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欣媛
擔任班主任10年了,每次接班在初一時,一直是以個人量化作為班級管理模式,班級內各種評優(yōu)評先直接按個人行為分排名決定,入學之初效果不錯,每個人都積極表現(xiàn),有利于班級形成人人爭優(yōu)的良好班風。進入初一下半學期后,入學的新鮮感沒有了,行為習慣比較差的學生也都顯現(xiàn)出來了,各人行為量化排名上下浮動變化不大,第一和最后差距拉大,排名在后的學生有的也不再努力,抱著反正也這樣的心態(tài),班級管理也就不利于開展。于是進入初二后我采取分組,并對小組進行量化的管理模式。
一、科學劃分學習小組
(一)在全班招募組長、組長競爭上崗
條件:
1.組長要有較強的責任心;
2.組長成績比較優(yōu)秀;
3.組長要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
4.有一定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
(二)對號入座
根據學生學習成績、性格特點、發(fā)展?jié)摿Α⒕C合表現(xiàn)將全班學生分成三個層次,并分編代號,如1號為學優(yōu)生,(組長)2、3號中等生,4號為后進生。讓學生按4人一組,每組中必有1、2、3、4號學生來自由組合,組成合作小組。組內座位編排每一個單獨的四人小組按順時針分別是2、3、1、4。
由于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助、互促實現(xiàn)整體共同進步,也就是說,組內各方面管理的重難點都落在三、四號身上,所以,不妨用上面這種座位方式讓一、二號對三、四號形成“包圍”之勢,從各方面對三、四號組員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分工到位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小組成員內部分工明確,組長根據組員的特點責任到人,把班級日常工作細化到小組工作中。如:可以分學習、衛(wèi)生、紀律、等,由組長自由安排誰負責哪一塊,一旦某方面出現(xiàn)問題,找負責那一方面的組員即可。這樣做,既可以減輕班干部、組長的工作負擔,樹立班干部、組長威信,又有利于培養(yǎng)每個學生的責任感和小組整體意識。
(四)班級五維管理:教師——班長——班干部——組長——組員
由班長定期召開各組組長參加的交流培訓會,在會上把各組近段時間出現(xiàn)的各方面問題拿出來討論、分析并嘗試解決。通過這種活動逐步培養(yǎng)班長、組長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使組長意識到自己的職責所在。
二、建立合理有效的評價機制
(一)組內自評
具體做法:每個學生準備自我評價記錄本,學生每節(jié)課根據自己的表現(xiàn)給予評分,如果有小組學習的安排,除了自評分還有本節(jié)課中小組其他成員給予的評分及小組長給予的評分,每天學校的點評后有組長組織組內成員首先對自己一天的評分進行綜合,根據綜合得分在小組中陳述自己得分的理由,哪些方面做得好需進一步發(fā)揚,哪些地方做得不夠需馬上改進,然會組內其他成員根據其陳述相互核實,最后教師給予總評,給出鼓勵性評語幷將情況向家長匯報,每一位學生定期給組內對應的學生家長打電話匯報該生在校情況(如1號組員—2號組員家長;2號組員—3號組員家長;3號組員—4號組員家長;4號組員—1號組員家長)聯(lián)系家長一并進行精神和物質獎勵,這樣做不僅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而且通過“自評—小組評—教師評,能夠清楚地記錄學生每節(jié)課的學習狀態(tài),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讓每個學生看到自己的成功和不足,看到自己在小組中的地位更客觀地認識自己,明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二)小組活動的考核方法
小組考核是為了促進開展活動,使每個組員都有小組意識、為組爭光的使命感??己朔椒ㄓ校?/p>
1.只要有個人成績的項目,都計小組成績。
2.小組成績:可取小組的平均值,也可抽查同層次組員評定成績,或提問哪個學生得到的成績就為哪個組的成績。
3.個人的綜合成績由個人成績和小組成績兩部分組成。
4.小組成績由別的小組組長負責登記,個人成績由教師登記,綜合成績由學生代表統(tǒng)計。為了小組競爭公平、公正、彼此監(jiān)督,組間互動均采用1-2,2-3,3-4,4-5,5-6,6-7,7-8,8-9,9-10,10-11,11-12,12-1的循環(huán)鏈條式進行(假定全班共12個組)。
