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瑤+miro
“通脹”,原本只是個人們耳熟能詳?shù)慕?jīng)濟學概念,指貨幣供給大于需求,從而導致貨幣貶值物價上升。如今大家都忙著學理財以抵抗貨幣通脹,但除此之外,你是否發(fā)現(xiàn)我們的欲望、愛情、友情也在面臨全面通脹——原本寧靜自足的生活,因為不斷升起迷離膨脹、無休無止的欲望泡沫而變得躁動不安;原本“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情,因為有了無限自由、開放和快捷的交友途徑而變得選擇泛濫、心猿意馬;原本需要真誠以待、惺惺相惜的友誼,在一聲聲“親”“美女”“哥”“姐”的叫喚里變得急切而廉價,使人只撿到些膚淺的高興,而忘了真心了解和接納……
是的,當許多原本珍貴的東西好似輕而易舉便可納入囊中,你慢慢便悟出——那其中竟充斥著那么許多一戳即破的泡沫煙霧——這時你也許不禁會問自己:它們可靠么?值得信任么?它們,真的多多益善么?
全面通脹時代來臨!親,抗??!
當通貨膨脹從一個專業(yè)經(jīng)濟名詞演變成一個街談巷議的公眾話題,它其實早已真實切膚地降臨在我們身邊,并不知不覺蒸發(fā)走我們的財富。捂緊錢袋抗通脹,成了你我的必修課。
這,是我們?yōu)樽约好枥L出的白領麗人生活圖景。
而現(xiàn)實中的“麗人”又是怎樣的呢……事實上,大多數(shù)“麗人”一天工作9小時,薪水總是不夠花;吃用住行花銷日攀夜升,工資卻沒CPI漲得快;加薪蜻蜓點水,升職遙遙無期;稍稍錢袋放縱下,便是薪水一去不復返,卡內(nèi)千載空悠悠……
貴,什么都貴,漲,只除了工資沒漲——通脹,就是這么真實切膚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在這個銀根持續(xù)吃緊、錢袋岌岌可危的時代,我們要怎樣做才能打贏這場戰(zhàn)爭呢?
原則一:理財觀念及時更新
堅決摒棄“現(xiàn)在積蓄還不算多,根本談不上理財,能夠花就不錯了”“我就是沖動派,花錢的時候完全跟著感覺走……”這些糊里糊涂又無所謂的觀念。幾乎所有理財專家都在向我們分享同樣的觀點:錢多錢少,其實都有財可理,尤其在通脹時代,對于財務的合理規(guī)劃甚至密切關系到我們對于人生的規(guī)劃。
上班好好賺工資,下班爭取有外快,有余錢搞點兒小投資,必要時化身“摳摳族”。面對撕開我們錢袋的通脹大手,會“賺”也會“省”,永遠是常勝不二法門。
通脹環(huán)境下,要盡可能避免持有過多現(xiàn)金和銀行存款,即便工資結余數(shù)額不是很大,依然可用于投資理財。當下生活中的投資渠道四通八達:股票、基金、信托、保險、期貨、銀行理財產(chǎn)品……謹慎結合我們自身經(jīng)濟狀況和抗風險能力做出合理投資,讓錢流動起來,錢才能生錢。
@蔚藍solo 上海妹子,27歲,單身,日企小白領,稅后5000+/月
和父母住,交通費250元/月,上交飯錢1000元/月,寬帶費用150元/月,其他花費控制在1500元/月。每月最少存2000元下來,一年要存3萬元左右。理財會買銀行不保本3~12個月產(chǎn)品,年利率4.5%+;或存1~3年期定存,年利率 4.7%+(銀行理財和定存五萬起)。
