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寧夏六盤山“花兒”是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文章以概念隱喻理論為理論框架,借鑒Charteris-Black的隱喻批評分析方法,分析了“花兒”中的隱喻體系,并探究了隱喻在“花兒”唱詞中的特點和功能。研究發(fā)現(xiàn):(1)“花兒”中隱喻始源域表現(xiàn)形式多樣化,且具有地方特色和濃厚的農(nóng)村生活氣息;(2)“花兒”中隱喻有“單喻”和“雙喻”兩種形式,反映了“花兒”中愛情的初識、贊慕、初戀、熱戀、相思、成婚和離別等階段;(3)隱喻使得“花兒”唱詞具體化、形象化和詩性化,韻味十足、耐人尋味。
關(guān)鍵詞:寧夏六盤山 “花兒” 認(rèn)知隱喻 隱喻批評分析法
一、引言
“花兒”是廣泛流傳于寧夏、甘肅、青海和新疆等省區(qū)一帶的民間歌曲。“花兒”最初是在民間口頭流傳的一種形式,被收集整理后,才有文字的記載。因此可以說“花兒”是一種普通的口頭文字。從創(chuàng)作主體來看,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學(xué)藝術(shù)體裁,在其自身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獨有的特征。“花兒”是主要以聽覺為感的語言藝術(shù)。這對于識字不多的成年人來說,無疑是適合他們聽、賞、念和唱的文字作品了?!盎▋骸狈浅W⒅匾繇嵉闹C美、動聽。內(nèi)容淺顯,篇幅短小,語言簡練,節(jié)奏明快,音韻響亮。在五彩紛呈的“花兒”中,寧夏六盤山“花兒”是一個重要而獨特的流派。2004年,寧夏六盤山“花兒”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行列,2009年,與河湟花兒、洮岷花兒一起進(jìn)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
自Lakoff和Johnson于1978年發(fā)表合著《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Metaphor we live by)以來,隱喻不再是一種單一的修辭手段,它是根植于人類思維中的一種認(rèn)知工具;隱喻不是語言問題,而是思維認(rèn)知問題。龐大的“隱喻帝國”藍(lán)圖由此被勾勒,學(xué)術(shù)界也隨之掀起了一股“隱喻狂熱”之風(fēng)。國內(nèi)學(xué)者將隱喻概念廣泛地運用于分析文學(xué)作品、政治和經(jīng)濟學(xué)著作等各種不同文體中的語言現(xiàn)象。研究地方民俗民歌者則大多從隱喻的修辭手段上入手,但似乎還未有學(xué)者從概念隱喻理論角度出發(fā)研究地方民俗民歌。本文擬以徐興亞先生所編《六盤山花兒兩千首》為研究語料,運用概念隱喻理論分析“花兒”唱詞,以期發(fā)現(xiàn)“花兒”唱詞中的隱喻體系,并探究認(rèn)知隱喻在“花兒”唱詞中的特點和功能。
二、理論框架
隱喻是認(rèn)知語言學(xué)主要研究內(nèi)容之一。長期以來,隱喻是語言學(xué)界研究熱點之一。隱喻的研究經(jīng)歷了亞里士多德的比較論、Quintillian的替代論、Richard和Black的語義學(xué)研究、Searle和Grice的語用學(xué)研究等階段之后,以Lakoff為首的認(rèn)知學(xué)派提出了“概念隱喻”理論。從此,隱喻研究實現(xiàn)了跨越式的發(fā)展,隱喻不再是單一的修辭手段,它是人類的一種思維方式。該理論認(rèn)為,隱喻是一種思維方式和認(rèn)知機制,它由始源域到目標(biāo)域的跨域隱射建立[1]。