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衛(wèi)
(江蘇省海門市三星初級中學,江蘇 海門 226112)
物理實驗復習課既不是對原有實驗的重復操作,也不是純實驗題的簡單筆試,應該是物理知識脈絡得以生發(fā)、延續(xù)的增長點.能否處理好物理實驗復習課,最終將影響物理實驗在物理學科中的權重地位.
蘇教版物理教材呈現出的探究實驗,通常圖文并茂,具有觀賞性,指導性,啟智性,實踐性,常給學生賞心悅目的視覺沖擊及躍躍欲試的動手沖動.如果我們留意一下,就會驚奇地發(fā)現,書本內有些實驗圖文似曾相識,但探究的功能卻大相徑庭.如果教師在物理實驗復習課中,把它們加以整理、區(qū)分、歸納,學生就能走出“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困境,使前后孤立的知識連貫起來,從而達到整體把握知識和鞏固知識的目的.這樣不僅能體現物理學科特點,而且起到“以一當十”的復習效果.現以蘇教版物理教材為例,以初中物理各知識板塊為切入點,以活動單為整合平臺,談談如何挖掘教材資源,尋找實驗相似點,有效實施物理實驗復習課的整合策略.
力學是整個初中物理的重要板塊,所涉內容:力、力與運動的關系、機械功與機械能等.力學實驗常常借助實驗器材,如:斜面、木塊、小球、小車等進行實驗探究.筆者對力學板塊諸多實驗進行了一下比對,發(fā)現在實驗環(huán)節(jié)、所用器材、探究方法上存在較多相似點,例如“探究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與“探究牛頓第一定律”兩實驗,教師在復習中可進行如下整合.
活動單1:“探究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活動,所需器材:斜面、木塊、小球,如圖1所示.
圖1
問題:(1)圖1甲、乙2組實驗中采用的方法有哪些?(2)乙圖中讓不同質量的2個小球從同一高度滾下的目的是什么?(3)要探究動能與物體運動速度的關系應選用哪張圖,選擇的理由是什么?要探究動能與物體質量的關系應選用哪張圖,選擇的理由是什么?(4)甲、乙2組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什么?
活動單2:增減實驗器材,設計實驗探究牛頓第一定律,并請學生畫出草圖(答案附圖2).
圖2
問題:(1)實驗中采用的方法有哪些?(2)小球在哪個物體表面滾動的距離最遠,為什么?(3)本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什么?
實驗拓展:(1)利用活動單1上的器材,能否設計實驗探究重力勢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依據是什么?(2)實驗中采用的方法有哪些?(3)要探究重力勢能與物體的高度的關系應選用哪張圖,選擇的理由是什么?要探究重力勢能與物體質量的關系應選用哪張圖,選擇的理由是什么?(4)兩組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什么?
評價:對實驗拓展部分,教師只要稍加點撥學生就能想到:小球從斜面上滾下的過程,就是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的過程,研究影響動能的大小因素亦即研究影響重力勢能的大小因素.這樣替代了教材以“模擬打樁”的實驗來研究重力勢能的影響因素,給人以別開生面,耳目一新之感.通過以上相似實驗的整合、區(qū)分、歸納,使學生容易掌握力學板塊知識點間的聯系與差異;也使學生感悟到實驗所采用的方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推理法等在具體實驗背景下的運用;最終使實驗復習課變得簡單而充實.
熱學在整個初中物理中占據的比重較小,所涉內容:物態(tài)變化、微觀與宏觀、熱量、內能、熱機等.熱學實驗常需借助實驗器材,如:鐵架臺、酒精燈、溫度計、燒杯、玻璃棒等進行實驗探究.筆者對教材進行了一下統(tǒng)計,實驗探究中也存在較為相似的地方,如“探究比較水與沙子的吸熱能力(比熱容)”與“探究比較煤油與菜籽油的熱值”兩實驗,教師在實驗復習課中不妨進行如下整合:
活動單1:在“探究比較水與沙子的吸熱能力(比熱容)”的實驗活動中,所需器材:鐵架臺、溫度計、燒杯、酒精燈、秒表、沙子與水等,如圖3所示.
圖3
問題:(1)如何設計方案比較水與沙子的吸熱能力.(2)根據設計方案,畫出實驗表格.(3)為保證實驗結論的可靠,實驗時應控制2套裝置中相同的物理量有哪些?(4)分析數據,可得出哪些結論?
活動單2:利用上述器材,設計實驗“探究比較煤油與菜籽油的熱值”?并請學生畫出草圖(答案附圖4).
圖4
問題:(1)根據設計方案,畫出實驗表格.(2)為保證實驗結論的可靠,實驗時應控制兩套裝置中相同的物理量有哪些?(3)分析數據,可得出哪些結論?
評價:當然,活動單1實驗的設計方案可采取“相同時間比較上升的溫度”或“上升相同的溫度比較時間”都是可以的.通過兩圖的對比,目的在于使學生發(fā)現:控制的物理量將隨著研究對象的改變而改變.控制其他因素不變,通過改變被加熱物質(水、沙子)或被燃燒物質(煤油、菜籽油),巧妙地將物質的比熱容與熱值兩大知識聯系在一起,學生在復習原有知識的同時,“求同存異”地思想也得到了長足地發(fā)展.
