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鶯
摘 要: 鋼琴教育作為一門重要的素質教育課程,除了基本的鋼琴教學,加強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鋼琴教育非常重要的一個目標。加強鋼琴教育中藝術審美特征的體現(xiàn),努力發(fā)展鋼琴審美教育十分重要。本文立足當前鋼琴教育現(xiàn)狀及其存在的問題,重點分析應該如何加強鋼琴教育中藝術審美特征的體現(xiàn)等方面內容。
關鍵詞: 鋼琴教育 藝術審美特征 情感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的社會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升,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得到改善,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強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關注,加強精神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成為當前教育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目標。鋼琴教育無論是作為小孩的學前和課外教學科目,還是專業(yè)教學科目,它的作用都不容忽視。鋼琴教學不僅能夠陶冶情操、提高學生的文藝氣質,而且能極大地豐富學生的文化娛樂生活。加強鋼琴教育中藝術審美特征的體現(xiàn),以此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成為一個十分關鍵的環(huán)節(jié)。
1.感性樣式的鋼琴教學
鋼琴教育區(qū)別一般學科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它帶有一定的感性因素。在鋼琴教學過程中,應該將主觀的感性情感認識擺在一個重要位置,即在鋼琴教學中應該努力追求一種正確、良好的感性樣式。具體來說,在鋼琴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演奏的內心情感和思想內容的表達的追求應該高于其在彈奏過程中對每個音的精準度的彈奏技術水平的追求。聽覺上的舒服與否、內心感受上的快樂與否應該成為學生在鋼琴演奏時所追求的一個重要審美價值標準。正如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所說:“人的本質正是對快樂的追求。”許多著名的音樂家都非常強調“人的感受”,鋼琴演奏與其他人文藝術一樣,要讓人在鑒賞過程中得到感官和心靈上的滿足。鋼琴教育的重要審美特征正是基于這種感觀滿足發(fā)展而來的。例如《月落荒寺》這首作品就是需要演奏者能夠表現(xiàn)出作品中所蘊含的那種模糊、朦朧的意境美,這是演奏技藝所不能達到的,而更多的是一種思想上的領悟。在鋼琴教學中,努力創(chuàng)造機會發(fā)展一種具有良好審美環(huán)境的感性教學樣式十分重要。
2.有情感的技巧表達
任何藝術形式都是人類精神文明的一種表現(xiàn)形態(tài),只是藝術形式之間存在文化內容的差異而已。在藝術形態(tài)的實踐過程中,各種精神文化內容依靠創(chuàng)造者的追求和意志進行結合和表達,它的關鍵在于新的創(chuàng)造。鋼琴藝術正是這樣一種表演性質的藝術創(chuàng)造活動,同時,它是建立在掌握一定鋼琴技巧和反復練習基礎上的一種實踐藝術形態(tài)。鋼琴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鍛煉學生技巧。所謂技巧,包括鋼琴演奏的觸感、指法、踏板、曲譜識別等。技巧是鋼琴演奏的基礎,它也支撐著整個鋼琴演奏過程。在擁有技巧的前提條件下,演奏者才可能根據(jù)內心的想法表達自己想要的樂曲風格和演奏表現(xiàn)。也可以說技巧支撐著鋼琴演奏的整個審美,沒有一定的技巧作基礎,鋼琴演奏就無法完成。演奏技巧與音樂是不能分開的。要學好鋼琴,就應該首先加強對鋼琴技巧訓練的重視。
如果不能不斷地對鋼琴技巧進行磨煉,那么即便是音樂天才也是無法取得好的成績的。同時,在擁有了比較好的演奏技巧之后,如何將技巧的應用與情感的表達結合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到底是技巧更重要,還是思想和情感內容更重要,外在和內在誰服從誰,這是一個重要問題。演奏家貝多芬認為就作品的演奏詮釋來說,哲學意義的追求和表達是高于對演奏技巧的精準性的追求的。只有將外在的形式和內容高度整合,使其充分統(tǒng)一起來,才能迸發(fā)出更大價值與能量。教師應該在鋼琴教學中多為學生做一些比較科學的指引,例如在鋼琴表演中,如果技巧與內在思想發(fā)生沖突,就應該讓學生加強內在縱深的挖掘,以體會作品的深層次內涵作為演奏的突破點,所謂心到手到,只有心靈上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手指上的技巧動作才可能表現(xiàn)得更到位。
3.思想修養(yǎng)決定審美藝術情感體驗的高度
藝術審美能力的提升應該是建立在一定的人文修養(yǎng)積累和儲存的基礎之上的。鋼琴、音樂的內在支撐是文化。優(yōu)秀的鋼琴家必須有一定的文化底蘊。只有這樣,才能幫助演奏者更好地深刻理解和體會作品的內涵。從音樂本質來看,人對音樂的理解是從最開始聽到音樂開始的,這是一個直覺性質的情緒情感體驗,也是創(chuàng)作者對情感的一種體驗。當然,在鋼琴教學中需要對作品的風格、技巧的使用等進行理性分析,但是對作品內容的理解及自身情感、情緒的分析等都是不可缺少的。這種情感和情緒體驗比較微妙,這與主體個人的情感觸覺有很大關聯(lián),同時與個體的內在文學素養(yǎng)的積累是密不可分的。個體在體驗過程中得到情緒的體驗,同時通過聯(lián)想觸發(fā)自身的心理活動,心理活動的內容則取決于個體自身的情感、生活等內容的積累。不同的個體對同一首曲子的情感體驗和思想反饋是不同的。這種差異更多地反映在個體通過聯(lián)想而產生的價值判斷的差異上。藝術的整體差異也就體現(xiàn)在這種價值判斷的差異性上。在鋼琴教學過程中,應該豐富學生自身生活、情感等多方面內容的積累,不斷通過文化和歷史的沉淀,使自身的思想情感狀態(tài)更加成熟和穩(wěn)定。通過拓展思想的厚度使鋼琴演奏的情感情緒得到更加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
通過鋼琴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的展開,能夠加強人們對自身在形式手段上的捕捉力,然而這種特性也正是通過音樂造詣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因此,加強鋼琴教育中藝術審美特征的體現(xiàn)是一項艱巨而迫切的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1]康曉蘊.淺論鋼琴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9(05).
[2]肖鳴.論藝術審美特征在鋼琴教育中的體現(xiàn)淺論[J].中國教育學刊,2013(12).
[3]楊雪.淺談審美特征在鋼琴教育中的表現(xiàn)[J].大眾文藝,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