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強
“足球王國”巴西將本屆世界杯所用的足球命名為“Brazuca”,意為“桑巴榮耀”。用來比喻充滿民族自豪感的巴西人,包括大量在其他國家效力的巴西籍足球運動員,當然也包括那些為人類作出突出貢獻的巴西人。這其中,最為閃耀的當屬阿爾貝托·桑托斯·杜蒙。
作為一名充滿創(chuàng)意和激情的設計師和飛行家,桑托斯·杜蒙設計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可靈活操縱的飛艇,并將輕于空氣的航空器發(fā)展推向了巔峰。他也是在歐洲最早成功進行重于空氣的航空器飛行的人,還有太多的第一屬于他。當今天我們談起足球——巴西——航空的時候,忽略掉這個名字,巴西人會生氣的,因為他的探索精神和美好理想是巴西人除足球之外的另一個永遠的驕傲。
咖啡園里的夢想家
1883年,燦爛的陽光照耀著巴西圣保羅郊外的一片遼闊的莊園。“鴿子能飛!烏鴉能飛!”孩子們做游戲的聲音打破了這個擁有500萬棵咖啡樹莊園的寧靜。他們做游戲規(guī)則很簡單:一個人說出動物的名字,如果它能飛的話,其他小朋友就要立即舉手。而如果它不能飛,仍有人舉手的話,舉手的孩子就要受罰。
突然,其中一個小朋友喊到“人能飛!”,只見所有小朋友的眼光都聚集到了一個矮小瘦削的男孩兒身上,因為男孩兒聽到“人能飛”后,高高地舉起了他的小手。他又一次遭到了小伙伴們的嘲笑,而這個場景不知已重復了多少次。或許小伙伴們早已認為這個游戲最有趣的地方就在此刻了。
總是為“人能飛”而舉手的這個男孩兒就是杜蒙,這個咖啡園就是他的家。有關杜蒙的介紹總是有這樣一句話“他是巴西咖啡大王恩里克的兒子”。實際上,恩里克是個不折不扣的工程師,杜蒙對機械設計的鐘愛與父親有很大關系。從巴黎學成回國的恩里克接手了巴西的鐵路建設工程。工程完成后,功成名就的恩里克開始了咖啡種植生意。但是這種經營與其說是商業(yè)行為不如說是19世紀科技成果的大展示。為了運輸種植園內的咖啡果,恩里克在園內鋪設了近100千米的鐵路,購置了7臺火車頭。對咖啡豆的處理則盡量采用了機械作業(yè),大量的振動篩、傳送帶、烘干機等設備使杜蒙家的咖啡生產率遠遠高于其他莊園,給家族帶來大量財富的同時,也讓小杜蒙對機械產生了濃厚興趣。
7歲的小杜蒙已經可以駕駛蒸汽拖拉機運輸咖啡漿果了。一千多年前,埃塞俄比亞的牧羊人被吃了咖啡漿果而興奮不已的山羊吵得無法入睡而發(fā)現了咖啡這種飲料。第一次駕駛如此有力又復雜的機械的小杜蒙的興奮程度恐怕不會低于那些山羊吧。
同樣讓杜蒙興奮的,還有父親從巴黎帶回的滿滿一屋書籍,尤其是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10歲前,他已讀遍了凡爾納的所有作品。愛幻想的小杜蒙總是夢到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他駕駛飛船馳騁在遼闊的天空中。幸運的是,這個場景不僅出現在他童年日記里,也將會出現在20世紀初期世界各大報刊的頭條新聞中。巴西的這片種植園所引以為傲的產品,也不再是咖啡,而是飛天的夢想。
巴黎天空的統(tǒng)治者
1891年,60歲的恩里克從馬背上跌落,造成身體癱瘓。相信法國醫(yī)學的恩里克帶著18歲的杜蒙來到了巴黎。就診期間,他們父子倆參觀了剛建成兩年的埃菲爾鐵塔并接觸到了各種新發(fā)明。不幸,恩里克于次年去世。