(三)評比
每節(jié)課對各小組進行評比,具體有下列做法。
1.課堂表現(xiàn):各小組課堂交流情況、合作學習的主動性和實效性,以及課堂提問、質疑、答辯和課堂討論展示參與的積極性,由任課教師根據課堂表現(xiàn),隨時在黑板兩側加減分。上課時能積極回答問題、參與活動者得5分。組員能夠在組長的安排協(xié)調下積極配合活動者得5分。展示時,能積極展示者得2分。能及時補充糾正者得2分;講評時,根據優(yōu)劣得2—5分。點評時,能提出一些自己的困惑或見解者每一次得2分。課堂受到表揚的小組加4分。受到批評的小組減4分。
2.分層設問:根據題目的難易,設定一號、二號、三號、四號題,供相應層次的學生進行搶答。
3.分層評分:一號10分、二號20分、三號30分、四號40分,鼓勵四號組員多答。
4.抽簽必答:答對給分,答錯一律扣5分。
根據每節(jié)課小組得分情況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 10-11 11-12 12-1組長課后把本節(jié)得分情況寫在黑板后面的pk墻上。
(四)作業(yè)處理
1.自查:上交的作業(yè)必須是學生自己已經完成并且更正好的作業(yè)才算合格。重視學生的即時反思,自主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互查:組長對組員之間互查,了解作業(yè)完成情況,能回答本組作業(yè)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醒和互助。
3.他查:組內負責檢查作業(yè)的學生到別組檢查,根據被查組員的能力,衡量作業(yè)完成的情況和真?zhèn)谓o予評分把被檢查組的當天得分寫在pk墻的對應位置。通過他查形成互壓、互促,落實即時到位,有利于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風氣。endprint
4.師查:有針對性地抽查部分學生的作業(yè),以點帶面,利于點評。
(五)期中、期末成績評定
小組基礎分:(本班有12個小組)第一名+24;第二名+20;第三名+18;……;第十二名+2 (若本班只有11個小組則第一名+22分……第十一名+2)
小組加分:相對上次考試進步一名+2;退步一名-3
個人基礎分:(本班有46人)第一名+46;第二名+45;……第四十六名+1
個人加分:進步一名+2;退步一名-3
最后由各小組算出對應組的小組總分和小組內個人總分,然后分別評出優(yōu)勝四人小組和進步最大的四人小組,組內評出貢獻最大的組員和進步最大的組員。
(六)行為習慣常規(guī)評價
主要從紀律評價、衛(wèi)生評價等常規(guī)檢查入手。
1.紀律評價:學生到校后的自覺學習情況、課前準備情況、課堂紀律、課間紀律、兩操紀律、集會紀律、考試紀律,好人好事等。每人次1分、為班級加1分可為小組加5分。好人好事累計五次為小組加5分。優(yōu)秀班委、組長、課代表期末加10分。為班級扣1分即為小組減5分。
以上各項內容的檢查由每天輪換的值日班長記錄,量化到黑板上的常規(guī)評價欄中。
2.衛(wèi)生評價:包括個人衛(wèi)生、桌面整潔、小組環(huán)境、值日衛(wèi)生如果小組負責的衛(wèi)生區(qū)在學校的檢查中每扣1分即為小組減3分。表現(xiàn)好的與表現(xiàn)不好的由衛(wèi)生委員依據情況加減分,量化到黑板上。
(七)量化結果處理
以小組集體的活動效果作為評價依據。形成一種“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格局,把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竟爭達標轉向大家合作創(chuàng)優(yōu)。
具體做法是:后黑板左側的pk墻上有每組每天的得分情況。內容包括:小組組長和本組成員的姓名、日成績、周成績,通過學生在每天每節(jié)課上的回答問題、作業(yè)情況、積極程度、紀律情況等各方面的得分,由任課教師在日成績一欄加分、減分,再由班主任根據該小組在當天德、紀、勤、衛(wèi)、操給小組加分、減分。同等情況下1、2號學生得分多于3、4號學生得分。
為了使本組分數不斷上升,勢必會促進小組內一二號學生對三四號學生的督促、幫助,每周末累加日成績,評比出本周”班級之星”張榜公布并給予表揚。每周把小組評價情況制成課件利用班會展示;每周的量化情況,通過校訊通及時與家長聯(lián)系,每次量化資料作為期末操行評價和開家長會的依據。每月評比出冠軍組、季軍組、亞軍組,并給家長發(fā)喜報。每月按照小組得分的多少,得分最高的組可以任意挑選本組的位置,然后依次類推。
