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華
江西省九江縣人民醫(yī)院,江西 九江 332100
皰疹性口炎是一種由于單純皰疹病毒導致出現(xiàn)的口腔粘膜感染性疾病,患者主要以簇集性小水皰為臨床特征,具有自限性和復發(fā)性的特點。筆者對我院收治的28例皰疹性口炎患兒給予更昔洛韋治療,取得滿意療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3年2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治療的54例皰疹性口炎患兒作為臨床研究對象,所選患兒均符合《兒科學》中皰疹性口炎的診斷標準[1]。隨機分為28例治療組和26例對照組。治療組中男17例,女11例,年齡9個月至5歲,平均年齡 (3.12±1.21)歲;病程4~7d,平均病程 (4.20±1.42)d;口腔皰疹為1~3mm,平均大小為 (2.02±0.54)mm;對照組中男14例,女12例,年齡10個月至6歲,平均年齡 (3.24±1.24)歲;病程3~8d,平均病程 (4.36±1.56)d;口腔皰疹為1~4mm,平均大小為 (2.07±0.62)mm。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以及口腔皰疹大小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病毒唑治療,將10mg病毒唑加入到100~200ml的葡萄糖溶液中,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每日1次;治療組患者給予更昔洛韋 (晉城海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7128;0.25g)進行治療,將5mg更昔洛韋加入到100~200ml的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兩組患者的療程均為5d。
1.3 療效評定標準[2]治愈:治療后,患者的潰瘍、疼痛以及皰疹現(xiàn)象完全消失,經(jīng)血常規(guī)檢查,其白細胞值恢復正常;顯效:治療后,患者的皰疹、潰瘍基本消失,皰疹消退不完全,疼痛癥狀依然存在,經(jīng)血常規(guī)檢查,血白細胞處于正常狀態(tài);有效:治療后,患者的潰瘍消失不完全,有明顯好轉,皰疹顯著減少,經(jīng)檢查,白細胞數(shù)量減少;無效:治療后,患者的潰瘍、疼痛以及皰疹等現(xiàn)象無變化甚至加重。
1.4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發(fā)熱天數(shù)、治愈天數(shù)、好轉天數(shù)以及臨床療效進行觀察對比。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數(shù)據(jù)軟件包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發(fā)熱天數(shù)、治愈天數(shù)、好轉天數(shù)對比 治療組患者的發(fā)熱天數(shù)、治愈天數(shù)以及好轉天數(shù)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發(fā)熱天數(shù)、治愈天數(shù)、好轉天數(shù)比較表 (±s,d)
表1 兩組患者發(fā)熱天數(shù)、治愈天數(shù)、好轉天數(shù)比較表 (±s,d)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發(fā)熱天數(shù) 治愈天數(shù) 好轉天數(shù)治療組 28 1.14 ±0.70* 5.42 ±1.10* 7.50 ±2.01*對照組26 2.56 ±1.15 6.23 ±1.38 8.52 ±2.23
2.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2.9%,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61.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表[例 (%)]
目前,臨床中對皰疹口炎患兒進行治療主要給予抗病毒治療??共《局委熕幬镏饕ú《具蚝透袈屙f等。病毒唑是一種常見的廣譜抗病毒藥物,具有較強的RNA病毒作用,但是皰疹性口腔炎主要病毒為DNA,采取病毒唑治療存在一定局限性[3]。更昔洛韋是一種核苷類抗病毒藥物,具有較廣的抗菌能力。綜上所述,采取更昔洛韋治療皰疹性口炎患兒,能夠縮短治愈、好轉以及發(fā)熱天數(shù),臨床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陳蓉.更昔洛韋對小兒皰疹性口炎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01(32):371.
[2]凌永妹.更昔洛韋針和蒲地藍消炎口服液聯(lián)用治療小兒皰疹性口炎療效觀察[J].浙江醫(yī)學,2012,34(09):736.
[3]孫曉娟,張桂芹.更昔洛韋凝膠局部應用治療小兒皰疹性口炎療效分析[J].醫(yī)藥導報,2012,31(10):1325-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