@迷迷&蒙蒙 南京妹子,29歲,無房貸車子,年入7萬~8萬
大件花銷一定要記賬!源于上月被偷了一輛電瓶車,二話沒說又入手一輛,后來發(fā)現(xiàn)用處其實不大。還有去年去蘭卡威潛水,本來說好去租水下相機的,最后變成買了。沖動消費太多而且都是大頭。所以要堅持記錄大額消費,定期匯總,哪些該花哪些不該花一目了然。
@螢火蟲-日記 天津妹子,32歲,全職家庭主婦,家庭年收入20萬
前幾年工作時靠公司關系申請到一張透支額度相對較高的信用卡(20萬元透支額),心得就是能刷信用卡的一定刷,最好能在賬單日后一天刷,這樣最長就有五十多天的免息期,尤其適合如買房買車這種大額支出,用來還信用卡的錢可以做一個多月的理財,不管你是放余額寶或是國債逆回購,預計年化收益能到3%~4%,那么20萬就能有大致一千多元的收益。
@冰卡布-daisy 上海妹子,30歲,單身職員,無車房孩兒壓力,年收入13萬
每月收入的60%以貨幣基金方式存儲,大概有3.8%的穩(wěn)定收益(年化)。累計到5萬就買50~90天的理財產(chǎn)品,便于定期將之前放在基金里的錢加入理財中。隨機附加少量投資,如貴金屬、指數(shù)型基金,這些都是短線操作,即不貪心的見好就收,一般我只會投入當月收入的20%。
@任繡繡 廣州妹子, 33歲,家庭年收入35萬
我會留一定量流動資金用于日常消費和還貸款,記得簽好通知存款,利息是活期的三倍以上;另外一部分資金視年齡和風險承受能力購買高收益信托產(chǎn)品或基金,或短期拆借給親戚朋友,投資商鋪也是不錯的選擇,如果還有閑錢,可投資入股別人的實體。反正記住,雞蛋別放在一個籃子里。
@心就是特別大 北京妹子,26歲,新手上任麻辣教師一枚
對于剛上班只是萬元戶嫌定期好麻煩基金股票不太懂的妹子,理財就仨字:余額寶。每天賺個早點錢,樂得屁顛兒屁顛兒。
毫無疑問,姐妹們的抗通脹保衛(wèi)戰(zhàn)已然打響,大家為了保衛(wèi)錢袋子可謂煞費苦心,不過,你的方法到底正確嗎?保險嗎?每場戰(zhàn)役總不能少了總指揮,我們?yōu)榇诉B線資深金融專家,看看他們的抗通脹戰(zhàn)略是什么。
LOVE:在當下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里,大家往往很迷茫,那么對于中國人來說,應對通脹究竟是“開源”好,還是“節(jié)流”好?
這個問題,我們得先來分析下:我們的財產(chǎn)無非就是現(xiàn)金或者物產(chǎn),它們是不是保值,要看利息(或收益率)和物價誰跑得更快,如果利息(或收益率)跑不過物價的話,就意味著持有的現(xiàn)金或物產(chǎn)會貶值。
所以,雖然中國人主張勤儉節(jié)約是美德,但是在通脹的情況下,堅持這種美德,用存錢這種“節(jié)流”的方法實際上就是在不斷地在縮小自己的財產(chǎn)——儲蓄利息遠遠無法和物價上漲的程度來抗衡,你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手里的財產(chǎn)不斷貶值!只有用“開源”的方法——令收入增加的速度和物價上漲持平,你才算不吃虧。另外,這種經(jīng)濟條件下,把錢花出去反而比存著更好,因為在物價持續(xù)上漲的時候,無論何時買進物品都是在低點,是劃算的。
LOVE:請分享2~3條您自己在生活中抵抗通脹的理財辦法吧!