這也是我班最激動人心的時刻。然后讓各小組特別是分數落后的小組進行小組內的反思和互評,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改正,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的評述中,在熱烈而融洽的氣氛內,統(tǒng)一了思想,事情的是與非顯而易見,問題的解決方案得以確定,達到了自我教育、團結協(xié)作的目的,大多數學生都受到教師或同伴的鼓勵,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取得不同程度的進步,并由此一步步邁向成功。
各小組內都存在行為比較差的學生,組內分可能由于某個人扣掉很多,這時小組成員就要坐在一起,共同商討,采取措施。方法由小組內決定,班主任負責把關。目前學生采取的方法有書面家長通知(小組成員共同起草指出問題贏得家長協(xié)作),電話聯(lián)系,為班級做事贏加分。同時,因為個人行為會影響到小組,由于個人原因為小組扣分的學生比扣在自己身上還難受,也會主動彌補。隨著每學期的不同要求可以進行制度的調整,如進入初三后,可以讓同層次的學生一組達成促進學習的作用。在這樣一種管理模式下,教師可以從繁瑣的班級管理中脫離出來。
(責編 金 東)endprint
4.師查:有針對性地抽查部分學生的作業(yè),以點帶面,利于點評。
(五)期中、期末成績評定
小組基礎分:(本班有12個小組)第一名+24;第二名+20;第三名+18;……;第十二名+2 (若本班只有11個小組則第一名+22分……第十一名+2)
小組加分:相對上次考試進步一名+2;退步一名-3
個人基礎分:(本班有46人)第一名+46;第二名+45;……第四十六名+1
個人加分:進步一名+2;退步一名-3
最后由各小組算出對應組的小組總分和小組內個人總分,然后分別評出優(yōu)勝四人小組和進步最大的四人小組,組內評出貢獻最大的組員和進步最大的組員。
(六)行為習慣常規(guī)評價
主要從紀律評價、衛(wèi)生評價等常規(guī)檢查入手。
1.紀律評價:學生到校后的自覺學習情況、課前準備情況、課堂紀律、課間紀律、兩操紀律、集會紀律、考試紀律,好人好事等。每人次1分、為班級加1分可為小組加5分。好人好事累計五次為小組加5分。優(yōu)秀班委、組長、課代表期末加10分。為班級扣1分即為小組減5分。
以上各項內容的檢查由每天輪換的值日班長記錄,量化到黑板上的常規(guī)評價欄中。
2.衛(wèi)生評價:包括個人衛(wèi)生、桌面整潔、小組環(huán)境、值日衛(wèi)生如果小組負責的衛(wèi)生區(qū)在學校的檢查中每扣1分即為小組減3分。表現(xiàn)好的與表現(xiàn)不好的由衛(wèi)生委員依據情況加減分,量化到黑板上。
(七)量化結果處理
以小組集體的活動效果作為評價依據。形成一種“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格局,把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竟爭達標轉向大家合作創(chuàng)優(yōu)。
具體做法是:后黑板左側的pk墻上有每組每天的得分情況。內容包括:小組組長和本組成員的姓名、日成績、周成績,通過學生在每天每節(jié)課上的回答問題、作業(yè)情況、積極程度、紀律情況等各方面的得分,由任課教師在日成績一欄加分、減分,再由班主任根據該小組在當天德、紀、勤、衛(wèi)、操給小組加分、減分。同等情況下1、2號學生得分多于3、4號學生得分。
為了使本組分數不斷上升,勢必會促進小組內一二號學生對三四號學生的督促、幫助,每周末累加日成績,評比出本周”班級之星”張榜公布并給予表揚。每周把小組評價情況制成課件利用班會展示;每周的量化情況,通過校訊通及時與家長聯(lián)系,每次量化資料作為期末操行評價和開家長會的依據。每月評比出冠軍組、季軍組、亞軍組,并給家長發(fā)喜報。每月按照小組得分的多少,得分最高的組可以任意挑選本組的位置,然后依次類推。
這也是我班最激動人心的時刻。然后讓各小組特別是分數落后的小組進行小組內的反思和互評,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改正,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的評述中,在熱烈而融洽的氣氛內,統(tǒng)一了思想,事情的是與非顯而易見,問題的解決方案得以確定,達到了自我教育、團結協(xié)作的目的,大多數學生都受到教師或同伴的鼓勵,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取得不同程度的進步,并由此一步步邁向成功。
