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剛
【摘要】物理概念是對物質特性、物理現(xiàn)象和物理過程等本質屬性的反映。概念教學在整個物理知識教學的過程中占據(jù)重要位置,新課程的物理概念教學更不能忽視,在物理新課程理念下,概念教學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效果。以下是在新課程教學中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概念教學的幾點體會。
【關鍵詞】新課程教學;體會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概念
對初中生來說,他們的學習活動最容易從興趣出發(fā),最容易被興趣所左右,所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興趣,使學生明確學習物理概念的目的,是學生學好物理概念至關重要的一步;其次,要使學生形成物理概念,必須遵循從感性到理性、從低層次向高層次發(fā)展的認識規(guī)律。因此,在引入概念教學時,應盡可能考慮到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經驗認識與認知上的沖突。例如:引入大氣壓的概念時,可讓學生先做一做瓶子吞雞蛋、注射器提高重物、吸盤掛重物等實驗,并且在做這些實驗之前提醒學生仔細觀察實驗中的現(xiàn)象,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興趣,而且讓學生有親生體驗,這就為引入大氣壓這個概念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二、引導探究、建立概念
心理學家指出:概念的形成過程就是撇開客觀事物的許多屬情,抽出本質屬性加以概括的過程。豐富的直觀材料是學生形成概念的基礎,但概念不是從對直觀材料的感知中直接得出,必須通過思維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采用比較、分析、綜合概括、歸納、演繹等方式進行思維,才能揭示概念的本質;例如:引入壓強的概念時,通過觀察小桌子正壓和反壓在海綿上時,產生的效果不一樣,引導學生認識到壓強與受力面積有關,再在小桌子上加上一個砝碼,觀察海綿凹陷的程度,引導學生認識到壓強與壓力的大小有關,學生通過觀察獲得了豐富的感性認識,然后通過老師的分析引導,把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形成壓強的概念。同時還通過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數(shù)據(jù)、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等一系列過程,使學生獲得的概念更加牢固。例如: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時,先提出物體是否一定要在受到力的作用下,才發(fā)生運動的問題,然后,讓學生進行猜想,引導學生設計斜面與小車的實驗,學生通過進行實驗、收集數(shù)據(jù)、分析與論證、評估和交流后,可以得到物體在不受力的情況下,可以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從而能夠很好地掌握牛頓第一定律。
三、聯(lián)系實際、豐富概念
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獲得的概念往往較淺顯且不完善,這就需要教師或學生來補充實例,在豐富的物理現(xiàn)象中加深學生對概念的認識。如在得出了動能、機械能這些概念后,讓學生通過蕩秋千、跳蹦蹦床、滾擺實驗等實際例子區(qū)分動能和勢能,分析并解釋它們如何相互轉化,這樣既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加深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
四、注意比較、強化概念
學生在學習了物理課程以前,在生活實際中對各種物理現(xiàn)象和過程已有了自己的經驗和認識,并形成了一些較固定的看法,要破除學生頭腦中一些錯誤的看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因此,教師應當在教學中用新的物理情境多次考查學生對物理概念的掌握程度,并加以交流評估,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掌握正確的物理概念。例如,進行壓力與重力、壓力與壓強等概念的對比訓練等。
五、重視實踐、應用概念
心理學家的觀點認為:掌握概念要有一個具體化的過程。具體化就是通過分析綜合,將抽象概括過程中獲得的概念運用于實際,通過實際來說明概念,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因此,課上要利用所學概念來解釋現(xiàn)象、分析實際問題、做習題、做實驗等。例如:對冰棒周圍冒“白氣”的解釋,可以加深對“液化”的理解;對在下午用電高峰期,燈泡的亮度為什么變暗的解釋,可以加深對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的理解。此外,課外要通過科技小發(fā)明、小制作、研究性學習等活動使概念得以鞏固和深化。
總之,在初中物理新課程教學中,概念教學需要教師采用多種渠道和方式去跟學生講解,學生才能容易掌握得更牢固和透徹。
參考文獻:
[1]沈昌健.淺談初中物理概念的引入教學.《中學物理(初中版)》,2012年10期
[2]朱莉平.初中物理概念規(guī)律課是這樣“動手做”起來的.《中學物理(初中版)》,2013年12期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