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祥慧 韓丹鳳 肖 鵬
(牡丹江醫(yī)學院 黑龍江·牡丹江)
隨著社會發(fā)展與進步,高等院校所肩負的使命越來越艱巨,大學生這一先進群體在面對生活中各種復雜的事件表現(xiàn)出來的狀態(tài)也是不盡相同的。近年來在大學生這一群體中不斷出現(xiàn)用硫酸潑熊事件、研究生虐貓事件,以及大學生自殺事件等,這些悲劇的出現(xiàn)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斷地反思、探索心理學學科,這時一種主張引導人類自身的積極因素,進而獲得更好的、積極的心理品質的學科應運而生。以積極心理學的理念重新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各種要素,形成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成為當前心理健康教育領域新的思潮與趨勢。
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末在西方心理學界興起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它是利用心理學比較完善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個心理學思潮。積極心理學與傳統(tǒng)心理學的不同之處是它主張用一種更加開放的、欣賞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的潛能、動機和能力。采取科學的方法與技術來理解人類的復雜行為,其目的就是要開發(fā)人的潛力,激發(fā)人的活力,促進人的能力與創(chuàng)造力,并探索人的健康發(fā)展途徑。以積極心理學為導向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認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如何全面提升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個人與社會的發(fā)展,幫助受教育者走向幸福。
傳統(tǒng)的消極心理學主要是以研究人類的心理問題、心理疾病診斷與治療為中心的,更多的是關注人類一些消極的表現(xiàn)特征,著重于自殺的預防、心理問題的矯正以及心理問題的預防,把心理健康教育簡單的規(guī)劃為疾病的治療,而對于心態(tài)積極的人如何使他們變得更優(yōu)秀則沒有具體的做法和措施,總是在想如何避免心理問題的產生,對如何提高自己心理素質缺乏必要的思考和探究。這種模式往往導致人們認為有病的人才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本能的拒絕心理咨詢和治療,而積極心理學更多的是關注人類能力的提升和素質的培養(yǎng),著重挖掘人類的積極品質,對人性進行積極的評價,以使人類學會分享快樂、創(chuàng)造幸福、保持生命的樂觀向上的積極狀態(tài),從而提高人類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素質。
積極心理學在立足于研究人的心理問題與疾病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研究人性的優(yōu)點與價值,通過激發(fā)人類的潛能,釋放自身的積極品質達到治療心理疾病的目的,進而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人類的卓越才能,使人類生活更加美好幸福。積極心理學有著傳統(tǒng)心理學所沒有的優(yōu)勢,它將人的主觀幸福作為關注的核心,以積極的主觀體驗、積極的人格特質和積極的社會體系為框架,研究人的力量和美德,通過積極的人格特征促進個人的發(fā)展進步,為建設積極的公眾品質和良好的社會系統(tǒng)提供堅實的后盾。
(一)積極心理學引進大學校園是人類發(fā)展的需要。積極就代表著“正向的”或“主動的”意思,大學生的培養(yǎng)應該注重積極的人格的塑造,通過獲得人類的積極的品質和特征,可以提高大學生的抵制消極情緒的能力,同時提升大學生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能力,維護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
積極心理學引進校園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視角,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廣泛干預的作用。通過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助形成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一種互動多維的交叉網絡,幫助學生建構積極的自我概念、希望和生活滿意度。
(二)積極心理學引進大學校園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積極心理學的產生與發(fā)展不僅是心理學自身發(fā)展的需要,同時也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隨著科技與經濟的迅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豐富與提高,但生活質量與精神追求并沒有與此保持同步。相反,人們的生活壓力與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各種心理問題隨之產生。消極心理學的研究理念與研究手段是難以發(fā)揮更大作用的。而積極心理學以人為本、提倡積極人性、注重研究人的優(yōu)點與價值的思想理念,正滿足了當代人們對心理學的需求。積極心理學的出現(xiàn),恢復了心理學本來應有的功能與使命,它有助于幫助人們在良好的社會生活條件下生活得更幸福。
(三)積極心理學引進大學校園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發(fā)。積極心理學和思想政治教育都肯定人、重視人的發(fā)展,我們可以把積極心理學同思政教育結合,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可以借鑒積極心理學的積極思想,把積極心理學重視人本身的思想與思想政治教育客體的主體性相聯(lián)系。通過為大學生營造積極的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形成好學修德的和諧校園文化,同時高校應該發(fā)揮其輿論宣傳的作用,善于運用各類傳媒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大學生在積極的校園文化中培養(yǎng)積極先進的思想。
(一)培養(yǎng)大學生的積極認知能力。悅納自我是自我意識健康發(fā)展的關鍵所在。悅納自我首先要接納自己、喜歡自己、欣賞自己,體會自我的獨特性,在此基礎上體驗價值感、幸福感、愉快感和滿足感。其次是理智與客觀地對待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冷靜地看待得與失,在生活中注重自我發(fā)展和完善自我。
(二)培養(yǎng)大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塑造積極的人格。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依據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理論,激發(fā)青少年內在的激情,幫助他們發(fā)展綜合技能,承擔起生活的責任,成為有社會能力和富有同情心、心理健康的成年人。利用積極心理學著重于關注和挖掘個體和群體中最積極的品質和潛能,努力創(chuàng)造有利的環(huán)境使個體最大化地發(fā)揮出積極的品質。
(三)多渠道開展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開設包括學習心理指導、生命教育、情感教育、性格教育、人際交往關系指導、挫折教育、愛情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就業(yè)教育和性心理教育等課程,還可以通過游戲、娛樂、主題團隊日、野營、拉練、軍訓等活動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和訓練,特別要注重快樂、尊重、感激關心、贊賞、寬容等情感的培養(yǎng),使學生在參與積極心理教育的過程中獲得心理學知識、掌握科學的心理方法、發(fā)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自身潛能得到開發(fā),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四)強化教育工作者的心理理念。教育者要堅信大學生具備積極潛能和美德,這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從而通過咨詢與輔導發(fā)掘他們的各種積極品質和美德。積極心理學的理念不僅有助于人們重新審視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內容和方法,更為重要的是積極心理學能夠推動心理學本身發(fā)揮其積極作用,幫助人類及社會健康、良性、和諧地發(fā)展。
[1]劉燕,謝鋼.積極心理學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高校教育管理,2011.1.
[2]鐘暗華.積極心理學的意義及發(fā)展趨勢[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9.
[3]張忠宇,夏寶慧.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12.
[4]王進.引入積極心理學理念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黃河水利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