各小組內都存在行為比較差的學生,組內分可能由于某個人扣掉很多,這時小組成員就要坐在一起,共同商討,采取措施。方法由小組內決定,班主任負責把關。目前學生采取的方法有書面家長通知(小組成員共同起草指出問題贏得家長協(xié)作),電話聯(lián)系,為班級做事贏加分。同時,因為個人行為會影響到小組,由于個人原因為小組扣分的學生比扣在自己身上還難受,也會主動彌補。隨著每學期的不同要求可以進行制度的調整,如進入初三后,可以讓同層次的學生一組達成促進學習的作用。在這樣一種管理模式下,教師可以從繁瑣的班級管理中脫離出來。
(責編 金 東)endprint
4.師查:有針對性地抽查部分學生的作業(yè),以點帶面,利于點評。
(五)期中、期末成績評定
小組基礎分:(本班有12個小組)第一名+24;第二名+20;第三名+18;……;第十二名+2 (若本班只有11個小組則第一名+22分……第十一名+2)
小組加分:相對上次考試進步一名+2;退步一名-3
個人基礎分:(本班有46人)第一名+46;第二名+45;……第四十六名+1
個人加分:進步一名+2;退步一名-3
最后由各小組算出對應組的小組總分和小組內個人總分,然后分別評出優(yōu)勝四人小組和進步最大的四人小組,組內評出貢獻最大的組員和進步最大的組員。
(六)行為習慣常規(guī)評價
主要從紀律評價、衛(wèi)生評價等常規(guī)檢查入手。
1.紀律評價:學生到校后的自覺學習情況、課前準備情況、課堂紀律、課間紀律、兩操紀律、集會紀律、考試紀律,好人好事等。每人次1分、為班級加1分可為小組加5分。好人好事累計五次為小組加5分。優(yōu)秀班委、組長、課代表期末加10分。為班級扣1分即為小組減5分。
以上各項內容的檢查由每天輪換的值日班長記錄,量化到黑板上的常規(guī)評價欄中。
2.衛(wèi)生評價:包括個人衛(wèi)生、桌面整潔、小組環(huán)境、值日衛(wèi)生如果小組負責的衛(wèi)生區(qū)在學校的檢查中每扣1分即為小組減3分。表現(xiàn)好的與表現(xiàn)不好的由衛(wèi)生委員依據情況加減分,量化到黑板上。
(七)量化結果處理
以小組集體的活動效果作為評價依據。形成一種“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格局,把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竟爭達標轉向大家合作創(chuàng)優(yōu)。
具體做法是:后黑板左側的pk墻上有每組每天的得分情況。內容包括:小組組長和本組成員的姓名、日成績、周成績,通過學生在每天每節(jié)課上的回答問題、作業(yè)情況、積極程度、紀律情況等各方面的得分,由任課教師在日成績一欄加分、減分,再由班主任根據該小組在當天德、紀、勤、衛(wèi)、操給小組加分、減分。同等情況下1、2號學生得分多于3、4號學生得分。
為了使本組分數不斷上升,勢必會促進小組內一二號學生對三四號學生的督促、幫助,每周末累加日成績,評比出本周”班級之星”張榜公布并給予表揚。每周把小組評價情況制成課件利用班會展示;每周的量化情況,通過校訊通及時與家長聯(lián)系,每次量化資料作為期末操行評價和開家長會的依據。每月評比出冠軍組、季軍組、亞軍組,并給家長發(fā)喜報。每月按照小組得分的多少,得分最高的組可以任意挑選本組的位置,然后依次類推。
這也是我班最激動人心的時刻。然后讓各小組特別是分數落后的小組進行小組內的反思和互評,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改正,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的評述中,在熱烈而融洽的氣氛內,統(tǒng)一了思想,事情的是與非顯而易見,問題的解決方案得以確定,達到了自我教育、團結協(xié)作的目的,大多數學生都受到教師或同伴的鼓勵,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取得不同程度的進步,并由此一步步邁向成功。
各小組內都存在行為比較差的學生,組內分可能由于某個人扣掉很多,這時小組成員就要坐在一起,共同商討,采取措施。方法由小組內決定,班主任負責把關。目前學生采取的方法有書面家長通知(小組成員共同起草指出問題贏得家長協(xié)作),電話聯(lián)系,為班級做事贏加分。同時,因為個人行為會影響到小組,由于個人原因為小組扣分的學生比扣在自己身上還難受,也會主動彌補。隨著每學期的不同要求可以進行制度的調整,如進入初三后,可以讓同層次的學生一組達成促進學習的作用。在這樣一種管理模式下,教師可以從繁瑣的班級管理中脫離出來。
(責編 金 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