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壇壇 劉麗麗 郝孟偉
【摘要】靜脈留置針又稱套管針,因其具有減少重復靜脈穿刺、減輕病人痛苦,提高護理工作效率等優(yōu)點,自1958年問世以來,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得到推廣,近年在我國臨床也應用廣泛,靜脈留置針在兒科病房的應用越來越普遍,不僅僅用于輸液,還用于采血、換血等治療。
【關鍵詞】腋靜脈 留置針 新生兒 應用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504-02
一穿刺血管的選擇及操作
靜脈留置針穿刺血管一般選擇相對粗直、有彈性、血流豐富、無靜脈瓣、避開關節(jié)易于固定的血管,新生兒一般選擇頭皮靜脈,包括額上靜脈、顳淺靜脈,耳后靜脈。吳香琴[1]報道顳淺靜脈、額淺靜脈位置表淺,較固定,直徑相對其他靜脈為粗,為首選留置的靜脈,而額正中靜脈逆行進針效果較好,滑車靜脈雖清楚直觀,但組織疏松,深淺不易掌握,應作為次選的血管。但對于不同疾病患兒應具體對待,趙京雷等[2]報道150例早產(chǎn)兒、極低出生體重兒選用腋靜脈作為留置針效果明顯優(yōu)于選用頭皮靜脈或四肢淺靜脈。而崔秀云等[3]則選用頭皮靜脈、橈動脈對14例高膽紅素血癥等患兒進行換血療法,達到了理想的治療效果,留置時間為72-96 h,認為橈動脈較表淺易操作,損傷性小,但新生兒橈動脈細,不易捫清,要求操作者必須熟練掌握其解剖特點及操作技術要領。另有文獻[4]報道,對于顱內(nèi)出血的新生兒,由于需要保持安靜,盡量不要搬動患兒,應避免頭皮穿刺,而選擇四肢靜脈完成留置。另外,對于嚴重脫水、外周靜脈不明顯或不充盈的新生兒宜作頸外靜脈穿刺,對于需要反復抽取血標本監(jiān)測血氣分析者,建議頭皮動脈留置套管針[5,6],這樣既不影響取血結果,還可大大提高護理工作效率??傊瑢τ陟o脈選用的原則是選用淺表易見、粗直、彈性好、不易滑動、易于固定的血管,血管的可見長度至少有留置針的1/2長,同時還要考慮到患兒的疾病特點。
新生兒留置針的操作方法臨床上應根據(jù)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依患兒的病種與病情選擇適合的穿刺部位與改進操作方法,一般疾病的操作技術如下[7]:患兒仰臥或側臥位,先將局部毛發(fā)剃凈,并用肥皂水洗干凈,常規(guī)消毒后操作者用左手拇指、示指繃緊局部皮膚以固定靜脈兩端,右手持針,在靜脈上方15-30度進針,進針速度要慢,見回血腔有回血,降低穿刺角度,將穿刺針順靜脈走行推進少許,以保證外套管也在靜脈內(nèi),邊送套管邊退針芯,根據(jù)血管的長度盡可能把外套管送入血管中,以防滑脫。如選擇腋靜脈穿刺,其操作方法如下:將患兒置于開放式搶救臺上,將一側手臂輕輕拉直背伸,腋窩呈水平暴露,不用止血帶,左手拇指及其余四指輕握該側三角肌下緣使腋窩處皮膚繃緊,腋靜脈下方0.5-1 cm處進針,見回血后將留置針的針芯拔出,軟管輕輕送入用3M透明敷貼固定,手臂恢復自然位置。
二留置針的留置時間