始源域與目標(biāo)域相比較而言,始源域比較具體,目標(biāo)域比較抽象,二者的結(jié)合由我們的身體經(jīng)驗、社會經(jīng)驗和文化經(jīng)驗促成[2]。隱喻的本質(zhì)就是用一種事物去理解和體驗另一種事物[2]。比如;“時間就是金錢”,用具體的、可觸摸的、有形的“金錢”去理解抽象的、不可觸摸的和無形的“時間”。隱喻概念的提出依據(jù)Lakoff等人所倡導(dǎo)的體驗哲學(xué),它認(rèn)為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rèn)知總是以本體經(jīng)驗為基礎(chǔ)。人類在認(rèn)知客觀世界的過程中,由于自身軀體和客觀世界的互動形成了作為基本概念結(jié)構(gòu)和認(rèn)知結(jié)構(gòu)的各種意向圖式。隱喻的過程就是“以己度人”的過程,就是“我”與“世界”在體驗式對話中交融的過程,就是客觀世界主觀化的過程。以“LOVE IS A JOURNEY”為例,這個概念隱喻的始源域為“Journey”,目標(biāo)域為“Love”?!癓ove”是一個抽象概念,人們通常難以理解,“Journey”比較具體,人們比較熟知,人們往往借助自己所熟知的概念或事物去理解比較抽象的概念或事物。這一理解過程通常通過跨域隱射的形式建立?!癓OVE IS A JOURNEY”這一概念隱喻的具體投射過程見圖1。
三、研究方法與研究語料介紹
本文主要借鑒Charteris-Black(2004)提出的隱喻批評分析方法(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進(jìn)行語料分析。Charteris-Black認(rèn)為隱喻批評分析方法有三個步驟:識別(identification)、理解(interpretation)和闡釋(explanation)[5](P36)。隱喻識別主要依靠語料的研讀,從中尋找承載隱喻的關(guān)鍵詞和表達(dá),并在具體語境中對其使用是否涉及隱喻做出判斷;隱喻理解即在隱喻的語言表現(xiàn)形式和其認(rèn)知、語用功能之間建立聯(lián)系,在此基礎(chǔ)上歸納出隱喻表達(dá)背后的概念隱喻[5](P37);隱喻闡釋即通過理清隱喻的制造者及其所扮演的社會角色來解讀隱喻如何承載并幫助塑造意識形態(tài)等社會語用功能[5](P39)。
本文語料來源于徐興亞先生所編《六盤山花兒兩千首》。該書共收錄六盤山花兒1778首,這些花兒折射出六盤山人民對人生與社會的理解,折射出愛與恨,折射出生活與斗爭,折射出理想與追求。六盤山“花兒”中存在廣泛的隱喻表達(dá),根據(jù)筆者粗略統(tǒng)計,全書共計300余處使用了隱喻表達(dá)。高傳峰對《六盤山花兒兩千首》中所用比喻進(jìn)行了統(tǒng)計,其研究停留在比喻修辭面上。本文從認(rèn)知角度出發(fā)來探究六盤山“花兒”中的隱喻。其研究和語料統(tǒng)計對本文具有一定的幫助性。高傳峰把喻體分為植物類、動物類和其他類三類[3]。其統(tǒng)計結(jié)果為植物類30種,動物類21種,其他類93種。筆者對語料進(jìn)行進(jìn)一步加工發(fā)現(xiàn),六盤山“花兒”中隱喻并非一首唱詞一個隱喻,有些唱詞中存在兩個隱喻。武宇林將這種現(xiàn)象稱之為“對喻”[4]。為了便于研究,在本文中,筆者將“花兒”唱詞中這兩種隱喻形式暫且稱之為“單喻”和“雙喻”。此提法是否妥當(dāng),還有待商榷。
四、六盤山“花兒”中隱喻分析
根據(jù)筆者對語料的加工結(jié)果,六盤山“花兒”中隱喻形式主要有“單喻”和“雙喻”兩種?!皢斡鳌奔匆皇壮~一個隱喻,“雙喻”即一首唱詞兩個隱喻?!皢斡鳌笔荚从騼?nèi)容主要有:牡丹、花、櫻桃、黃金蓮、黃連、柳枝、鳳凰、鷂子、鷹、蜜蜂、鴛鴦、金子、水、蜂蜜、靈寶如意丸和麝香鹿茸丸等。因篇幅有限,下文對“單喻”和“雙喻”的分析將擇例進(jìn)行,羅列出隱喻的始源域、目標(biāo)域和主要投射,投射形式以表格的形式呈現(xiàn)。另外,文章只探討“花兒”中的隱喻系統(tǒng),對于“花兒”內(nèi)容的理解、上下段之間的關(guān)系等,筆者將另撰文說明。