我的觀點:在投資的游戲中,追隨潮流,貌似非常保險,但有時也會被套牢,所以人云亦云絕對不可。比如從房價飆升的過程,我們雖然清楚地看到了現(xiàn)金的貶值,但是現(xiàn)在去追著買房為時已晚;又比如中國大媽認為黃金堅挺,實際上,這樣的大宗物品,有國際資本在其中操控,對我們來說可謂步步驚心。
我的辦法:與其和國際金融大鱷斗智斗勇,不如找一些還不是很熱門的東西來投資。我最近對油畫和雕塑比較看好,對于這種收藏品,就算沒有特別的操作,每年也會有近10%的回報。價位我比較看好5萬到10萬之間的,因為價位太低,收藏價值就不會太高,升值空間也不會太大,如果價位過高,就不是人人能投資了。當然對這些作品最好有中長期持有的準備,那樣的話,油畫和雕塑就是比較理想的投資對象。
另外,掌管家中財權的女性,也可以參考日本太太們的做法:那就是利用日本國內(nèi)的低利息率以及日元升值等要素進行外匯套利——雖然每個家庭的閑錢可能不多,但是由于參與的人數(shù)極多,她們在國際外匯市場形成了30萬億日元的投資規(guī)模,在國際上被稱為“渡邊太太”。其實外匯套利的操作比較簡單,很容易入門,中國國內(nèi)銀行的利息率也很低,我們大可利用此尋找高利息率的外匯,從中獲得差價以對抗通脹。
LOVE:金價波動頻繁,中國大媽爭相購買黃金希望以此抵抗通脹,到底靠譜嗎?
不靠譜!因為儲存黃金從來都不是抵抗通脹的有效方式——這個立論在2011年9月6日前還可能有些爭議,但自國際現(xiàn)貨金價在當天由歷史高位的每盎司1921美元開始下跌后,黃金的狂熱愛好者就只能忍淚接受現(xiàn)實。而且,這立論的關鍵不是黃金價格的表現(xiàn),而是黃金投資的特性:黃金投資有很多載體和方法,儲存黃金是一種長線的方法,但這方法的缺點是投資的資產(chǎn)只能靠價格上升來增值。畢竟,黃金投資在儲存期間是完全沒有任何投資收入的,例如紅利。當金價上升后,如果想獲得投資利潤,只能把手上儲存的黃金賣出,且這時要看你儲存的是什么黃金,如果是金飾或黃金工藝制品,低流通性和大的買賣差價甚至會吞噬金價上升的利潤。所以,能抵抗通脹的黃金投資不是“儲存黃金”,而是靈活的短線買賣。
LOVE:雖然房價年年喊降,可大多白領還是堅定地認為房產(chǎn)可以保值以抵抗通脹。那么持有房產(chǎn)究竟是不是有效抵抗通脹的辦法?
在現(xiàn)有經(jīng)濟環(huán)境下,總體來說通過房產(chǎn)來抵抗通脹是有效的。不過也要分情況來看:
買入一套房子自往,月付的只是銀行按揭款,住房開支相對穩(wěn)定,這只能看成是抵抗高通脹下的租金上升,是被動的,實際上抵抗通脹的效果不大;
第二套房產(chǎn)投資才能產(chǎn)生對抗通脹的能力,因為你收取的租金可浮動,當通脹出現(xiàn)時,高通脹率、上升的利率走勢和上升的房價所產(chǎn)生的連鎖反應,必定令租金水漲船高,于是,從你持有第二套房屋開始,即產(chǎn)生了抵抗通脹的能力。
但房地產(chǎn)投資要算一個回報率,當通脹來臨時,房價可能已被炒高,從租金收入計算所得的回報反而會下降,甚至回報率低于通脹率,此時只能依靠房產(chǎn)自身的增值來抵抗通脹——當然,你得賣掉才能套現(xiàn)。
LOVE:請分享2~3條您自己在生活中抵抗通脹的理財辦法吧!
拿起牛刀來殺雞,要投資專家在日常生活中與通脹來一場肉搏戰(zhàn),投資專家有時候也是難以入手的。實在要總結經(jīng)驗,那么我的搏擊方法大致有兩種:
第一種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大家競斗短途爆發(fā)力,讓自己跑在通脹前,簡單說是計劃消費。舉例說,太太在半年后的8月份生日,總要給她買點名貴禮物吧。她喜愛的一款手表我預計因通脹刺激,在下半年會提價5%,我何不干脆在它提價前買入,犧牲銀行1%的存款利率,贏它4%的沖線身位?
