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麗
陽光離開的日子,那么冷,那么黑暗,她以為在陰霾中自己會淡淡隱去了;沒想到從天空的一角,斜射下那樣一束淺淺的光,即便是那么微弱,她卻還是能感受到它的溫度,一直滲進她的心里。
那時候,她還小,每天都能看見父親一身酒氣地回家,滿臉都是傷。父親是長白班,每天傍晚7點鐘才會下班,但是即便是下了班,他也很晚回家,總是喝到大醉才回家,到家就和媽媽吵架。他們大喊、哭鬧、摔東西。小小的她就倚在門邊,她膽小不敢勸架,但每次媽媽看到她就用她來當擋箭牌,緊咬住幾句話不斷重復,小小的她不明白,為什么那幾句話如此管用,每次都說得父親啞口無言。
父親喝完酒的樣子總是那么可怕。深深記得那次她生病了,躺在床上發(fā)著燒,父親使勁敲著門,她從床上艱難地爬下來去給他開門,沒想到他一進門就罵她開門慢,她一直在發(fā)熱,他卻不分青紅皂白地訓斥她。媽媽過來勸也不行,他又把媽媽一頓罵。她是個脆弱的人,也是個敏感的人,她永遠都不會忘記這天,她的父親竟如此冷酷無情。
她長大了,她越來越能理解父親和母親吵架的內(nèi)容。母親總跟她哭訴,訴說父親的種種不好,每次說著說著眼淚就止不住地流。她曾恨過,她恨他不顧家,恨他不愛她。后來她找到了原因——她沒想到她的人生如此戲劇。
18年前,冬天,大橋上,剛剛出生便被遺棄的她被原本素不相識的他抱了回去。
她想也許是這個原因吧,畢竟沒有同樣的鮮血流淌,天生就沒有情感在里面。她認了,她服了,她屈服于命運。她不再責備上天的不公,因為她知道命該如此。她開始自暴自棄,她不好好學習,做他們討厭的事情,打架、罵人、自殘。她想,即便她死了,他都不會關(guān)心她一下,不會有人為她流淚,一切都是命。當她把冰冷的刀子劃過手腕,鮮血一點點向外滲透的時候,視野開始漸漸模糊,血腥味彌漫整間屋子,她想一切都將結(jié)束了吧?然后她輕輕合上了眼。
當她醒來時,已經(jīng)躺在病房了,他就守在她身邊,父親握著她受傷的胳膊。他問她,疼嗎?她搖搖頭,然后他的淚就潸然了。她從沒見過他哭,這是第一次他在她面前不是像個惡霸,就這么簡簡單單的父親形象。
“爸爸以前錯了,爸爸只是想有個自己的孩子,但現(xiàn)在,有你就夠了!”
此時,一縷陽光微斜映照病房,她感覺自己越來越溫暖了。
【點評】
這是篇微型小說,寫得精致而獨到。微型小說在高考作文中也不乏獲得滿分者。猶記得2001年的那個夏天,因一篇滿分作文《赤兔之死》而名噪一時的南京考生蔣昕捷,被保送進了南京師范大學。微型小說要有一個好的故事核,立意要力求耐人回味。本文一則,情節(jié)緊湊又能突出細節(jié),前后兩個細節(jié)——父親喝醉回家怒斥“她”,“她”在病房看到父親落淚——寫得細致而真摯,并且前后對照,很符合小小說的情節(jié)路數(shù)。二則,人物刻畫富有立體感,父親是可憎又可敬的,“她”是可憐的也是幸運的;牽扯讀者的心,令人動容。三則,環(huán)境描寫簡潔而富有深意,那縷斜陽照進病房,暖人心扉;情節(jié)至此戛然而止,境界卻非常深遠。
當然,寫作的時候投入感情是非常重要的,小說雖是虛構(gòu)的藝術(shù),但是情感是真實的,情真意切是真功夫!
(薦評老師:杜秋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