1.“花兒”中單喻
例1:青石頭崖上的花杏樹,
藍(lán)飛禽落不到樹上;
尕妹是牡丹花骨朵兒,
開不到哥走的路上。[1](P10)
牡丹花骨朵兒是指牡丹花含苞欲放的樣子,非常的好看,迷人。牡丹花是富貴之花,在當(dāng)?shù)刂挥斜容^富有的人家院子里才種此花。此首“花兒”描述了阿哥初次見到尕妹之情形。在阿哥眼里,尕妹漂亮,讓他很著迷,但阿哥或因貧窮得不到尕妹。因此唱出了“開不到哥走的路上”之判斷。例1中的隱喻可歸納為“尕妹是牡丹花骨朵兒”。投射如圖2所示:
牡丹是生長在六盤山一帶的富貴花,六盤山富有人家才種有牡丹,寓意“富貴”。每年五月份左右正是牡丹花盛開的季節(jié),花蕾非常漂亮,素有“花中之王”美稱。例2中用“人梢子”來描繪尕妹,“人梢子”是當(dāng)?shù)胤窖栽~匯,其意為人非常出眾?!版孛妹檬莻€人梢子,萬花里頭的牡丹。”意為尕妹非常出眾就像萬花叢中的牡丹一樣。根據(jù)語境,例2中存在隱喻“尕妹是牡丹”。鷂子是當(dāng)?shù)匾环N常見的鳥類,鷂子善翔,往往從高處忽然一個急降式飛翔,飛行速度非??臁@?把阿哥比作鷂子,用了“麻利”一詞來描述阿哥,“麻利”是當(dāng)?shù)胤窖栽~,形容人做事迅速敏捷。“阿哥是少年里人梢子,麻利的活像個鷂子”意為阿哥做事干脆利落像鷂子的飛行動作一樣。例3中隱喻為“阿哥是鷂子”。這兩首花兒是阿哥和尕妹分別單唱完成,分別表達(dá)了阿哥對尕妹以及尕妹對阿哥的贊慕之情。這兩個隱喻的具體投射如圖3和圖4所示。
大麥酒是當(dāng)?shù)厝嗣褡约横勗斓囊环N酒。酒的主配料為大麥芽,因此得名“大麥酒”。此酒剛釀成之時有酸味,放置時間越久味道就會由酸變甜。這首“花兒”描繪了阿哥與尕妹的初戀之情。阿哥對尕妹的戀情就如同釀造的大麥酒一樣,由苦到甜。唱詞第二句“丟了丟了么又要纏”道出了兩人戀情的曲折經(jīng)歷?!袄p”為方言詞,其意相當(dāng)于普通話中的“糾纏”。此例中隱喻為“尕妹是大麥酒”,其投射過程如圖5所示。
圖5:大麥酒喻
2 “花兒”中的“雙喻”
六盤山“花兒”中的“雙喻”現(xiàn)象可歸納為以下七類:1)植物類+動物類;2)植物類+植物類;3)動物類+動物類;4)景觀類+景觀類;5)飲食類+飲食類;6)身體部位+身體部位;7)藥物類+病人。因“雙喻”投射具有雙向性,下文圖表用“”表示雙向投射。
(1) 植物類+動物類
例5:白楊樹樹兒萬丈高,
頂梢上落了個鳳凰;
二阿哥是鳳凰頭頂上旋,
尕妹象剛開的牡丹。[1](P15)
這首“花兒”表達(dá)了男女之間一種熱戀之情。尕妹被比作剛開的牡丹,阿哥被比作空中飛旋的鳳凰。剛開的牡丹漂亮迷人,同時,牡丹也寓意“尕妹是富貴家之女”。鳳凰是一種珍奇鳥,其羽毛非常的漂亮,當(dāng)?shù)厝嗣窈苌倏吹剑⒁狻鞍⒏邕@樣的漢子很少見”。在當(dāng)?shù)孛耖g,自古就有著牡丹配孔雀或鳳凰的傳說。這首表達(dá)愛情的“花兒”通過“牡丹”和“鳳凰”之配來描繪“阿哥”和“尕妹”很般配。其隱喻為“阿哥是鳳凰;尕妹是牡丹”。如下圖所示:
(2)植物類+植物類
例6:好甘草出在寧夏川,
好黃連出在四川;
尕妹是甘草比蜜甜,
苦阿哥就像那黃連。[1](P119)
這首“花兒”反映了阿哥和尕妹婚姻之艱難。甘草和黃連都是上等藥材,應(yīng)當(dāng)屬于同類,但二者卻味道各異:甘草甜如蜜,黃連苦寒。歌手巧妙地將這種味之差異同阿哥和尕妹的處境相結(jié)合,反映了阿哥和尕妹的不同境遇。“尕妹是甘草比蜜甜”意為尕妹的生活比較富裕?!翱喟⒏缇拖衲屈S連”意為阿哥生活比較貧窮。正如同甘草和黃連這樣的上等藥材一樣,兩人因“味”不同卻難以終成眷屬。這首“花兒”的隱喻為“尕妹是甘草,阿哥是黃連”。如下圖所示:
圖7:“黃連+甘草”喻
(3)動物類+動物類
例7:鳳凰展翅者行千里,
鸚哥兒咋飛的過呢?
