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溪
(1.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湖北武漢 430072;2.國家圖書館,北京 100081)
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版權保護問題初探
劉溪
(1.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湖北武漢 430072;2.國家圖書館,北京 100081)
“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作為文化部“十二五”期間重大文化惠民工程之一,戰(zhàn)略意義重大。本文簡述了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資源建設現狀,強調了數字資源建設中的著作權問題,通過介紹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版權保護工作開展情況,從完善版權保護法律法規(guī)、充分利用版權易獲資源、限制訪問權限與預覽內容、采用先進的技術控制等角度,提出解決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數字資源版權的措施與建議。
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 數字資源 版權保護
數字資源建設是數字圖書館建設的核心,也是各項服務的基礎,在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的建設與實施過程中,一直將數字資源建設作為工作重點,并積極探索各種途徑,進行資源的共建共享,使優(yōu)秀的數字資源能夠惠及全民。
在數字環(huán)境下,圖書館面臨的版權問題更加復雜。數字圖書館使網絡用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閱讀并下載所需要的作品成為可能,因此數字圖書館較傳統(tǒng)圖書館更容易涉及版權問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數字資源的建設與共享。
下面本文將就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以下稱“數圖推廣工程”)數字資源建設及所面臨的版權問題進行探討。以期能夠為解決數圖推廣工程建設過程中的版權問題帶來一些啟示。
數圖推廣工程的資源建設目標是聯合全國各級圖書館,建立分級分布式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庫群,使各地分散異構的數字資源按照一定的標準,通過統(tǒng)一的途徑,實現有效聚合,最終在全國范圍內形成有效的數字資源保障體系。
工程的資源建設目標是,到“十二五”末,數字資源總量將達到10000TB,每個省級數字圖書館擁有資源100TB,每個市級數字圖書館擁有資源30TB,每個縣級數字圖書館擁有資源4TB。
從2012年開始,數圖推廣工程逐年加大數字資源建設力度,有計劃的分階段開展數字資源建設工作,并建立數字資源的“共知、共建與共享”機制,使數字資源建設的效率最優(yōu)化,發(fā)揮資源的整體優(yōu)勢與規(guī)模效益。
開展全國自建數字資源登記工作,各地圖書館向國家圖書館提交文獻信息元數據,以便實現統(tǒng)一揭示與分級調度。截止2014年6月,已登記123個數據庫、160萬條數據。為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數字資源的統(tǒng)一揭示和集成服務奠定了基礎。
聯合全國省市級公共圖書館,開展數圖推廣工程數字資源聯合建設項目。初步形成類型豐富、分級分布的推廣工程數字資源揭示與服務體系,最終建設完成一個覆蓋全國的海量數字資源庫群。
通過數字圖書館虛擬網絡、本地鏡像、統(tǒng)一認證等方式,將國家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成果和一批優(yōu)秀的普適性商業(yè)數字資源與各地共享,使各地讀者可以在當地圖書館訪問海量優(yōu)秀的數字資源。內容包括100余萬冊中外文圖書、700余種中外文期刊、1萬余種圖片、18萬余檔案全文、7萬余個教學課件、3000余種講座和地方戲等視頻資源及15個商購數據庫,資源總量超過128TB。
隨著網絡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的閱讀形式不再局限于紙本讀物,數字閱讀已成為普遍的閱讀方式,引領著時代的風潮。在網絡環(huán)境下,人們獲取信息和使用信息的方式,正在發(fā)生著巨大的改變,使隨時隨地隨身享受廣泛而方便的數字資源服務成為可能。
數圖推廣工程作為數字閱讀服務的生力軍,以數字資源建設為第一要義,目標是建設分級分布式數字資源庫群,在全國范圍內形成有效的數字資源保障體系。依托覆蓋全國公共圖書館的數字圖書館虛擬網,建立數字資源共建共享機制,實現全國公共圖書館資源與服務的無縫集成。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首要問題是解決數字資源建設中的版權問題。