第二種是馬拉松式的長跑競技,斗的是長線表現(xiàn)。也算是為退休做準備。一份長線有規(guī)劃的理財方案,利用平均投資、復利回報和分散風險等投資上的優(yōu)點去組合,組合一個有8%以上的投資回報是不難的,難的是要盡可能早開始、盡可能持續(xù)時間長,就如我的第一份投資理財規(guī)劃便早在三十年前就已建立。
專家給出的意見可幫助你全面認清當下的經(jīng)濟局勢,而美國《華爾街日報》(《WSJ》)特別為2014年擬出的四條超級務實的理財計劃建議,中國讀者則可作為“務實版”抗通脹操作指南。
這么人間煙火氣的建議是否讓你大跌眼鏡?但理財顧問們卻說,新客戶在第一次計算自己的家庭支出時,最讓他們感到震驚的通常是在餐館的花費。通脹時代,食品價格的上漲往往密集而驚人,因此控制此方面的支出不容小覷。少到飯店消費,嘗試上班帶飯盒,都是好主意。
動員全家人來拍賣一切不需要的東西。給自己設定一個拍賣目標,然后看看最終能實現(xiàn)多少。通過拍賣可讓家族成員感受到錢的真正價值并珍惜它,并且如心理學家所言,去蕪存菁也是一個很棒的減壓方法。
通脹一來,現(xiàn)金儲蓄就成了最脆弱的資產(chǎn),“躺”在銀行里的存款再取出時已和通脹率等比縮水。建議開設一個專門賬戶進行投資,并將部分資金投資一檔基金。按照權威說法,眼下新興市場所能提供的整體報酬在所有投資中最高:如果算上通膨率,新興市場在7年內(nèi)提供的投資報酬率可以達到50%,輕松勝過任何與之競爭的資產(chǎn)類別。
買一份合適的保險其實就是在變相儲蓄,而這份儲蓄既有銀行存款所不具備的保障功能,還有可能幫助個人合法避稅。更重要的是,有些具備投資理財功能的保險產(chǎn)品,其未來的分紅和投資收益可對抗通脹。
每一個欲望過大而夢想過虛的時代,都是一個迷幻癥患者兼過勞癥患者激增的時代。世界知名辦公方案提供商雷格斯發(fā)布最新調(diào)查結果:中國內(nèi)地的上班族在過去一年內(nèi)所承受的壓力位列全球第一,他們精力的60%以上消耗在抵抗壓力及欲望侵蝕上,在工作中使用了本該付出精力的4倍以上;而英國醫(yī)學雜志《柳葉刀》的調(diào)查顯示,目前每10個中國人中就有1個患精神障礙疾病,預計中國患抑郁障礙人群可能達到6100萬,而欲望過多、壓力過大且持續(xù)得不到排解是重要原因之一。
房子、車子、票子,地位、頭銜、衣履釵環(huán)……欲望愈膨脹,壓力愈巨大。于是,有為青壯年們上緊發(fā)條、埋頭苦干、殫精竭慮、忙碌不休,直到有一天他們發(fā)現(xiàn)工作是做不完的,錢是賺不光的,欲望是無休無止的,攀比是永無盡頭的……
為什么我們就不能放低要求、放輕欲望,讓自己心平氣和一些呢?
“這個世界需要一場社會運動告訴大家,不需要那么多的東西,不需要發(fā)展那么快,不需要前面有什么光榮大道讓大家拼了命往前沖?!痹缭趲啄昵?,香港設計師歐陽應霽便已如是說。如果你已覺得不堪重負,不如停一停,想想令自己“壓力山大”的那座“山”,是真的堅硬如磐,還是一堆迷離虛幻的欲望泡沫堆積出的——迷魂陣?