商戶家的姑娘富漢家的女,
窮漢家咋配的過呢?[1](P110)
這首“花兒”也反映了男方和女方婚姻之艱難。因當(dāng)時婚姻講究“門當(dāng)戶對”,窮漢家和富漢家是不能聯(lián)姻的。鳳凰是百鳥之王,被當(dāng)?shù)孛癖娤胂蟪蔀樽罡毁F之鳥,素有“展翅行千里”的傳言。鸚鵡則善言而不善翔?!盎▋骸备枋謱ⅧP凰和鸚鵡“飛翔能力”之差異巧妙地隱射到了富家女和窮家漢“生活境況”之差異上。這首“花兒”的隱喻為“女人是鳳凰,男人是鸚鵡”。如下圖所示:
(4)景觀類+景觀類
例8:三關(guān)口罩上煙霧了,
六盤山來了雨了;
阿哥是坯子尕妹是釉
紅釉子交給你了。[1](P88)
這首歌謠反映了阿哥和尕妹熱戀之情。“坯子”和“釉”都是陶瓷制造業(yè)術(shù)語?!芭髯印笔翘沾芍破返碾r形,“釉”是指涂抹在“坯子”表面進(jìn)行火燒煉制的表面物。只有經(jīng)過給“坯子”表面添加“釉”并進(jìn)行火煉才能構(gòu)成陶瓷品?!盎▋骸备枋智擅畹貙ⅰ芭髯印迸c“釉”的結(jié)合投射到了“阿哥”和“尕妹”的“結(jié)合”上,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戀人們永不分離的情懷。因當(dāng)時封建社會統(tǒng)治下的種種宗法禮教的枷鎖套向了六盤山人民的愛情生活,[6](P4)戀人們活活被拆散,出現(xiàn)了年少女子被迫嫁給年長者等的現(xiàn)象。愛情始終是一個悲劇?!芭髯印焙汀坝浴倍际翘沾蔁捴瞥跫夒A段的物體。因此,在這首“花兒”里“坯子”與“釉”也寓意阿哥年輕英俊,尕妹年輕漂亮,是最合適的對象選擇。這首“花兒”隱喻為“阿哥是坯子,尕妹是釉子”。如下圖所示:
(5)飲食類+飲食類
例9:阿哥是蜂蜜尕妹是蒜,
心善的遇了個不善;
你走北來我走南,
咱兩個難結(jié)成姻緣。[1](P67)
這首歌謠反映了熱戀中的阿哥和尕妹?!胺涿邸蔽兜馈疤稹?,“蒜”是一種蔬菜,但當(dāng)?shù)厝嗣癫幌矚g將蒜煮熟食用,而喜歡生用,其味道非?!袄薄?,有消毒之作用。歌手巧妙地將“蜂蜜”和“蒜”味道之差異投射到了阿哥和尕妹的戀情層面上。阿哥心善是好人,尕妹心不善,一個走北,一個闖南。盡管二人熱戀著,但兩人之間的感情終究注定是沒有結(jié)果的。這首“花兒”中的隱喻為“阿哥是蜂蜜,尕妹是蒜”。如下圖所示:
(6)身體部位+身體部位
例10:阿哥就像那呂洞賓,
神仙的身子叫花子命;
讒言碎語我不聽,
阿哥是肝花我是心。[1](P84)
這首“花兒”十分逼真地描繪了男女之間熱戀之情。在歌謠最后一句“阿哥是肝花我是心”里,男性被比做“肝花”,女性被比做“心”。“肝花”和“心”兩者必須有機結(jié)合才能發(fā)揮其功能,心離開肝將不活。歌手巧妙地將人體最重要的器官“肝臟”和“心臟”投射到了男女之情上,使得抽象的情感具體化,形象化。熱戀中的男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就如同“心”離不開“肝”一樣。其隱喻為“男人是肝花,女人是心”。如下圖所示:
(7)藥物類+病人
例11:六盤山么山對山,
一山一山的牡丹;
尕妹是麝香鹿茸丸,
阿哥是吃藥的病漢。[1](P53)
這首“花兒”將阿哥和尕妹比做“病人”和“藥物”。歌手將病人生病吃藥這一現(xiàn)象投射到熱戀男女相思之情的抽象層面上。在這首“花兒”里,麝香鹿茸丸是一種藥物,它是藥物的代名詞,不指代具體的藥物。阿哥思念之“病”離不開尕妹的“愛”,就像“病人”生病離不開吃“藥”一樣。其隱喻為“尕妹是藥,阿哥是病人”。如下圖所示:
五、六盤山“花兒”中隱喻的特點和功能