懷揣著父親留下的50萬美元,還有一句“讓我們看看你是否能成長為一名男子漢”的遺言,杜蒙開始了在巴黎孤獨而勤奮的學習生活。5年,他幾乎把全部的時間都用在了對物理、化學、機械原理和電路技術這4門課程的學習上。唯一的課余活動就是駕駛汽車。1891年,杜蒙參觀標致汽車公司時,買下了該公司當年出產的僅有兩輛汽車中的一輛。雖然開車上街時常會引起人民的圍觀,可杜蒙并沒有任何炫耀之意。在他看來,能夠飛翔在巴黎上空才是真正讓人羨慕的事情。他甚至把自己住處的桌椅改造得特別高,只能通過梯子上下,以此來體驗未來人們在空中飛行器上生活的感受。
1898年,杜蒙設計的第一個載人氣球“巴西”號誕生了。這并不是世界上第一個輕于空氣的飛行器。在此之前一百多年,法國造紙商蒙戈菲爾兄弟的氣球已揚名世界?!鞍臀鳌碧柹踔敛皇堑谝粋€由巴西人制造出來的飛行器。1709年,巴西人巴塞洛繆·德·古斯芒成功進行了熱氣球的展示飛行。古斯芒的研究使他被宗教審判所判為異端,并下令通緝。而即使在杜蒙那個時代的法國,乘坐氣球飛行的人也要面臨很多猜忌。迫降在偏遠地區(qū)的氣球,通常會被認為是惡魔派來的使者而慘遭破壞。法國政府不得不印發(fā)大量的小冊子對氣球進行正面宣傳。而在巴黎城區(qū),載人氣球通常被用來進行雜技表演和收費觀光?!鞍臀鳌碧柺巧贁导兇鉃榱丝蒲心康亩ㄔ斓臍馇蛑唬?00多次起降為人們正確了解載人氣球做出了很大貢獻。
真正開啟劃時代意義的,是杜蒙在同一年設計的1號飛艇。杜蒙把一臺汽車上使用的3.5馬力的內燃機吊裝到了氣球下方。一臺隨時向外噴火花的發(fā)動機,與裝滿易燃易爆氫氣的氣球結合起來的設計實在是危險。有人力勸道:“如果您想自殺,何不干脆叼根點燃的雪茄坐到一堆炸藥上面呢?”
但這個身高1.65米,體重50多千克的瘦小男人,用一系列展示飛行和不斷改進證明了飛艇的實用性,更證明了他的膽量。那是一個以為科學獻身為榮的時代,科學成為了新的信仰。病毒疫苗的研發(fā)者以身試毒,只為驗證疫苗的有效性。研究X射線的科學家雖已患上嚴重的輻射病仍繼續(xù)進行射線試驗。而在天空之上,把內燃機與氫氣球組合起來構成可控飛艇的杜蒙,向世界表明航空領域也不乏為科學獻身的理想主義者。
1901年10月19日,杜蒙駕駛他的6號飛艇成功環(huán)繞了埃菲爾鐵塔,卻將12.5萬法郎的杜特生獎金分發(fā)給了平民。在沸騰的巴黎民眾歡呼聲中,杜蒙收到了鐵塔設計師當面的祝賀,更有儒勒·凡爾納發(fā)來的賀電。經歷了多次死里逃生之后的偉大成功,讓世界開始為航空而瘋狂。杜蒙幾乎僅憑他一個團隊的努力就讓飛艇在航空史上站穩(wěn)了腳跟。
而最能體現可操作性的是杜蒙的9號飛艇。在1903年的巴黎街頭,人們有時能看到杜蒙駕駛她以24千米/小時的速度飛行,并穩(wěn)穩(wěn)降落在餐廳前。15分鐘后,享用完咖啡或午餐的杜蒙又會登上飛艇,繼續(xù)飛行。在巴黎隨處可見馬糞,并隨時會發(fā)生堵塞的街道上空, 9號飛艇顯得那么輕盈和自由。
在重于空氣的飛行器方面,杜蒙也有著巨大的貢獻。他的14-bis飛機成為了首架在歐洲飛行的飛機。由于萊特兄弟的飛行沒有官方見證人在場,包括巴西人在內的很多人至今仍認為杜蒙才是真正的飛機發(fā)明者。不過,不管爭論的結果如何,杜蒙的飛機至少是最早借助自身動力起飛并擁有帶輪胎起落架的飛機。
偉大與真實
杜蒙對航空的孜孜追求并不是為了獲取商業(yè)利益。他沒有為自己在航空領域的任何發(fā)明申請專利。朋友們勸他為世界上第一架超輕型運動飛機“20號”申請專利,他說道:“我所有發(fā)明都是送給全人類的禮物,我寧愿最后窮困潦倒,也不愿人們?yōu)槭褂梦业陌l(fā)明飛向天空支付任何費用?!薄?0號”的圖紙在雜志上公開之后,僅巴黎的一家汽車制造廠就立即生產了300架。在美國的一些工廠,該機也被批量生產。他因打破飛行紀錄而獲得的巨額獎金也大多分給了他的工程師和慈善機構。
