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習英
摘 要:學生習作的評價一直是語文教師工作中感到耗時最多,成效卻非常低的一項工作,老師耗費了大量時間為學生的習作圈圈點點,刪詞改句,撰寫評語,劃級評分。孩子拿到了作業(yè)本只看看分數(shù)或等級,瀏覽一遍評語,就匆匆塞進書包,算是結束了本次作文的使命,可謂高耗低效。學生根本對教師如何細致的修改置之不理,漠不關心。教師的辛辛苦苦,換來的是孩子的水平不增。
關鍵詞:小學生習作;評價;科學化;寫作興趣
作文教學是整個小學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為提高學生素養(yǎng)打基礎的一項重要工作。如何提高作文評價的有效性就成為擺在小學語文教師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筆者認為要想提高習作評價的有效性,就要堅持科學的評價方法和多元的評價主體,從而使作文評價真正成為引領學生提高作文水平的階梯。
一、評價方法科學化
要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從學生的年齡和認知層次出發(fā),重視評價的指導性、激勵性、差異性和導向性,引導學生熱愛作文、學會作文、學會做人。
1. 指導性。
作文評價不僅僅是給學生一個結論:你的作文寫得好不好,更重要的是以習作為范例,告訴學生應該如何寫好作文,也就是評價中一定要體現(xiàn)出指導性,讓學生看了評語不僅知道自己寫得好不好,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哪些地方要提高,哪些地方應該如何寫?這是教師在評語中要做到的。而在學生的評價中,我是這樣做的:變等級評價為星級評價,目標明確,有的放矢。何為“星級評價”?就是將一次習作的要求細分為五個方面,每個要求一個星,學生如果在習作中某一項內(nèi)容完成得好,就添上一個星。五個星則是這次作文完成的非常優(yōu)秀。
2. 激勵性。
評語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既指出問題和不足,更要堅持激勵性原則,鼓勵學生,使學生敢于、樂于寫作文,“我手寫我口,文章本天成”,寫作是一個現(xiàn)代人的基本技巧,沒有必要也不可能人人都成為作家,不要用作家的標準來要求孩子,讓學生從小就害怕作文,要用孩子的眼睛和心靈來觀察和衡量作文。習作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習作是學生語文水平的一個書面體現(xiàn)。對于習作能力較差的學生,應該更多地賞識他的進步,而不是單純地要求他的成績。賞識評價,有助于學生積極性的培養(yǎng),也許作文水平并不太高的學生,他的習作中總會有閃光的地方。
3. 導向性。
當前學生作文中常常充滿著一些官話、套話、假話,言不由衷的話。教師作文評價既要堅持讓學生說真話,避免假大空的話語滿天飛。又要防止走上另一個極端,作文畢竟是學生感情的流露,要讓真善美的思想充溢和激蕩學生的心靈。老師的評價要始終充滿向上的激情,引導學生科學正確的思考和認識社會,了解生活?,F(xiàn)代的孩子認為自己什么都懂,但由于受生活閱歷和學識所限,再加上年輕,容易沖動和偏激,要用作文來引導和教育孩子。
二、改革作文評語,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自從當了語文教師,我便和那改不完的作文結下了不解之緣。剛開始批改學生的作文時,我盡心盡力,精批細改,唯恐有遺而誤人子弟。不料,“好心未有好報”,許多學生往往對評語根本不看,或者只粗略地看一眼,結果,學生的作文收效甚微。
批改學生作文如果只憑熱情,往往事倍功半,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言:“改文以千數(shù),徒勞而無功?!毙W生寫作文只是初學初練,他們的作文多半是半成品,缺點、毛病自然很多,這是很正常的。我們不能用文學的標準去要求學生。學生每次完成作文之后,都有希望得到老師肯定和表揚的心理。試想,學生精心寫出一篇文章,換來的卻是老師的否定批評,他們怎能不深感自卑呢?他們又怎么會喜歡寫作文呢?所以,在作文評語中要多寫一些鼓勵性的評語。
有時老師在學生作文中寫下的一句話,可能會影響他的一生。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我開始用一種清新、親切的語句來寫評語,盡力發(fā)現(xiàn)學生思維中的閃光點,將佳句妙語圈出以示鼓勵;如果文章言辭精彩,就批“可與作家比美”;立意表達都很好的,就批“文情并茂,可以發(fā)表”。學生開始喜歡老師的評語,寫作興趣也被激發(fā)起來。學生一旦對作文產(chǎn)生興趣,作文就成了一種樂趣,而不是一種負擔。
三、評語要異彩紛呈,讓學生寫不厭
每篇作文后的評語應有所不同,做到“異彩紛呈”,盡量避免千篇一律。上學期,我臨時代了五年級一個班兩周的語文課,發(fā)現(xiàn)有位同學寫了八篇作文,其中三篇作文《節(jié)日的早晨》《秋天的田野》《令我敬佩的叔叔》后面,老師寫的評語都是“內(nèi)容具體、充實,語句通順連貫”。當時我就忍不住地問了這個同學。我說:“這三篇作文的評語都是一樣的,你看了后有什么想法嗎?”孩子直言不諱:“我不喜歡這樣的評語,沒勁!老師要求我們寫作文時不要‘炒冷飯,每次都要有新東西,可她自己呢?她寫評語還不是‘炒冷飯嗎?這樣的評語沒意思!”很明顯,孩子很不開心!我聽了后,受到了很大震動。沒想到,小小的評語在孩子心目中竟然這么重要!是呀,“不炒冷飯”這是我們對孩子的要求,可我們在寫作文評語時何嘗這樣要求過自己呢?這不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嗎?課后,我拿起這位同學的作文本,審視再三,慎重地給他的《節(jié)日的早晨》后補寫了“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寫得多形象、逼真呀!希望再加把勁!”在《秋天的田野》后補寫了“你寫得太好了,老師已經(jīng)看到了你筆下遼闊、清新、到處都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田野了!”;在《令我敬佩的叔叔》后補寫了“人物外貌寫得很有特色,事例新穎、生動!你真行!”這位學生看了后,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那是一種真正的云開霧散的燦爛的笑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