電學也是整個初中物理的重要板塊,所涉內容:歐姆定律、電功與電熱、電功率等.電學實驗常常借助實驗器材,如電源、導線、小燈泡、電阻(電熱絲)、開關、電壓表、電流表等進行實驗探究.筆者對教材進行了一下比對,發(fā)現完全相同的電路,可以有不同的探究功能,如探究“歐姆定律”實驗所用的電路可以用作“伏安法測定值電阻”、“伏安法測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或者可以探究“實際功率與小燈泡亮度的關系”等.又如有些相似的電路進行一些改進,可以達到不同的探究目的,例如探究“通電導體產生的熱量與哪些因素有關”與探究“影響電流做功的因素”兩實驗,教師在實驗復習課中可進行如下整合.
活動單1:探究“通電導體產生的熱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所需器材有:學生電源、電熱絲(阻值不同)、等質量煤油、開關、電流表、溫度計、滑動變阻器等,如圖5所示.
圖5
問題:(1)上述實驗中采用的方法有哪些?(2)如何比較產生熱量的多少?(3)采用煤油代替水的原因?(4)要探究產生的熱量與電阻大小的關系,應觀察什么?如何操作?(5)要探究產生的熱量與電流大小的關系,應觀察什么?如何操作?(6)要探究產生的熱量與時間大小的關系,應觀察什么?如何操作?(7)本實驗得出的結論是什么?
實驗拓展:小明提議利用該裝置改做“比較水和煤油比熱容的大小”的實驗,則他們應將其中一燒瓶中的煤油換成質量、溫度均相等的水,并使甲、乙兩燒瓶中金屬絲的電阻水和煤油吸熱的多少是通過來反映的(選填“溫度計示數”或“加熱時間”);實驗發(fā)現水的溫度上升得慢,表明的比熱容比較小.
活動單2:增減實驗器材,設計實驗“影響電流做功的因素”.
(1)為了探究電功與電壓的關系,要保持電流相同,應將兩個不同阻值的電熱絲(串/并)聯連接成電路,來控制通過兩燈的電流(相等/不相等),并用一個開關來控制通電時間.請畫出實驗的電路圖(學生答案如圖6甲).閉合開關,觀察兩個溫度計和兩個電壓表的示數.
(2)為了探究電功與電流的關系,要保持電壓相同,將兩個不同阻值的電熱絲(串/并)聯連接成電路,來控制通過兩個不同阻值的電熱絲的電壓(相等/不相等),并用一個開關來控制.請畫出實驗的電路圖(學生答案如圖6乙).閉合開關,觀察兩個溫度計和兩個電流表的示數.
圖6
評價:在活動單2中,探究“影響電流做功的因素”的實驗,所用甲、乙兩段阻值不同的電阻絲替代了教材上所用“規(guī)格不同的兩個小燈泡”;實驗所用電熱絲加熱煤油,觀察溫度計示數變化的大小替代教材上通過“觀察燈泡亮暗程度”,這種利用轉換法反映電流做功大小的做法,較為學生理解、接受.運用控制變量法,從而有目的地增減實驗器材,設計出新的實驗探究電路,培養(yǎng)學生分析、設計電路的能力.通過活動單1、2的展示,將電功與電熱巧妙地聯系起來,學生在鞏固原有知識的同時,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磁學在整個初中物理所占比重較小,很多知識屬于常識性了解.磁學實驗常常借助的實驗器材,如:磁體、鐵芯、電源、導線(線圈)、小燈泡、電阻、開關、電壓表、電流表等進行實驗探究.筆者發(fā)現在介紹電動機與發(fā)電機的實驗裝置、實驗原理等時,學生分不清它們的差別,常常張冠李戴,錯誤率極高.教師不妨抓住電磁之間的內在聯系,在實驗復習課中進行如下整合:
活動單1:探究電磁聯系.
圖7
評價:從外部結構來觀察,較難區(qū)分電動機與發(fā)電機兩個不同的模型,細微的差別在于:發(fā)電機是消耗機械能轉化為電能,所以在電路中接上1只小燈泡,用來檢驗感應電流的產生情況;而電動機正好相反,消耗電能轉化為機械能,所以在電路中接上提供電能的電源裝置.通過把兩個實驗放在一起對比,使學生深刻了解電磁之間的聯系,即電能生磁,磁亦能生電.這樣生動的實驗整合相比空洞的說教,起到的復習效果肯定有效的多.
總之,物理實驗復習課的有效整合,不僅能夠梳理已學物理知識,還能發(fā)現物理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我們只有充分挖掘教材資源,通過實驗相似點的歸類、整合、拓展等教學手段的組合使用,才能最終擺脫物理實驗復習課僅僅是簡單記憶和書面考核的局面,還物理實驗復習課的本來面目.作為物理實驗的輔助,物理實驗復習課應該上得風生水起,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