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文弄墨
曹操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還是個在美食方面很有研究的著名吃貨。
首先是曹操對酒情有獨鐘,而且見解超乎常人。從《三國演義》青梅煮酒故事中可以看出曹操不但會吃,而且很懂得吃。我們知道,梅子是一種營養(yǎng)價值高的綠色食品,將它與美酒同煮,喝起來豈不是別有一番風(fēng)味?這既是一種飲食境界,更是曹操獨特的養(yǎng)生之道。
除了青梅酒,曹操還喜歡杜康酒。在他著名的《短歌行》里,就有“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句子,可以看出曹操經(jīng)常與杜康相伴,工作疲勞或是心情不好時,來幾杯醇香的杜康,什么煩惱憂愁都煙消云散。
不僅是品酒,曹操還懂得釀酒之法。《齊民要術(shù)》記載,東漢建安元年,曹操曾將家鄉(xiāng)產(chǎn)的“九醞春酒”晉獻給獻帝劉協(xié),并上表《上九醞酒法奏》說明制法:“法用曲三十斤,流水五石,臘月二日漬曲,正月凍解,用好稻米,漉去曲滓,便釀法飲。曰譬諸蟲,雖久多完,三日一釀,滿九斛米止……”不僅總結(jié)了“九醞春酒”的釀造工藝,而且還親自釀制美酒,并提出了具體改進的辦法,說他是一位高級釀酒師也并不為過。
有人曾對《三國演義》中出現(xiàn)的飯局進行統(tǒng)計,結(jié)果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就是曹操。曹操還根據(jù)自己的飲食經(jīng)歷,寫了一本美食專著《四時食制》,在書中,他列舉了幾道名菜,如羹鯰、駝蹄羹、曹操雞、官渡泥鰍等。
羹鯰,即用鯰魚做的肉湯,是夏天吃的美味,還有食補的功能。
駝蹄羹嚴(yán)格意義上講不是曹操本人所創(chuàng),源出于他的兒子曹植,原名七寶羹。因為駱駝常在沙漠行走,所以駝蹄肉質(zhì)肥厚,吃起來非常筋道。而駝蹄羹湯汁鮮美,味道非常特別,魏晉、唐時都十分有名。大詩人杜甫對這道菜十分推崇,在名篇《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中就有“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的詩句,看起來杜大詩人也是駝蹄羹的忠實粉絲。
曹操愛烏骨雞,這種雞的特點是烏皮、烏骨、白肉、綠耳,被稱為白鳳。曹操雞現(xiàn)已成為安徽合肥傳統(tǒng)名菜,以其風(fēng)味獨具一格而受到來合肥旅游的中外食客“名不虛傳”、“堪稱一絕”的贊譽。
官渡泥鰍這道菜是曹操親自命名的。據(jù)說,曹操在官渡和袁紹交戰(zhàn)期間,軍糧吃完了,一個餓了幾餐的士兵到處找吃的,結(jié)果在水溝中抓到了不少泥鰍,在火上烤著吃。隨后,士兵被舉報違反軍紀(jì)。曹操得知后,對這種吃法很感興趣,就讓這個士兵燒了兩條來吃,感覺味道非常鮮美,非但沒有處罰他,反而讓他將這道菜推廣到全軍,并因此解除了這次饑荒。官渡之戰(zhàn)大勝后,曹操將這道菜命名為官渡泥鰍。
由此可見,一把手曹操不是天生的吃貨,而是在實踐中歷練出來的。
老九摘自《新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