Amy比誰都熟悉奢侈品,因為她干的就是這個。她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項內(nèi)容就是必須熟諳這一季的潮流如何,設計上有何新鮮之處,明年又會是哪種造型的天下……除了奢侈品牌本身的工作人員以外,她算是最先接觸到每輪新潮流新單品的人群了——在國外,她這樣的人群甚至還要引導潮流或是制造潮流。
但是,Amy幾乎沒有買過任何奢侈品。所謂最“奢侈”的,想來想去,也不過是一只在歐洲買的旅行用拉桿箱,折合人民幣兩千多元。
身處這個圈子,Amy肯定是個異數(shù)。周圍的同行、朋友多少都會有名牌情結,狂熱追求新品,熱衷購置大牌行頭的不在少數(shù)。Amy說,其實她也熱愛這些具有藝術生命的奢侈品——或許正是因為太熱愛了,反倒消弭了“占有”的欲望:因為以人有限的生命,根本就無法真正去“占有”這些歷久彌新的物質(zhì)的美;所以與其欲壑難填地拼命納入懷中,不如學會“不貪婪”“不占有”地體驗與珍惜它們的美好,并心平氣和地與之相處。
LOVE:你幾乎是整天都在與奢侈品打交道,卻沒有購買的欲望,實在叫人難以置信!
Amy:外面已經(jīng)是一個花花世界了,我自己就簡單一點吧。欲望這個東西真是見仁見智。我只是覺得,當你想要的東西太多,多得超出你的真實需求,盲目和虛榮也會日漸膨脹。我并不反對購買奢侈品,但對我自己而言——我了解自己真正要什么,無論有沒有牌子總會找到它。
LOVE:身處你的圈子,當周圍人都珠光寶氣、渾身名牌的時候,你會覺得不自在嗎?
Amy:第一,對我來說,讓我有危機感的永遠不會是別人比我穿得好、比我名牌多,而是別人比我有更深刻的思想,比我有更銳利的眼光;第二,只要對自己的審美品位有信心,就真的不會被品牌所束縛。
LOVE:所以,你對奢侈品其實并不熱衷,對嗎?
Amy:哦不,對于一切美的東西,我都非常熱愛。但熱愛奢侈品就是要去買LV?那真是太淺層了。我喜歡去年Dior在中國做的那一場大秀。一百多襲高級定制禮服,里面涵蓋了這個品牌從上世紀40年代到今天的變遷,美輪美奐。我對于它們的歷史和文化,甚至制作工藝都有著無比濃厚的興趣。一生中能夠和這些美好的事物相遇是多么幸福!但對美的東西就一定要生出擁有它的欲望么?擁有了反而可能是負擔。
在這個消費主義年代,欲望膨脹似乎是天經(jīng)地義的。對女人來說,對奢侈品的追逐有時只是一扇小小的窗,它背后其實包藏著更深更大的欲望“野心”:占有名牌、財富、榮耀以及一切。這沒有對錯之分,只是要提防是否過度。Amy最令人稱道的是,她內(nèi)心對自己以及周遭世界有著清醒的認知:沒有盲目崇拜,不受他人影響,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與欲望和平相處。能做到這些,是一種很大的功力。
抗欲望通脹有趣事件簿
【美】美國獨立制片人約翰·格拉夫正在領導一個名為“收回你的時間”的組織,他認為城市生活總是叫人無法止步,人們習慣給欲望做加法,熱衷于活在層層疊進的“比較級”中:有了Good,必須Better,卻最終看不到Best在哪里。欲望膨脹讓人覺得不堪重負,因此不如暫時“收回時間”,讓自己定時“放空”,用“減法”來凈化欲望,學會放下和割舍。
【意】在喜劇作家范托尼的倡導和組織下,意大利每年8月在北部玫瑰山下定期召開“懶人大會”。大會極力推薦“平靜”“偷懶”等減壓方式,認為適度“偷懶”才能抵抗欲望過激而引發(fā)的過勞。正如大會主席范托尼所說,“懶人”的最高境界是以智慧尋求生活的平衡,并在有限時光中爭取健康快樂。