留置針的留置時間文獻報道不一,黃旺金[8]認為無特殊情況一般為一周,最長不超過8天。而留置時間的長短與穿刺血管、患兒大小、封管液差異、有無穿刺并發(fā)癥等都有一定的關系。姜玲等[9]觀察49例新生兒腋靜脈留置針應用情況后發(fā)現(xiàn),留置時間最短為3天,超過10天的有7例,其中4例最長達14天,且全部患兒均無不明原因及白細胞升高現(xiàn)象,對4例留置長達14天的患兒進行血細胞培養(yǎng)和拔出的留置針軟芯細菌培養(yǎng)均為陰性,效果較好。張海先等[10]觀察不同穿刺部位留置效果情況顯示,頭穿刺組、腳穿刺組和手穿刺組留置時間雖無顯著性差異,但各組留置針留置時間腳穿刺組>手穿刺組>頭穿刺組。而王慧等[11]觀察60例腋靜脈留置針情況,并與60例采用頭皮靜脈、四肢淺靜脈穿刺留置作對比,結果顯示腋靜脈留置時間明顯長于頭皮靜脈、四肢淺靜脈,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也明顯低于對照組。劉少群[12]觀察0-13歲患兒應用靜脈留置針情況,結果顯示留置針留置時間新生兒組(3-7天)及6-13歲(4-7天)組長于1個月-2歲組(1-2天)和3-5歲組(2-3天)。魏菊英等[13]觀察120例新生兒不同封管方法對留置時間的影響,結果表明采用3 ml肝素液封管留置針的留置時間明顯長于采用2 ml肝素液封管,而且同樣為3 ml肝素液封管,只將針頭斜面進入套管針內(nèi)均勻推入3 ml肝素溶液,不會引起負壓封管,留置時間可以延長。劉麗平[14]觀察398例新生兒靜脈留置針情況后認為,影響新生兒留置針留置時間的原因包括以下點:穿刺部位滲漏、腫脹;局部紅腫、輕度靜脈炎;患兒自行抓脫;出汗、沐浴致敷貼的黏性降低自行脫落;堵管;敷貼過敏等。也有學者[15]認為影響病兒留置針保留時間長短與輸入的藥物性質(zhì)、患兒疾病、選擇血管、病兒自身情況、固定方式及封管技術等有關。因此,留置針的留置時間應根據(jù)患兒的具體情況而定,如穿刺部位無紅腫、靜脈炎、堵管,患兒可耐受,可適當延長置管時間。
三 處理方法及對策
3.1 靜脈留置針的穿刺技術起初難度很大,無菌要求嚴格。因此,護士應熟練掌握普通靜脈穿刺,合理選擇粗、直、彈性好的血管。穿刺前松動針芯,穿刺成功后退出針芯時,速度不宜過快,用力不可過猛,以防套管針隨針芯一起滑出血管外。
3.2 留置針穿刺成功后應合理固定 3M敷貼應均勻粘貼在針翼兩側,局部保持干燥,用長膠布固定好針尾,對于煩躁好動的患兒需加強看護,尤其是在藍光箱中未穿衣服的新生兒,可帶上手套和腳套,使其不會在哭鬧中抓脫留置針。
3.3 輸液完畢后即使封管,封管液要足量3~5 ml,推注速度要慢,封管時邊推邊退針并慢慢拔出注射針頭,使血管壓力和留置針趨于平衡,封管液充滿整個導管腔內(nèi),防止回血現(xiàn)象,避免堵管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靜脈留置針可減輕患兒多穿刺的痛苦,保護血管。又可降低護士反復穿刺的心理壓力,提高工作效率,因而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而以上提到的問題在臨床應用中直接影響靜脈留置針使用的成功率及并發(fā)癥的預防。因此,在靜脈留置針的應用中除了要提高護士的操作水平外,還應加強無菌觀念,加強護士的責任心,培養(yǎng)護士處理問題的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套管針在留置中的成功率,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湯文決,張旦紅.兒童淺靜脈留置時間與效果分析.實用護理雜志,2004,20(7A):42.
[2] 孔秋寒.小兒靜脈留置針臨床應用的問題及護理.齊魯護理雜志,2003,9(4):3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