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洋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4)10-000-02
摘 要 教學交往是高校體育教師與學生展開教學的基本形式之一。文章運用文獻資料、實地考察等方法深刻剖析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缺失的成因,并進一步提出形成良好教學交往的建構方案。
關鍵詞 高校 體育教學 教學交往
一、教學交往的內(nèi)涵解讀
交往是人類存在的基本形式,是人類的一種基本需要。教學交往是交往存在于教學中的一種特殊形式。教學交往的內(nèi)涵包含以下幾方面:(一)教學交往是實現(xiàn)教學的基本形式;(二)教學交往在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三)教學交往為教學任務和內(nèi)容服務;(四)教學交往的內(nèi)容既包括知識和技能,同時也傳遞情感、品質(zhì)、人生觀、價值觀等信息。
二、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缺失的表現(xiàn)形式
在目前許多高校中,由于體育教師的教學思想相對落后、教學技能較為較單一、教學內(nèi)容比較簡單等原因的影響,致使高校體育教師在與學生教學互動的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方面:
(一)一對多的教學形式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學校教育已經(jīng)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進行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嘗試和改革。然而學校教育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有待解決,其中“一對多”的交往方式,會在某種程度上阻礙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學交往,尤其是有的班級嚴重超員的情況下,教師和部分學生之間的交往甚至消失。這樣長此以往,教學質(zhì)量就會下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也會步入僵局。
(二)情感交流的缺失
情感與人與人之間交往有著密切的關系,它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基礎,有了情感交流事情的實施才會具有人性化。要想順應學生的興趣發(fā)展,現(xiàn)在的體育教學就要實施改革與創(chuàng)新,要向多元化和具體化發(fā)展。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之中,人性之間的交往對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的溝通有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中國的部分學校中,原本是歡樂祥和的課堂,卻被死氣沉沉所替代,學生對于體育課一點興趣都沒有,致使一些學生出現(xiàn)逃課現(xiàn)象。在此種情形下,假如老師還不實施改革,這樣到最后師生之間的關系就會愈來愈淡化,以至于形成老師為上課而上課、學生為考試而聽課的尷尬局面。
(三)直接交往被間接交往所取代
直接交往,也就是人和人之間面對面實施感情豐富的交流。在交流的時候不僅僅有神情的交流,還有肢體之間的交流,直接交往可以充分的體現(xiàn)出交往者之間的友誼,同時對于交往者之間的關系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間接交往,就是在特定的場合、不用心的交流。此種交流主要特點是雖然交流雙方都在現(xiàn)場,然而雙方在交流的時候,缺少神情之間的交往。此外還存在一種形式的師生之間的交往,就是“無政府”情況下放任,此種師生之間的交往會使得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變得疏遠,促使一些性格相近的學生聚到一起,構成了一種“拉幫結伙”的現(xiàn)象。而如果老師對于此種現(xiàn)象實施冷處理的方法,就會對師生之間的交往極其不利。
與此同時老師對學生太嚴苛的交往方法也不正確。假如學生犯錯誤的時候,老師太嚴苛的懲罰學生,這樣學生就會對老師產(chǎn)生懼怕心理,從而造成學生看見老師就緊張,在這種情況下上課,極其不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更有甚者一說到嚴厲的老師,學生就會“色變”,這樣也會造成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就會減少。
三、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缺失的成因分析
目前許多高校的教學制度還深受傳統(tǒng)教學形式的制約,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老師在體育課堂上占主要地位,從而制約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校的體育教學形式主要停留在教師的講解示范,以及學生的聽解練習上,而教師與學生之間一對一的交流少之甚少。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的體現(xiàn)了其“傳播知識技能”的職能,卻忽視了情感交流的需要。長久下去,學生在課堂上就會越來越被動,只是生硬的聽講觀察,然后模仿練習,卻缺乏了與教師的課堂互動。在此種教學形式下,學生與教師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就會變得默然,互相之間就會疏遠,這些都是教學交往缺失的表現(xiàn)。
以下我們就從兩點具體分析體育交往缺失的成因:第一方面,深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制約,老師對于自身課堂主導者的地位認知越來越深,他們覺得只有老師的不斷感染,學生的專業(yè)素質(zhì)能力才會得到提升。所以,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老師越來越注重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和方式,完全不注重教學思想和方式的更新與轉變,這樣就使得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受到影響,極其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造成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沉默,使教學交往的正常開展收受到制約;第二方面,高校體育教學內(nèi)容側重于體育技能的鍛煉,學生對于自身體育素質(zhì)能力的提升,都是通過對專業(yè)技能和本領的學習來完成。此種教學方式致使學生過分追求老師的指導,導致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良好的溝通與交流,進而制約教學交往的正常實施。
四、高校體育教學中促進教學交往建立的方案
(一)高校體育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要確保其趨于藝術性、啟發(fā)性、互動性
教學改革之后教學理念更加重視學生的主體性與積極性。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學生實施自我思考、自我發(fā)展、自我創(chuàng)新、自我實踐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之中老師起到了引導的作用。所以,在高校體育教學交往的形成中,老師一定要注重教學方法與管理思想的創(chuàng)新,要確保教學方法趨于藝術性、啟發(fā)性、互動性,這樣可以有效的促進學生學習創(chuàng)新能力與學習積極性的形成,對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的形成有積極的作用。在教學的過程中使用互動教學法,對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有很好的效果,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提升,進而促進了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比如,使用老師和學生角色互換的教學方法,可以促進學生感知老師的責任,進而可以更好的實施教學交往活動。又如小組競賽教學方法的使用,把學生進行分組,之后依照規(guī)則與方法實施比賽,進而使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得到提升,為學生提供更多發(fā)表意見的機會,有助于教學交往的形成。
(二)高校體育老師要重視教學評價,給學生留有充足的自我評價空間
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當中,要想使教學交往的作用更好的發(fā)揮出來,教學評價具有重要的作用。老師對于教學評價可從兩方面把握:也就是教師評價和學生的自我評價。在教學交往的過程當中老師的主要任務是,針對學生的言談舉止、思想觀念、態(tài)度與學習方法實施評價,針對學生某些方面的不足給出促進其改正的意見。學生也可以經(jīng)過與老師的交流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進而對老師提出恰當?shù)慕ㄗh,以實現(xiàn)學習體育知識技能的目的,老師也可以通過教學反思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從而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
(三)高校體育教師要注重自身素質(zhì)的提升,引導學生實施教學交往
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要想使教學交往更好的開展,教師一定要注重自身素質(zhì)的提升,包含自身的專業(yè)素質(zhì)能力,和先進的教學方法掌握的能力等。如果體育教師不能夠準確的掌握相應的專業(yè)知識,這樣就不能很好的為學生講解知識、傳授技能,也就無法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體育老師的教學方法的使用直接影響學生的積極性,要運用先進教學理念和方法,這樣才會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總體來說,高校體育教學中一定要注重情感的發(fā)展,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與學生實施健康良好的教學交往,這樣才會促進學生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秦婕.新疆農(nóng)村小學隨班就讀殘疾學生體育教學的缺失與構建[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4).
[2] 范果.大學體育課堂人文環(huán)境的缺失與優(yōu)化路徑探索[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
[3] 許正勇.淺析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的缺失與建構[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