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姣
摘要:復習課,我們都應該把握一個主線,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一線串珠”。所謂“一線串珠”“一線貫穿”的“線”,即語文教學設計的切入點,也就是推進語文課堂教學的支點,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明一點而悟全文。它要求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帶動學生深入鉆研文本的模式。這樣的課堂設計能夠使得教學思路明晰,提問精粹實在。
關鍵詞:復習課 主線 要點
復習課歷來被認為是枯燥乏味的,但是如果試著給它加點料,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無論什么復習課,我們都應該把握一個主線,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一線串珠”。所謂“一線串珠”“一線貫穿”的“線”,即語文教學設計的切入點,也就是推進語文課堂教學的支點,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明一點而悟全文。它要求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帶動學生深入鉆研文本的模式。這樣的課堂設計能夠使得教學思路明晰,提問精粹實在。
在高二的第二個學期,針對即將來臨的學業(yè)水平考試,我根據(jù)考綱要求,抓住其中一個重要考點——“病句辨析的方法”。嘗試以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為線索,運用“一線串珠”的教學設計,上了一堂公開課,有幸得到了諸多同仁的好評。
一、明確考綱
在這堂課前,我根據(jù)考綱要求制定了明確的教學目標:1.通過自主練習總結出病句的做題方法。2.嘗試運用總結出的方法說出病句中的錯誤。3.通過課堂訓練初步達到規(guī)范使用漢語的目的。與此同時,我也總結了學生在做題時存在的困惑和出現(xiàn)的問題:看不出錯在哪里,不知從何處下手去找錯;沒有掌握一定的解題思路,不善于從實踐中總結方法。
二、課堂設計
接著,我引用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到的“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的三種境界”,將課堂上學生的自主練習、方法歸納、課堂總結一線串了起來,讓復習課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同時也有了一些文學色彩。其目的是為了改變我們復習課戴著鐐銬跳舞的沉重滋味,一起體味大語文的活力與生機。
(一)獨上高樓
晏殊《蝶戀花》:“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贝四讼壬浦谝痪呈且?。
在課堂開始的“個人展示”環(huán)節(jié),我選用了四個例句,分別歸屬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表意不明、結構混亂四種病句類型,由學生獨自找出病因并進行改正。這一環(huán)節(jié)強調(diào)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為學生自主學習是課程改革的主旋律,獨立學習是學生走向人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基本能力。而且每個人都應該有獨立學習的能力。在晏殊“獨上高樓”的號召下,學生就已經(jīng)是迫不及待,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了。雖然學生給出的答案不盡相同,但是大家的學習熱情已經(jīng)感染了在座的每位語文教師。
(二)為伊憔悴
柳永《蝶戀花》:“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贝四讼壬浦诙呈且病?/p>
朱熹有云:“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闭趯W生對自主做題結果或滿意或失落時,我引領著大家“漸進”“精思”,通過三組合作練習,總結出對解答病句辨析題行之有效的三種方法。而這些方法正是學生在做題中求之而難以得到的,乃至為之“憔悴”的——“伊人”。她們分別是:1號“伊人”——語感審讀法。2號“伊人”——抓標志詞法。3號“伊人”——提取主干法。
在學生認真思考、自行領悟的基礎上,教師適時幫助學生找準答題的切入點,進入到正確的解題思維領域。在練習之后,這些解題方法呼之欲出。在隨后的“生生展示,才思交流”中,以近三年學業(yè)水平考試真題為例,我特意找了平時語文基礎一般的學生來展示。這些“伊人”儼然就成了河里的石頭,大家雖走得還不夠暢快,卻也都過了河。
(三)驀然回首
辛棄疾《青玉案》:“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贝四讼壬浦谌呈且病?/p>
在經(jīng)過了自主練習、方法小結、合作交流之后,我的課堂進入到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總結回顧。課堂的總結回顧既要帶領學生簡單回憶,又要對本次課講授的知識結構、主線進行歸納總結,盡力突出主題,同時指出容易模糊和誤解之處,使學生理解難點,掌握重點,記憶深刻。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錦上添花,余味無窮。
于是順著辛棄疾的指引,我們“驀然回首”,再次回看三位“伊人”。得出病句辨析時對每位學生的高標準嚴要求:語感審讀法——耳到;抓標志詞法——眼到;提取主干法——手到。同時也明確了本堂課與王國維人生三境界相對應的三個課堂環(huán)節(jié):自主練習(獨上高樓)、方法歸納(為伊憔悴)、課堂小結(驀然回首)。
有了先生這條具有人文色彩的紅線,我的課順利完成了。
三、課后評價
課后,同組教師給我的這堂課提出了很多寶貴意見和建議。大家一致認為本堂課最突出的兩個優(yōu)點就是——作為復習課,它能一線串珠;作為語文課,它亦具有人文性。
記得謝覺哉在他的《青年人要努力學習》中提到:“學和行本來是有機聯(lián)系的,學了必須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過程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學到了東西?!倍@堂復習課正是由學與行組合起來,在練習中總結方法,通過方法的指引再次練習,看看自己能走多遠。實際上,學生一旦通過自己總結出有規(guī)律的東西,一般都能夠做到舉一反三,順利完成任務。
就其人文性而言,我們知道,語文學科是滋養(yǎng)人文精神的沃土。唯有語文教學能充分挖掘人文資源。所以語文課既要注重知識的傳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長期以來,我們也習慣了日復一日地拿起剖刀剖解著靜止、僵死的語文;我們還不敢去想象脫掉鐐銬后解放的感覺。在這堂復習課上,串以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有助于學生豐富美好的心靈,提高人生的境界,塑造健全的人格。正因為這樣,學生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與行”,才有了“獨上高樓”的勇氣,“為伊憔悴”的執(zhí)著,“驀然回首”的欣喜。
四、我有所思
學生學習的“三重境界”,又何嘗不是我們教學者進行每次課堂設計的“三重境界”呢?選擇合適的教學主線,就是以線串珠,以點帶面,讓課堂教學流程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盡可能簡潔明了、條理清晰、重點突出、環(huán)環(huán)相扣,使語文教學更簡潔而流暢、簡約而高效、厚重而實在,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化,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并引領學生的生命成長,真正實現(xiàn)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
(責編 田彩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