事物的形象和美,而且也物化了這種形象和美所喚起的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審美感受。因此,人們在觀賞書法作品的時候,總是很自然地與書法家的人品結合起來。
(一)顏真卿簡介和書法師從:
顏真卿,字清臣,漢族,唐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祖籍唐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中國唐代書法家。他創(chuàng)立的“顏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并稱“楷書四大家”,和柳公權并稱:“顏筋柳骨”。顏真卿出生于世代儒學之家, 家學淵博。顏真卿初學褚遂良,后師從張旭。他的書法氣勢磅礴, 端莊雄渾, 有唐代盛世的氣象,開開創(chuàng)了一代雄健書風。顏書大大加強了腕力的作用,又巧妙地運用藏鋒和中鋒, 寫出的筆畫強勁有力。在筆法上的另一特征是橫輕豎重, 使每個字都具有厚度, 給人以某種浮雕感。在結構上,顏書改變了欲側的結構, 而用較為端平的筆畫, 左右基本對稱, 字字都以正面的形象示人, 因而具有莊重正大的氣度。在布局上,顏書的行與行、字與字之間大都比較緊密,字里行間洋溢著充沛的氣勢。在墨法上,顏書運墨卻蒼潤兼施, 行草更兼有渴筆, 很能表達質樸而豪邁的氣概。所以顏真卿的書法突破了初唐書法的規(guī)范, 融合古法而創(chuàng)有新意, 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顏真卿的書法藝術特色:真書雄秀端莊,結子由初唐的瘦長變?yōu)榉叫危街幸妶A,具有向心力,用筆渾厚強勁。善用中鋒筆法,饒有筋骨,亦有鋒芒。他的主要作品有,《東方畫贊碑》、成熟期作品《中興頌》、真書墨跡有《自書告身》、他的行草書《祭侄文稿》。
(二)瑯琊顏氏家族,以及對顏真卿的人格作風的影響
顏真卿的家學淵源,對顏真卿的為人,處事的影響。顏真卿出自瑯琊顏氏。雖然從顏盛至顏含在孝悌里僅居四世,但從顏敫至顏默的任官及影響來看,瑯琊顏氏應是北方較有名望的士族了。顏含是顏真卿十三世祖,他是瑯琊顏氏南方的始祖。家門興旺,人才輩出,在政治上、文化上出現(xiàn)了不少較有影響的人物?,樼痤伿霞绎L素以儒雅傳家,不以流俗,注重學以養(yǎng)德、以德馭學。所以形成了好學尚德,仁孝忠節(jié),節(jié)儉持家,安貧樂道的家風。
(三)坎坷的政治命運
顏真卿一生政治命運坎坷,這與他的性格有關,與家族信仰有很大的聯(lián)系?,樼痤伿霞易逯厝鍖W崇德行,這與當時的政治情況有沖突。仁孝忠貞是瑯琊顏氏家族家風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當時時代風尚與顏氏家族忠貞之家風的矛盾可以看出,“忠”不是瑯琊顏氏家族所說的那種“從一而終”。漢末至魏晉時期,天下變亂,社會動蕩不安,社會思潮也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儒學地位衰退。玄學逐漸興起,社會上對忠節(jié)觀念漸趨動搖。顏之推說:“古之學者為己,以補不足也;今之學者為人,但能說之也。古之學者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學者為己,修身以求進也。”這可以看出魏晉南北朝以來,家傳儒學者的眼光和境界,要比先秦兩漢時低得多。那么,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瑯琊顏氏沒有與時推遷,而是獨守家族仁孝中義之家風。其實忠貞死節(jié)之舉并不被士族家族看重,從某種程度上說以不合時宜,而顏真卿具備這種性格,決定了他悲劇性的政治命運。
(四)顏真卿的書學地位:
顏真卿在唐代的書學地位,我們可以知道顏真卿在整個唐代的書學地位并不穩(wěn)定,從社會一般接受程度來看,顏真卿在當時是一個二流書法家。因此,《舊唐書》對顏真卿書藝的輕描淡寫是與當時顏真卿被社會認可的程度相一致。研究顏真卿在唐朝的書學地位可以以“安史之亂”為分水嶺,在“安史之亂”前顏真卿的書學地位并不怎么樣,徐浩和顏真卿是生活在同時代的人,徐浩是當時最高統(tǒng)治者的御用書家,這與當時46歲還名不經(jīng)傳的顏真卿形成鮮明對比?!皶匀速F”用在顏真卿身上甚是貼切。晚唐時,顏真卿已擠入名家行列,但從當時人們行文的習慣來看,徐、顏并稱時,顏真卿的地位仍沒有超過徐浩。
顏真卿在宋代的書學地位,“《淳化閣帖》何以排斥顏真卿”本身就是一個可疑的命題,把它煞有介事地當作“千古疑案”來試著加以破解,更是風馬牛不相及。從而我們可以看見顏真卿在宋初一直到后慶歷士人地位的上升,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看:其一,顏真卿的書法被北宋士人逐漸納入審美視野,是與其高尚的人格聯(lián)系在一起的。其二,王質、韓琦、歐陽修、梅堯臣、宋敏求,還有那個不知名字的沈姓編輯人,都是生活在慶歷之際,是他們通過文集整理、詩文酬唱、出版增補本《淳化閣帖》等方式,進一步擴大了顏真卿及其書法的影響,這也是顏真卿書法傳播史上的重要時期。在慶歷士人時,歐陽修提出來書法思想史上一個重要內容,即“知人論書”。他認為顏真卿書法是否受到世人喜歡的關鍵原因是“其人之賢”?!昂髴c歷”士人對顏真卿書法的看法是最重要的,也是真正改變文人對顏真卿的看法的?!昂髴c歷”士人就是蘇軾一代。這時期藝術的追求與品評逐漸成為士人精神生活的主要構成部分。在我看來也是因為顏真卿是一代名臣,忠臣的原因。
參考文獻:
[1]張傳旭 杜浩[A]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 2008《反差與誤解——顏真卿唐代書學地位的真實狀況》
[2]李強[A]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藝術百家 2008 《<淳化閣帖>排斥顏真卿了嗎》
[3]張小自 南京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7《顏真卿坎坷政治命運探析》
[4]趙進之[A] 承德民族師專學報 1994《略談顏真卿的書法藝術》
[5]桂定仁[A] 文史天地 2006 《寧死不屈的顏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