杜蒙從不走極端,而總是盡量尋找事物的平衡點。工程師父親從小就教育他破除迷信。當時法國人特別忌諱13這個數字,杜蒙則偏偏表現地特別喜好13。他送人的項鏈,必定是由13顆珠子穿成。1899年11月13日,被很多預言家認定為“世界末日”。杜蒙選擇在這一天試飛他的3號飛艇。不過,杜蒙的母親是一位虔誠的教徒。杜蒙本人也保留了一些神秘主義色彩。1901年8月8日,杜蒙駕駛5號飛艇挑戰(zhàn)Deutsch獎時,發(fā)生了一次嚴重事故。氫氣球爆炸的聲響震驚了數萬圍觀的巴黎市民,杜蒙本人則連同飛機吊掛在了一個旅館樓房高達80英尺的墻上。從此,8就成了杜蒙的忌諱。杜蒙設計的飛行器從“1號”到“20號”,其中就跳過了“8號”。
杜蒙在飛艇起飛前,從不說“再見”。在他標志性的高領襯衫的領子下面,藏著一只長筒襪,襪子的原主人萊特里爾夫人以運氣好而在整個歐洲聞名。如果身邊沒有放著他那頂巴拿馬帽子,他很難入睡。在進入一個房間的時候,必須是右腳先邁進去。這個說法在后來杜蒙設計的房子上得到了驗證。因為他把房子門前臺階的第一級和最后一級的左半部分去掉了。
別樣的浪漫
在杜蒙淳樸的對天空的崇拜中,從未認為航空只是少數精英才能參與的活動。1903年6月,他把一名姓波特的7歲男孩兒送上了9號飛艇,使其成為首次乘坐飛艇的孩子。還是在這個月, 19歲的漂亮女孩兒艾達·德·奧庫斯塔(Aida de Acosta)在經過短暫培訓后,開始了獨立駕駛9號飛艇的飛行。杜蒙用一根線將女孩兒的手腕和飛艇的緊急放氣閥門綁到一起,然后騎著一輛女式自行車緊緊跟在已經升空的飛艇后面。杜蒙揮舞著手帕指示艾達該如何進行操作。但杜蒙的緊張是多余的,9號飛艇很容易操縱,艾達也很聰穎。在杜蒙的自行車被一條高籬笆擋住之后,艾達仍從容地駕駛飛艇飛行了很久。
艾達的照片一直珍藏在杜蒙的書桌上,這一度引起了人們對兩人關系的猜測。直到杜蒙死后,艾達接收采訪時,才澄清:杜蒙是個害羞的小伙子,除了航空技術,他幾乎不說其他任何話。她對杜蒙的了解甚至都遠不如對9號飛艇的了解。由此看來,把一生都獻給了航空的杜蒙不僅終生未娶,甚至連一段像樣的戀情都未曾擁有過。
好在杜蒙的身邊有幾位好友在支持他。艾達的手腕上纏的是飛艇的緊急閥門控制線。那杜蒙的手腕上戴著什么呢?除了眾所周知的世界上第一款男士腕表,還有巴西最后一位公主伊莎貝拉給他的護身符。當時時尚界的領軍人物卡地亞,專門為好友杜蒙設計的腕表,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杜蒙的在飛行時看時間的問題。于是他不再需要把手從操縱桿上移開來,從口袋里掏出懷表了。腕表這個實用的設計,從戰(zhàn)場指揮官和貴婦小姐的手腕上成功地轉移到了時尚男士的手腕上。
護身符則是伊莎貝拉公主代表全體巴西人帶給杜蒙的祝愿,一并送到的還有巴西政府贈給杜蒙的5萬美元資金。這個護身符居然有奇效,杜蒙第一次戴上它進行飛行的時候,就躲過了致命一劫。
杜蒙對航空的執(zhí)著著實打動了不少人。那個時代的很多“巔峰人物”都真心與他交朋友,除了卡地亞和伊莎貝拉公主外,還有至今仍神秘而影響深遠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杜蒙的飛艇一次事故,掛在了隸屬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巴黎最精美花園中的一棵栗子樹上。因多次挑戰(zhàn)繞飛埃菲爾鐵塔,杜蒙被邀請到鐵塔頂層的埃菲爾私人房間中做客。杜蒙在美國宣傳航空運動時結識了愛迪生,并與當時的美國航空俱樂部的其他成員如亞歷山大·貝爾和尼古拉·特斯拉相識。