【中】中國廣州蘿崗區(qū)帽峰山下有百畝田園,這里藏著一個小有名氣的“田園部落”。部落里常住人員十幾戶,他們與土地所在村簽訂了租期20年的土地租用合約;此外還有松散型成員100余人,根據(jù)個人時間到部落各區(qū)參加勞動和休閑活動。部落成員大多是城市精英:政府公務員、法律顧問、投資顧問、媒體從業(yè)人員、醫(yī)生、商人……他們大多在30歲至45歲之間,本應趁著“正當年”去賺更多的錢,爭取更大的榮光,但他們卻出人意料地選擇到郊外山清水秀的僻靜山谷,或長或短地過一段田園牧歌式的簡樸生活。不搏命、不較勁,淡化對金錢地位的貪婪欲望,讓自己的生活張弛有道,這是他們的心愿。
表情很豐富,內(nèi)心卻蒼白。交往很頻繁,知己卻稀少。圈子很熱鬧,生活卻無聊。正所謂: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
以前,關系代表你能信任的人;如今,“關系”代表你隨便遇到的任何人。在一聲聲“親”“美女”“哥”“姐”的叫喚里,我們仿佛一秒鐘就可以勾肩搭背、恍若親人。但我們真的那么親、那么近、那么肝膽相照相濡以沫了么?不,這些看似豐盛實則低質(zhì)的人際關系,它們中的大多數(shù)薄弱、虛假、沒有意義且不能長久。
這就是人際關系的通貨膨脹。正如貨幣通貨脹讓金錢貶值一樣,人際關系通脹讓它自身貶值:“關系”一詞從此變得廉價。
真正的關系是一種相互投資:我投資你,你投資我。父母,夫妻,兒女,知己,所有這些都是需要大量時間、金錢、知識和關注的投資。而人際泡沫中的“關系”卻最缺乏相互投資,最多只是少量信息或關注的交換而已。
越來越多的城市人在泡沫迷離的人際關系里逐漸淡化了情感企圖,而一味強調(diào)當下的即時需要,大家呈現(xiàn)出的狀態(tài)是:過從甚密,但感情稀薄。
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在小說《慢》中這樣說:很難想象有速成的友誼或愛情,突如其來的幸福往往會被證明適得其反,然而我們的世界賦予速度和效率太多榮譽及價值,對它們的追求使我們在自己生存的社會中感到迷失與陌生。
誠哉斯言。
■對號入座:你,遭遇人際通脹了么?
友情版:
√ 手里名片一大摞,可大都是陌生人;跳槽了,名片中的大部分甚至可以直接扔掉。
√ 手機通訊錄幾近飽和,極少聯(lián)系者卻占大多數(shù)。平日紛雜往來,一經(jīng)梳理全變成陌生過客。
√ QQ、微信、SKYPE不眠不歇地開著,那些閃亮的頭像讓人得到熱鬧的安慰。但其中愿意主動與之聊天者寥寥,很多甚至忘記了名字。
√ 節(jié)假日時,把大家轉來轉去的祝福短信、微信群發(fā),而沒有想過送點“原創(chuàng)”的祝福給特別的朋友。
√ 在各種社交商務場合應酬得八面玲瓏,在網(wǎng)絡或手機通話中對“各路人馬”親熱非常,一個人時卻疲憊不堪,表面熱鬧、內(nèi)心孤獨。
√ 更喜歡參加網(wǎng)絡社團社交活動,如“六人行”、驢友自助游等。在這些完全由陌生人組織的聚會里,自己反而更能放松和敞開心扉:反正大家互不相識,聚在一起時熱熱鬧鬧,分開后毫不相干。
總結:人脈網(wǎng)絡虛漲,淺層交往虛高。
愛情版:
√ 工作壓力這么大,哪有時間和精力去跑愛情馬拉松?拖不起!所以,既然兩秒鐘可以泡一杯速溶咖啡,兩分鐘可以刷一次牙,兩個小時應該也可以成就一段愛情吧……
√ 熱衷社交媒體、老鄉(xiāng)會、同學會、8分鐘約會等種種“在最短時間內(nèi)表現(xiàn)自己最閃亮魅力”的聯(lián)誼及速配活動。
√ 對在單身白領族群中流行的“拍賣”約會權這種活動(候選者展示才藝,然后在支持者的推薦下把自己的約會權“拍掉”,出價最高者可與“被拍品”約會一次,內(nèi)容包括逛街、吃飯、看電影和擁抱等),表示毫無違和感。
√ 特別喜歡留愛情“備胎”,并且多多益善——選擇多才有比較,擇優(yōu)上崗嘛。
√ 即使有固定男友也不反對結交和約會新異性——交往試試看,萬一碰到更好的呢?
