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芳
摘 要:目前,文言文課堂教學實施過程重“言”輕“文”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對于文言文的課堂教學,筆者認為應該把“文”和“言”很好地結合起來,實現(xiàn)以“言”帶“文”,以“文”促“言”,優(yōu)化文言文課堂教學,帶領學生走進文本,感悟文本,讓文言文教學落到實處,綻放光彩。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有效性
一直以來,文言文教學始終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點。當教師努力落實語言因素時,課堂往往變得枯燥乏味;而如果教師一味關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實現(xiàn),課堂又往往顯得空泛花哨。如何實現(xiàn)文言教學中的“文”“言”并重、和諧統(tǒng)一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思考。
一、實現(xiàn)以“言”帶“文”,優(yōu)化文言文課堂教學
作品內(nèi)涵的分析與情感的體驗是文言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如果沒有切身的感受,光靠教師串講分析,恐怕會造成“對牛彈琴”的僵硬局面。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背景資料,讓學生從文言文中品味文言語言,去了解作者的生活狀態(tài)和所處的歷史背景,去品味他的文學思想,領會他的精神內(nèi)涵。
下面是筆者在《記承天寺夜游》課堂教學中的教學實踐:
師:你覺得蘇軾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1:我覺得他是一個很清閑的人。他被貶黃州后,說是當官,又不處理官務的事情,所以很清閑。(有些學生笑了)
師:是嗎?可蘇軾的這種空閑是有特殊背景的。(出示背景資料: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蘇軾中進士,38歲就擔任密州太守。由于“烏臺詩案”,蘇軾被御史舒亶等羅織罪名,逮捕下獄,同年十二月被貶往黃州,雖然給了黃州團練副使的頭銜,實際上是作為政治犯交地方官監(jiān)管,不準簽署文件,處理公務,甚至連行動自由也受到限制。)
師:這樣的“閑人”是清閑之人嗎?(學生搖頭)
師:然而這樣的“閑人”也僅僅是“兩人者耳”,看來“閑”是很難做到,在蘇軾的筆下有沒有流露出他的內(nèi)心世界?(提示:一切景語皆情語)
生:(齊讀)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師:這里的“空明”如何理解?
生2:形容水的清澈,也可以看出蘇軾的心如“積水”那樣清澈,平靜。
師:你不但解釋這個字的意義,還理解當時蘇軾的“積水”般的心境。同學們,你們還能從這句話中看出什么?(補充資料:蘇軾一生歷經(jīng)八州,他自得其樂。貶官黃州時,他說:“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在被貶到海南島后,他還是泰然處之,并從中發(fā)現(xiàn)奇趣“九死蠻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師:大家看看此時的蘇軾,你們覺得他是一個“清閑之人”嗎?
生3:不是。我覺得他是一個樂觀曠達,積極面對人生的有閑情雅致的人。
生4:我看到了蘇軾是個壯懷難酬的“閑人”:無案牘之勞形,亦無宏圖可施展。
生5:我看到了一個歷經(jīng)宦海風濤、閱盡人情冷暖,但有著豁達心境的蘇軾。
師:最后請大家記住“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無兩人者耳?!弊屛覀兌寄軜酚^面對生活中的現(xiàn)實,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
教學時以“閑人”一詞為切入點,在整體把握作者情感的基礎上,利用背景資料使學生深入了解蘇軾被貶黃州這一歷史背景,深入理解作者微妙的心境,串起學生對人物的理解。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品味文言語言,與這些人格高尚的人們對話,去品味他的文學思想,領會他的精神內(nèi)涵。
二、實現(xiàn)以“文”促“言”,優(yōu)化文言文課堂教學
在教學中,師生通過對文本語言的鑒賞,可以在細微處體味作者深邃的思想感情,發(fā)現(xiàn)文言文的無窮妙處,去賞析語言的凝練與含蓄。
例如:在講解《湖心亭看雪》時,教師可讓學生體會作者在寫景上的獨到之處和別有用心??梢岳脫Q字對照法,引導學生對比朗讀,體會更改前后在表達上的差異。賞析后,帶著賞的感悟再讀,讀出作者寫在景物中的感覺。
師:將“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改為“湖上影子,惟長堤一條,湖心亭一座,與余舟一艘,舟中人兩三個而已”,景致是否更加清晰大氣了?
生1:景物改了后顯得過于大,過于清晰了。前后兩句的一大一小,在鮮明的對比中揭示了自然造物的真諦,在前句那種與天共行的意境中,一切事物都顯得渺小了,而“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痹~語很傳神地寫出了景物的神韻。
生2:原句寫景漸寫漸小,最后落點到人,“兩三粒而已”,重在體會“而已”一詞的意蘊。字面意思就是“罷了”,寫作者站在如此奇觀中,只能感嘆“渺滄海之一粟”了。
生3:作者寫到這里,景的描寫已經(jīng)與人世情懷相連了,作者眼中的是更有人情感懷的境界了。
誠然,盡管我們在實施新課標的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誤區(qū),但是只要我們把“文”和“言”很好地結合起來,實現(xiàn)以“言”帶“文”,以“文”促“言”,優(yōu)化文言文課堂教學,帶領學生走進文本,感悟文本,在教學中既抓住文言文的“言”,又要緊扣文言文的“文”,這樣,就能讓學生品味文言文的語言美,感受文言文學習之樂,也只有這樣,才能讓文言文教學落到實處,綻放光彩。
參考文獻:
[1]關文信.新課程理念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實施[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黃厚江.初中文言文教學要力避串講式[J].語文教學通訊,2005(Z2).
[3]李偉杰.新課標下的文言文課堂教學[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