為和平獻身的飛機設計師
1910年是杜蒙人生的分水嶺。他被診斷患有高空眩暈癥和多系統(tǒng)硬化等多種疾病。這對于一個飛行家來說是致命的。1911年,38歲的杜蒙已無法繼續(xù)飛行。他隱居到了法國海邊的一間小屋里。愛好飛行的他并沒有打算放棄天空。他買了一架蔡司望遠鏡,晚上用來看星星,白天則瞭望大海與白云。1914年,一戰(zhàn)爆發(fā)。熱愛法國的杜蒙準備為保衛(wèi)法國而戰(zhàn),但首先闖入他小屋的卻是一群粗暴的法國士兵。原來有人舉報杜蒙整天用德國制造的望遠鏡來觀察海面,有德國間諜之嫌。單純的杜蒙就這樣被懷疑了。他沒想到曾經給予他知識和歡呼的法國人會把他當叛國者來對待。傷心的杜蒙燒毀了所有的設計資料。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讓戰(zhàn)斗機和轟炸機得到了施展,這是軍事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但卻深深傷害了杜蒙的內心。他原本以為,飛機的出現能夠讓遠隔千山萬水的人們相互交流,能夠消除誤解從而消弭戰(zhàn)爭。那個年代的很多科學家都抱有這樣樂觀的想法。世界語這種人工語言的出現也是基于這個初衷。但是,科學家最初的設想和他的發(fā)明最終給人類帶來的影響往往是背道而馳的。加特林發(fā)明機槍的時候,抱著縮短戰(zhàn)爭時間、減少因傷病而導致非戰(zhàn)斗減員的想法。但是,機槍卻成了戰(zhàn)場上的絞肉機。諾貝爾的炸藥本來是用于減少礦工的工作量和傷亡,最終卻走向戰(zhàn)場。
但是,杜蒙始終沒有放棄讓航空回歸和平的努力。早在他剛剛研制出易于操縱的飛艇的時候,他就拒絕過日本人讓他在入侵朝鮮半島的戰(zhàn)爭中充當偵察官的高薪聘請。杜蒙不忍心看著飛行器成為新的戰(zhàn)爭之王,開始游說各國政府使航空非軍事化。雖然每次他都得到禮遇,但是沒有一個國家肯放棄發(fā)展戰(zhàn)斗機和轟炸機的努力。傷心的杜蒙回到了自己的祖國,卻親眼看到內戰(zhàn)中的巴西人在用飛機相互進行攻擊。他說道:“我從來沒有想到我的發(fā)明會被用在親兄弟的互相殘殺中。我都做了些什么?”絕望的杜蒙用他在巴黎征服天空時戴的領帶,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杜蒙的自殺震驚了巴西人。巴西內戰(zhàn)為此暫停了一天(有資料說是三天)。時至今日,巴西人還在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紀念他。用他名字命名的城市、里約熱內盧的機場,還有數不清的街道、學校、博物館等。巴西總統(tǒng)專機的正式名稱為阿爾伯特·桑托斯·杜蒙號。這樣的榮耀,是巴西任何一個球星都無法享有的。
杜蒙的設計理念和人生理想都超越了那個時代。即使今天技術的進步讓杜蒙的設計顯得原始和簡陋,但他追求世界和平的理想仍舊讓我們汗顏。20世紀初期,杜蒙的飛艇在巴黎上空的自由飛翔,對于現在的我們來說,仍是一個難以企及的夢想。人類像鳥兒一樣自由翱翔的夢想何時能夠實現?天空中什么時候才能永無殺戮?
責任編輯:武瑾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