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
眾所周知,課堂是培養(yǎng)學生的主陣地.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適合我國中學素質教育的新教法、新模式正不斷涌現(xiàn).而課堂教學的作用不言而喻,新時代需要教師轉變新的教學思想、課堂結構、教學方法,教學程序應棄舊立新,應具有新的要求.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潛能,使之成為一個有效的學習者.下面談談我在具體教學中的感受.
一、 全力讓學生參與課堂,一切服務于主體參與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主體參與”在課堂結構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主體參與”是分層優(yōu)化、及時反饋、激勵評價、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否則,只是學生一味地被動接受,教師無法獲取反饋信息,無法校正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這樣會使學生無法成功獲取知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課堂教學完成的先導.要整體提高學生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為此,應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以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教師要時刻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核心,以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為目的;要把微笑帶進課堂,語言表達力求幽默、輕重緩慢、抑揚頓挫,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切忌把自己的不良情緒帶進課堂,更不能向學生發(fā)泄不良情緒.課堂上要堅持講練結合,一般來說,教師講授的時間以20~25分鐘為宜,教師必須抓住重難點,面向全體學生,給學生留下充裕的想象空間和安排訓練的機會,便于反饋矯正.
二、 分層優(yōu)化,別類指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分層優(yōu)化,就是按本班學生特點,在課堂教學中分層教學,別類指導.首先,對于學生的層次及變化情況,教師要了如指掌,心中有數(shù).同一層次的學生設置同一創(chuàng)設的題,較好的學生(優(yōu)等生)多以主觀想象設題;中等學生多以啟發(fā)式設題;較差層次的學生(學困生)就要以直觀性、客觀性設題,以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以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依據(jù)大綱,循序漸進,切莫心急氣躁.
三、 及時反饋,有效完成課堂任務
課堂教學的效果與及時的學生反饋和教師調控有很大的關系.
1.課堂教學情況的反饋,反映在學生的動口、動手和對知識接受的面上,所有這些教師發(fā)現(xiàn)不當,要及時調整、改變戰(zhàn)術,以“轉危為安”.
2.課堂教學不僅要通過精講,保證學生練的時間,而且要留有當堂檢測反饋的時間以求補救.對于較多學生不能正確作答的問題,要改變方式補救;對于特殊問題要另選角度講清;對個別問題只需作個別輔導.力求當堂清,不欠賬.
3.課后作業(yè)的設置是進行反饋、矯正、鞏固和發(fā)展的必要環(huán)節(jié).課后作業(yè)也是課堂教學的延續(xù),由此顯得十分必要,但需求精而典型;批閱要及時,批語要中肯,點評要先肯定成績,再心平氣和地指出欠缺之處.決不能有學生的做而無教師的閱.
四、教法多樣化,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1.用精彩幽默的語言吸引學生
在課堂上,常會出現(xiàn)這樣一個現(xiàn)象:教師的努力與課堂效果不成正比.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只重視了語言的科學性、規(guī)范性,卻忽視了它的藝術性,因而事倍功半.精彩幽默是語言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堂上的正確使用會大大增強語言的感染力.
2.從現(xiàn)實生活中常見的、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簡化復雜問題
數(shù)學中幾何部分復雜的立體圖形的教學很不好想象,我就在課前用橡皮泥刻出模型來,在課堂上,讓學生面對事物來解決問題,進而來培養(yǎng)他們的空間想象力,從而將問題簡單化.
3.用生動有趣的圖案和實物來代替抽象的理論知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相對于數(shù)學的推理計算,學生更容易對直觀的圖案和實物產生興趣.在講解七年級數(shù)學《幾何圖形》時,我將大量的圖畫和實物帶入課堂,讓學生感悟到我們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幾何圖形,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在講解《圖形的平移和對稱》一章時,在課堂上,我向學生展示了大量的照片,如輪船、飛機、房屋、橋梁等,讓學生理解平移和對稱的意義和用途,體會到數(shù)學王國的瑰麗.
五、 激勵評價,促進學生樂學、愿學
心理學家的實驗表明,激勵評價在促進學生發(fā)展方面最為有效.實施激勵評價首先要轉變教師的認識觀念,由“恨鐵成鋼”為“信鐵成鋼”,進而給“鐵”加“溫”,這個“溫”就是表揚、激勵.那種一味批評、指責,甚至體罰對廣大學生,特別是學困生已成黔驢技窮,無濟于事.
對于學生評價標準,不能使用統(tǒng)一尺度,要層次有異,批語有別.用統(tǒng)一尺度去評價使眾多學生感到自己仍是失敗者而喪失上進心.而應分層評價,重視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發(fā)展進步,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進步的喜悅,看到自己的努力和進步的希望.對于學困生,甚至是微不足道的成功與進步,也要充分給予肯定和表揚,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促進他們樂學、愿學.
(責任編輯黃春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