數字出版是指“利用數字技術進行內容編輯加工,并通過網絡傳播數字內容產品的一種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為內容生產數字化、管理過程數字化、產品形態(tài)數字化和傳播渠道網絡化?!蹦壳?,我國尚未出臺專門針對數字出版的法律和行政法規(guī),《著作權法》中也未對數字出版行為進行規(guī)制,實踐中需要借助《出版管理條例》、《互聯網出版管理暫行規(guī)定》等出版領域基礎性的法律法規(guī)對數字出版行為予以規(guī)制。
數字化是否算是侵犯版權的行為,在我國的《著作權法》中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但是參見有關國際法規(guī),以及經由國內專家的多次論證,作者認為數字化是復制行為。那么如果涉及侵犯復制權行為,著作權人將通過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他們有權利許可他人復制其作品并由此獲得報酬。所以數字化的作品也是有版權的,理應受到法律保護。
數字網絡時代的來臨,使版權保護問題變得復雜起來。數字資源通過網絡為用戶提供服務,而網絡的傳播力量超乎我們的想象。我國《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第二條規(guī)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將他人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提供,應當取得權利人許可,并支付報酬。”數字圖書館將作品傳輸上網,供用戶瀏覽、下載,就必須征得著作權人的許可,著作權人可以從作品的網絡傳播中得到回報,并得到法律的明確保護。
圖書館作為公益性機構,有保存人類文化遺產的職能。我國《著作版權法》第二十二條第8款中規(guī)定“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美術館等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復制本館收藏作品屬于合理使用,可以不經著作權人的許可。”相反的,只要數字化的產品不是作為陳列或保存版本的需要,即使圖書館在沒有任何商業(yè)目的的情況下進行資源的數字化,也必須征得著作權人的許可。
數圖推廣工程在版權保護問題上,已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嘗試。包括開發(fā)版權信息管理系統(tǒng);充分利用《國家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管理條例》、《國家圖書館合作開展館藏特色資源管理條例》等版權管理文件以及版權授權協(xié)議等;建立一支專業(yè)的數字資源版權管理團隊;努力爭取國家經費保障等。
由于著作權權利信息查詢不便捷,數字版權使用不夠規(guī)范等原因,使得圖書館在解決數字版權侵權問題時如履薄冰。數圖推廣工程為解決數字資源版權問題已開發(fā)完成版權信息管理系統(tǒng),并且作為工程必配軟件,以供各實施館安裝使用。
版權信息管理系統(tǒng)作為數圖推廣工程的業(yè)務支撐配套系統(tǒng),通過對各類數字資源著作權信息的登記、維護和管理,形成全國數字資源版權信息庫,實現各圖書館之間的數字資源的版權信息共享,為各圖書館數字資源在授權范圍內的合理使用提供數據基礎保障。數字版權管理系統(tǒng)的研發(fā),使大量處于版權保護期的資源能夠根據版權授權狀況提供服務。
在數圖推廣工程“共知”資源建設機制下,面向各地開展元數據資源登記工作,建立元數據資源倉儲并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統(tǒng)一揭示。元數據登記時可以對訪問權限、使用條件、安全等級、訪問警告、訪問說明、訪問時間、到期時間等元素進行限定。
在數圖推廣工程“共建”資源建設機制下,可廣泛面向全國各省級公共圖書館聯合建設各地優(yōu)秀的數字資源。在解決版權問題上,國家圖書館起草了版權授權協(xié)議,要求接受聯建單位提供必要的版權授權證明與相關憑證。同時,中央財政對數圖推廣工程實施各省予以一定的經費補貼,用于各省自主建設數字資源,通過工程網站進行共享與服務推廣。
在工程建設初期,國家圖書館根據“版權清晰、館藏互補”的原則,選擇了一批優(yōu)質資源與各館共享,一部分是國家圖書館自建的特色資源,另一部分主要是國家圖書館購買的全國授權數據庫。這些共享資源,豐富了各館資源,是推廣工程數字資源建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外購數據庫是國家圖書館與出版商和數據庫商在共同制定的協(xié)議模式下,獲得了所購數據庫的版權使用權,它們滿足版權法的有關條文和著作人的合法權益,通過本地鏡像或遠程訪問的方式,向地方圖書館提供資源共享。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在網絡傳播權、復制權等方面重新做了修訂,使其更適于網絡技術發(fā)展和數字出版的需要。然而對于數圖推廣工程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而言,數字資源作為其服務的根本,僅靠司法保護來解決版權問題還遠遠不夠,需要我們開拓思路,聯合各方力量,共同努力尋找既可以維護在信息傳播中知識創(chuàng)造者的合法權益,又可以解決數字圖書館海量信息資源的版權問題的辦法。