1. 始源域表現(xiàn)形式多樣化,具有濃厚的地方生活氣息。從筆者對語料加工結(jié)果來看,隱喻始源域喻體表現(xiàn)形式多樣化。植物類30種,動物類21種,其他類93種?!盎▋骸倍鄤?chuàng)作于田間地頭,日月星辰、云天風(fēng)雨、飛禽走獸、花草樹木、瓜果蔬菜、河海湖泊、鍋碗瓢盆等都成了創(chuàng)作者所選擇的事物?!盎▋骸眱?nèi)容貼近人們的生活,語言質(zhì)樸而生動,有著濃厚的地方生活氣息?!盎▋骸奔磁d編詞,觸景生情,語言生動,韻味十足,以此來表達(dá)自己的真情實感。
2.“單喻”和“雙喻”交替呈現(xiàn),完美反映“愛情大鏈條”。通過對六盤山“花兒”中“單喻”和“雙喻”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單喻”式“花兒”主要反映了阿哥和尕妹由初識到初戀的過程。其過程可概括為“初識—贊慕—初戀”?!半p喻”式“花兒”主要反映了阿哥和尕妹的戀情由初戀到成婚的過程,具體過程可概括為“初戀—熱戀—相思—成婚”?!皢斡鳌焙汀半p喻”式“花兒”正好反映了“愛情大鏈條”。我們將其概括為“初識—贊慕—初戀—熱戀—相思—成婚—思別—破裂”。正如徐興亞先生在《六盤山花兒兩千首》序言中所言“六盤山花兒是一部西部情歌,它反映了愛情的各個階段”。[1](P3)
3.含蓄傳情,化難為易;形象表愛,化抽象為具體。受當(dāng)時封建傳統(tǒng)思想的束縛和壓制,男女相愛歷來被視為見不得人的丑事,男女間的情感只能意會不可言傳。“花兒”中隱喻系統(tǒng)為戀人們提供一種含蓄表達(dá)方式,以傳遞男女之情。如上文我們所分析的“藥物+病人”喻和“鳳凰+牡丹”喻,歌手巧妙地將“藥物”與“病人”的關(guān)系,“鳳凰”配“牡丹”的關(guān)系投射到了阿哥和尕妹的情感上。愛情是一個抽象概念,人們難以理解?!盎▋骸敝须[喻將這種抽象的情感具體化,形象化。如上文中的“坯子+釉子”喻和“肝+心”喻?!芭髯印迸c“釉子”煉為一體的場景形象地展現(xiàn)出了男女為愛情敢于赴湯蹈火的赤膽忠心?!案位ā迸c“心”的有機組合反映出一對戀人合二為一、形影不離之狀。生動活潑的語言可以引起讀者的美感和愉悅感。
六、結(jié) 語
文章以概念隱喻理論為理論框架,借鑒Charteris-Black的隱喻批評分析方法,分析了“花兒”中的隱喻體系,并探究了隱喻在“花兒”唱詞中的特點和功能。研究發(fā)現(xiàn):1)“花兒”中隱喻始源域表現(xiàn)形式多樣化,且具有民族特征、地方特色和濃厚的農(nóng)村生活氣息;2)“花兒”中隱喻有“單喻”和“雙喻”兩種形式,完整反映了“花兒”中愛情的初識、贊慕、初戀、熱戀、相思、成婚和離別等階段;3)隱喻使得“花兒”唱詞具體化、形象化和詩性化,韻味十足、耐人尋味。
(基金項目:寧夏師范學(xué)院科學(xué)研究項目基金資助,項目編號:YB201427)
參考文獻(xiàn):
[1]徐興亞.六盤山花兒兩千首[M].寧夏人民出版社,1978.
[2]藍(lán)純.從認(rèn)知角度看佛經(jīng)《寶積經(jīng)》中的比喻[J].中國外語,2012,(4).
[3]Lakoff,G.& 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4]Charteris-Black,J.Corpus Approaches to 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M].Basingstoke:Palgrave Macmillan, 2004.
[5]Charteris-Black,J.Politicians & Rhetoric[M].Basingstoke:Palgrave-Macmillan,2005.
(馬俊杰 寧夏固原 寧夏師范學(xué)院外國語學(xué)院 756000)
現(xiàn)代語文(學(xué)術(shù)綜合) 2014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