√ 談情說愛從不嫌多。“愛”越多越好,來得越濃烈越好。
總結:貪多求濫,唾手可得之時,也正是愛情極度貶值之刻。
■專家課堂:人際通脹,我們怎樣過濾“泡沫”?
“社交不是選美比賽,也不是人氣比賽”
發(fā)言人:Umair Haque,美國新型戰(zhàn)略咨詢機構Havas Media Lab主管
人際關系通貨膨脹的實質(zhì)是什么?第一,注意力沒有高效分配,人們較少發(fā)現(xiàn)對自己有價值的感情;第二,投資于低質(zhì)量的人際交往內(nèi)容;第三,幾乎沒有價值——可以在任何地方與陌生人交流,這樣的“朋友”只是一種特殊物品而已。
人際關系通脹還帶來了一種“人氣比賽效應”:人們拼命獲取別人的關注,而不在乎它是否有意義。
但社交不是選美比賽,也不是人氣比賽。信任、真誠的關系才是重要的。人們需要更有效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時間,盡量公私分明;將必要的時間和精力給予真正交心和親近的人:像你希望別人如何對待你那樣去對待別人,讓自己擁有愛的能力。
“當被人際膨脹和自我膨脹裹挾著而你不太分得清真假時,你的心會出來糾錯,告訴你什么地方不對勁了”
發(fā)言人:鐘華,上海林紫心理咨詢機構副主任咨詢師
人和人之間,如果要越來越費勁地藏起那些真實的東西,比如我不喜歡你,我跟你不熟,我只跟你打這一次交道,但表面看上去卻非要你儂我儂,你好我好……那么你一定會略有不安,想方設法要把這不和諧藏起來,甚至擔心是不是自己哪里出了問題。
是的,我們的心,其實能夠覺察和分辨什么是好。內(nèi)心每一次縮緊都是一個提醒,你收到的不是真實的贊賞和親近。應當相信你自己的心。當被人際膨脹和自我膨脹裹挾著而你不太分得清真假時,你的心會出來糾錯,告訴你什么地方不對勁了。那些不舒服和不安告訴你走偏了,你跟真實的自己遠了。
知道自己是什么貨色,知道自己有多少能耐,你才可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真相——不用抹掉過往、不用裝、不用攀附……唯此,你才有可能在面對別人時更加真實美好。
“是寧缺毋濫還是騎驢找馬?一段不好的關系、一個差勁的男人給一個女人帶來的壞處,要比孤獨給一個女人帶來的壞處大多了”
美國密歇根大學心理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在談到社交關系怎樣影響人的情緒時,社交關系的質(zhì)量比數(shù)量重要得多。
這項在線發(fā)表在《PLOS ONE》雜志上的研究,回顧了近10年時間里,社交關系的質(zhì)量對抑郁癥的影響。調(diào)查人員分析了近5000個美國成年人的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一個人和他們的配偶、家人和朋友的關系質(zhì)量預示了在未來他們是否有患抑郁癥的可能性。研究告訴我們,沒有配偶、孤身一人生活的人可能比那些處在一段糟糕戀情中的人生活得更好;而有一個牽強附會和不體貼伴侶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癥。
調(diào)查還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就像后工業(yè)文明中的人們對田園的渴望一樣,在眼下人際通脹時期,人們反而更加喜歡堅貞、忠誠、信任以及浪漫等等真誠詮釋愛情的字眼。
寧缺毋濫的人際交往守則,從未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