在數字出版日新月異的當下,有必要在法律制度構建層面完善對數字出版行為的規(guī)制。一方面,以我國《著作權法》第三次修改為契機,在法律條文中明確數字出版物的作品屬性、明確數字出版保護的方式;另一方面推動數字出版專門性法律的出臺,對數字出版行為的內涵、數字出版權利人的權利范圍、數字出版涉及的特殊問題等做出更為細致、妥善的安排。數圖推廣工程也應及時起草相關數字資源管理辦法,并明確提出版權問題的解決方案,上報上級主管部門,力爭獲得一定的業(yè)界影響力。
數圖推廣工程在開展數字資源征集與數字資源聯合建設時,要求在解決自有版權和公有領域或其他來源版權之前,提供能夠滿足項目所需相關權利即可轉授權力要求的證明文件,保證沒有權利瑕疵,不會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版權,并保證信息文件的真實性。自有版權和公有領域通俗來講,一個是圖書館已經獲得授權的;一個是超過保護期的作品。這兩種類型的資源,版權易獲得,應該受到工程的重視和廣泛利用。
通過限制訪問權限,可以有效地控制用戶的訪問地點和方式。一般分為互聯網訪問、虛擬網訪問和到館訪問資源。數圖推廣工程目前共享的22個數據庫中,提供開放的互聯網訪問的有8個;僅有1個只提供到館訪問;剩余的幾個數據庫都可以通過虛擬網提供訪問服務。
同時,還需要對預覽內容進行限制。我們可以參照Google的做法,對資源預覽內容采取限制。Google對于預覽內容的限制級別由高到低依次是:①無預覽,即只提供圖書的概述、書評、作者、出版商、ISBN等信息;②摘錄視圖,對于有版權的圖書,在出版者或作者明確要求不允許提供任何預覽的情況下,只提供圖書兩三行字的片段預覽,且是不可復制的圖片;③有限預覽,即在得到出版社或作者許可的情況下,會提供比摘錄預覽更多一些的內容,但這些預覽材料是無法復制的PDF文件;④全書預覽,即如果一本書沒有版權、版權已經失效、出版社或作者允許公開,才會提供這本書的全書預覽。
為控制用戶的訪問和進行使用權限的控制,目前,運用于數字資源版權的技術保護措施包括:反復制技術、IP地址控制技術、電子水印技術、數字證書簽名技術、數字指紋技術、數字作品使用追蹤技術和數字版權管理技術等。數圖推廣工程應加大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版權保護力度,不僅從源頭解決好數字資源版權的購買問題,也要“防患于未然”在下游處理好作品的使用問題,杜絕他人未經授權使用,保護著作權人與圖書館的良好合作關系。
解決數字資源版權問題是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還需要多多學習借鑒國外經驗、加強版權保護意識、爭取財政及立法支持,通過深入研究工程數字資源建設中的版權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處理方案,并在實踐中不斷論證修改。從而盡可能多地將數字資源提供給互聯網用戶使用,擴大數圖推廣工程的服務范圍和社會影響。同時,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積極開展版權保護及相關服務宣傳工作,維護著作權人合法權益,提高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與服務水平,推動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不斷深入開發(fā)與利用。
[1]文化部財政部關于實施“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的通知.文社文發(fā)〔2011〕27號.
[2]文化部關于加快實施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的意見.文公共發(fā)〔2012〕33號.
[3]新聞出版總署關于加快我國數字出版產業(yè)發(fā)展的若干意見.新出政發(fā)〔2010〕7號.
[4]李永先,宮宇,榮鴻悅.網絡環(huán)境下圖書館業(yè)務中數字版權問題研究[J].圖書館界,2007,(04):23-26.
[5]黨躍臣,張曄,王韞華.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中的版權問題[J].圖書情報工作,2001,(03):28-31.
劉溪(1989—),女,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在職研究生、國家圖書館數字資源部助理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