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丹
面對幽幽墨香的《唐詩三百首》,撲入眼簾的是一座姹紫嫣紅的大花園,滿園生長著神秘綺麗的千年奇葩。
步入園中,一片片梨花浴著春風(fēng)綻放。望見這些素雅、高潔的梨花如同見到初唐四杰。才華卓異的詩人們用一支支鮮活的妙筆,構(gòu)筑起一個個清新明麗的世界,猶如梨花般靜美的世界。那一瓣“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那一瓣“雪暗凋旗畫,風(fēng)多雜鼓聲”(楊炯《從軍行》),那一瓣“游蜂戲蝶千門側(cè),碧樹銀臺萬種色”(盧照鄰《長安古意》),那一瓣“露重飛難進(jìn),風(fēng)多響易沉”(駱賓王《在獄詠蟬》),這一朵朵梨花無不透出純美,透出淡雅,透出率真。
花園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地方,是那一彎碧水之上高高立起的青蓮。在群芳斗菲的迷亂中,他超然卓立,不染凡塵;在眾人仰慕的目光中,他灑然飄逸,恍如仙子。他是李白,詩仙李白,盛唐之音的天才歌手,天上神曲的絕妙鼓者。寂寞的李太白低頭輕吟“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浪漫的李太白酌酒高歌“舉杯望明月,對影成三人”,瀟灑的李太白率真傾吐“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自信的李太白豪言狂放“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好一個青蓮,遺世獨(dú)立的青蓮,飄逸俊朗的青蓮!
團(tuán)團(tuán)的杜鵑花含露而放,那是憂郁的杜甫彎下腰,低著頭,默默地啜泣;迎春而又傷春的杜鵑花在凄美地綻放,那是杜甫在亂世中咀嚼國難與民苦,在擦拭心頭的傷痕。那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時的痛苦吶喊——“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那目睹咸陽橋慘別時的憤怒責(zé)難——“邊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那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時的欣喜若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杜鵑花啼血般綻放,子美先生憂國憂民一生,“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木槿花盛開,猶如與世無爭的隱士悄無聲息。王維在“落日滿秋山”中堅守一份自我的情趣,孟浩然在“巖扉松徑長寂寥”中堅守一份寧靜?!吧街辛?xí)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木槿花無意與百花爭芳斗艷,只是在自然之中享受細(xì)雨和風(fēng),陽光雨露,但是卻生長出別樣風(fēng)姿,佇立成唐詩園中一道絕美的風(fēng)景。
君子蘭綻放處,彌漫出唐詩花園中另一種品格。平易,質(zhì)樸,這是元白詩派的格調(diào)。“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fēng)吹雨入寒窗”,一朵朵平易的君子蘭,一朵朵質(zhì)樸的君子蘭!
蘆花飄曳于風(fēng)中,幽香四溢,哀艷綿渺,這正如晚唐“小李杜”。唐帝國已走向衰敗,無限的國恨家殤引動他們情感的飛絮。“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蘆花飛絮,引人深思。
……
漫步唐詩花園,駐足于每一朵花前,我們會享受一次精神大餐,接受一次靈魂的洗禮。
大唐的故事已隨歷史流逝,而大唐的精神之花卻美艷如初,久而彌香。無論我們走到哪里,我們都會很驕傲地說:“我們是唐詩的國度!”