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倡導高效課堂理念,在小說閱讀教學中,很多看似時髦熱鬧的教學行為背后卻是低效的,甚至和《語文課程標準》背道而馳的。本文針對教師小說閱讀教學時常見的三種教學行為進行了反思,提出符合高效課堂理念的教學行為改進方法。
關鍵詞:高效課堂 小說閱讀 教學行為
在新課改的高效教學理念下,很多教師改變了傳統的教學行為,原本似乎有些沉寂的小說閱讀課堂,一下子熱鬧非凡。筆者旁聽后總感覺在一些風行的教學行為后面,似乎和高效課堂有些遠離?,F在選取幾個小說教學片斷,結合自己的反思,把它呈現出來,供同道中人共同思考。
一、對“喜歡的讀書方式”的反思
案例:兩位教師在教學微型小說《窗》的課堂開始,不約而同地對學生說:“請同學們選擇你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閱讀這篇小說?!贝蟛糠謱W生捧起書本,大聲朗讀起這篇小說,教室里讀書聲震天響,只有少數學生是在默讀。
反思:新課程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于是“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閱讀這篇小說”。就成了小說課堂教學開始時的規(guī)定性動作,似乎一旦要求齊讀就剝奪了學生讀書的自主權,卻不知讀書的方式有很多,對于初中生最好采取默讀的方式,因為《語文課程標準》要求7—9年級學生“養(yǎng)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鐘不少于500字”。而且,小說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生動的人物形象、巧妙的構思、精彩的創(chuàng)作手法都必須通過潛心默讀,細細品味,反復咀嚼才能體會一二,吵吵嚷嚷地大聲朗讀怎么能體會出來呢?并且,你讀這一處,他讀那一處,互相之間形成干擾,不知有幾個人能聽得到自己的讀書聲,更不必說那些深受其害的默讀的學生,恨不得戴上個隔音耳機才行。
與其用嘩眾取眾的“你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來擾亂課堂,還不如給學生以閱讀小說的足夠的時間,用安安靜靜的默讀將學生引入小說藝術的殿堂,才能使小說的濡染作用發(fā)揮得更高效。
二、對“完整的復述故事”的反思
案例:教師在學生閱讀完后說:“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完整地復述故事。同座之間互相復述,再推薦一位代表復述?!眱晌缓脤W生從作者角度進行了完整的復述。
反思:學生完整復述后,教師除了肯定學生閱讀認真,復述能力強之外,似乎忘了這兩個也許是全班復述最好的,但是最好的未必是有代表性的,反而是那些不太完整的復述中蘊含著教學資源。同時,還可以多角度地復述故事,可以從靠窗病人、不靠窗的病人、醫(yī)生等小說人物的角度來復述,在多層次的復述中,進入人物的內心世界,理解人物,而不能為復述而復述。教師要從學生的復述中抓住教學的生成點,生發(fā)出小說教學的精彩。兩位學生復述,第一位側重在表現不靠窗病人的心理變化,第二位側重在表現靠窗病人的描述窗外景色的時間和不靠窗病人的行為,對結局的復述強調“一堵墻”。教者可以問學生:“小說題目能不能改成‘墻、‘窗外、‘兩個病人的故事?大家注意到不靠窗的病人,為什么沒有注意到靠窗的病人,這和小說對這兩個人物刻畫的方法有什么關系呢?”
總而言之,對小說閱讀教學的“完整地復述故事”環(huán)節(jié),要避免單純性復述或者照本宣科式的復述,要進行多角度地復述,請水平不同的學生復述,從中發(fā)掘出有效的教學資源,使故事復述產生高效。
三、對“用自己的話講講窗外的事”的反思
案例:學生由小說中最喜歡的人物分析到靠窗病人的心靈美好,所以描述窗外的景色才會如此動人,教師讓同座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講窗外的事”,學生試講后,教師并沒有讓學生展示,而是自己“講講窗外的事”,并且配上精美的湖水碧波圖、鴨子戲水圖、航模比賽圖、情侶散步圖……
反思:小說本身是以故事吸引讀者的,小說的教學內容應該是了解小說體裁特征、表現手法,欣賞品味小說語言,揣摩小說人物的心理,分析小說人物的性格,理解小說主題的深刻。在“用自己的話講講窗外的事”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姑且不問教師“用自己的話講講”是否是從“欣賞品味小說語言”的教學目的出發(fā)的,單從教師自己講述、讓學生聽的行為來看,教師模擬得再生動,也沒有學生對小說內容進行想象再創(chuàng)造,從而感知人物內心來的高效;何況,這位教師生怕講得感染力不夠,還配上自認為符合場景的圖片,這種用圖解法來解讀小說語言的做法,則完全抹殺了學生的想象力。
其實,可以讓學生根據靠窗病人講述風景的內容,任意選擇場景,適當想象,用補白的方式來進行創(chuàng)造性朗讀,從而感受靠窗病人的內心世界。這種從小說語言出發(fā),通過語言創(chuàng)造,回歸小說文本,深入人物內心的做法,應該比教師配精美的圖片的做法要高效得多。
以上所分析的三種小說閱讀教學行為,都是小說閱讀教學課堂上看似時髦而頗得好評的做法,如果我們從學情出發(fā),從小說文體特征出發(fā),從高效閱讀理念出發(fā),冷靜反思,努力改進,小說閱讀教學必將是多彩而高效的。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5.
(華東 江蘇省南通市虹橋二中 226006)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4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